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官制改革

  十二月二十四日。

  此時臨近新年,百官也是異常忙碌,三公九卿等重要官員,全都齊聚於尚書台,整理著各地官員送上來的總結奏疏。

