第二百九十一章 馬邑之圍?

  靜安公主揮揮手,輕輕地帶走了鉛筆,留下了軍報兩封。

  如果不算當初在絳候府,灌英為賭/球所偽造的球隊信息,這還是趙啟明第一次看到軍報。

  所謂軍報,乃是前方傳回來的作戰消息。一般能看到軍報的,除了皇帝之外,就只有參議軍機的大臣。嚴格來說,靜安公主也不應該觀看軍報,更別說是趙啟明了。

  所以等靜安公主走後,他很是激動的關起門來,如獲至寶的把軍報展開。

  正如之前所說,所謂軍報,是前方傳回的作戰消息。儘管現在戰爭還沒正式開始,但也有需要傳遞到後方的消息。而靜安公主有意讓趙啟明了解全局,所以把大軍出發之後傳回的兩份軍報,都給了拿了過來。

  趙啟明不想錯過任何內容,所以從第一封軍報開始瀏覽。

  這封軍報是大軍剛剛出發時傳回來了的。因為剛剛離開長安不久,前方報告的信息很少,除了糧草和後勤的情況之外,基本就是些戰鬥之前慷慨激昂的陳辭。

  等到第二封軍報,所透露出的消息就多了起來。

  首先,大軍已經派出斥候,搜集到了大量關於左賢王的情報。其次,軍報中多次提到某個叫馬邑的地方,有可能就是此次大軍出征,將要抵達的戰場。

  如果只是邊關某個小城,倒也沒什麼,但「馬邑」這個名字,卻大不相同。

  因為聽到「馬邑」這個名字時,趙啟明忽然想起了著名的「馬邑之圍」。

  他立馬坐了起來,再三端詳軍報中所透露出的蛛絲馬跡,然後眉頭緊皺。

  「果然是『馬邑之圍』。」

  關於「馬邑之圍」,趙啟明並不清楚具體發生的時間和經過,但隱約記得這是漢武帝對匈奴展開的一次伏擊戰,更重要的是這次伏擊戰的結果,是以漢軍失敗告終。

  通過軍報中的線索,趙啟明已經可以確定,眼下應該就是那次失敗的馬邑之圍。

  這次伏擊戰,起於「大鴻臚」王恢的策劃。傳聞在馬邑附近,有個來往匈奴的商人。這個商人不知何故與王恢結識,並在某次私下的見面時,提出漢軍可以在馬邑伏擊匈奴的軍臣單于。

  詳細的伏擊計劃,是那個商人假意刺殺馬邑縣令,在控制了馬邑之後向軍臣單于求援,到時軍臣單于會帶領大軍抵達。而等到匈奴人入城之後,就是埋伏在後方的三十萬漢軍,將其包圍殲滅的時候。

  說起來,這的確是個很大膽的計劃。而且出自名不見經傳的塞外商人之口,實在很難讓人信服。所以這個計劃開始的時候,遭到朝中文武許多人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了此次伏擊戰的護軍將軍韓安國。

  然而王恢對這個作戰計劃很有信心,而且漢武帝年輕氣盛,想用戰爭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儘管有很多大臣反對,這個作戰計劃仍然得到了採納。

  按照史書上的記載,這次的作戰計劃開始時進展順利,三十萬大軍很快抵達了馬邑附近,而軍臣單于也在那個商人求援之後,率領大軍抵達。

  可惜軍臣單于為人謹慎,在入城之前發現了些端疑,所以暫緩行動,先攻下馬邑城外不遠的邊防小亭,擒獲尉史一名,並最終從此人口中,得知了伏擊戰的詳情。

  意識到中了漢軍的埋伏,軍臣單于大驚失色,立即帶領大軍後撤。而埋伏在馬邑周圍的漢軍很久不見匈奴軍隊,知道作戰計劃失敗,決定主動出擊,可惜此時的軍臣單于早已遁走。

  消息傳到後方,得知作戰失敗的漢武帝大怒,要將王恢問斬。為此事,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風波。而匈奴方面,也因為險些中了漢軍的埋伏,與漢室的關係徹底惡化,開始更加猖狂的襲擾邊關。

  所以說,如果歷史真的這麼發展,後果將非常嚴重。而且衛青本不應該參與馬邑之圍,現在提前參戰,連同李敢和新騎兵,豈不是都要無功而返?」

  「馬建國他們把這次作戰視為人生希望,恐怕也無法接受,連匈奴人的面都沒看到這個結果把?」趙啟明放下了軍報,表情凝重了起來。

  王恢是誰,他並不關心。可能某次參加宴會,活著觀看橄欖球比賽的時候見到過,但找個人對他而言畢竟是個陌生人,無所謂其生死。而馬建國等人就不同了。

  趙啟明幾乎能想到馬建國等人無功而返時心灰意冷的的樣子,也不敢想像提前參與戰爭的衛青,在馬邑之圍失敗之後,軍事生涯所受的衝擊,會給歷史造成怎樣的影響。

  還有李敢……

  想到李敢,趙啟明嘆了口氣。

  他想起家書中,李敢豪言壯語。

  那不滅匈奴,不回長安般的志願,如果因為這次作戰失敗而收到打擊……

  「不對!」正憂慮間,趙啟明忽然想起什麼。

  他丟下軍報,在書房裡搜尋,找出了李敢之前的家書。

  這封家書,他之前在馬場時就曾經看過。當時,他還因為李敢描述「上郡」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而嘗試著推算出大軍的行軍路線,只不過後來因為與靜安公主的對話,讓他遺忘了其中所透露的信息。

  「上郡」,位於陝西省的北部。而馬邑所在的「朔州」,卻是在山西!

  趙啟明不多的地理知識有些不夠用了。他急忙起身,在書房裡尋找,終於在書架的角落中,找到了當年老侯爺所用過的地圖,並且從中找到了「上郡」,和「馬邑」兩個地方。

  他重新坐了回來,拿起李敢的家書和靜安公主所給的軍報,仔細對比。

  很快,他發現了問題。

  顯然,按照地圖顯示,從長安去往馬邑,因為地理因素,並不應該途徑上郡。

  「難道說大軍分成了兩路?」趙啟明沉思起來。

  按照大軍出發前他所掌握到的信息,大軍的確應該分成兩路。

  但問題是,李敢所在的新騎兵,隸屬於胡騎校尉衛青的麾下。而衛青從屬的北軍,是此次大軍的精銳。如果作戰計劃的重點是在「馬邑」,新騎兵怎麼可能被派到「上郡」?

  要知道「衛子夫」得寵,漢武帝有意讓衛青立功,培養衛氏外戚的地位,以此鞏固皇權。如果按照常理,這次作戰無論如何也要將衛青派到最重要的地方,拿下最值得稱頌的軍功。

  這也就是說,衛青所率領的部隊,才是這次作戰的重點。

  「可他們為什麼不去馬邑?」趙啟明皺著眉,忽然眼睛亮了起來:「該不會歷史發生了變化,這次大軍出發有了兩手準備,甚至去往『馬邑』,也並不是為了伏擊?」

  想到這裡,他再次查看地圖,越發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因為過了上郡,不遠的西北地區,是「婁煩王」和「白羊王」的地盤。這兩個部落都屬於匈奴,而且控制了「河套地區」,是除了匈奴單于和左右賢王之外,實力最為龐大的部落。

  「這麼說,大軍的目標是河套地區?」趙啟明激動了起來。

  因為河套地區,是得天獨厚的產馬區,拿下這個地方,漢軍將會得到無數的戰馬。而且憑藉河套地區的黃河天險,也能對北方匈奴部落的形成強而有力的防守。

  「但如果目標是河套地區,為什麼軍報所顯示的內容,是大軍前往馬邑?」想到這裡,趙啟明又沉思了起來:「而且馬邑之圍的目標是軍臣單于,為什麼靜安公主說這次大軍出征,是要剷除左賢王?」

  想著這些的時,門外突然傳來了腳步聲。

  趙啟明看了過去,就看到秦文推門走了進來:「小侯爺,前方捷報!」

  兄弟姐妹們,因為想操作一下版權,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大漢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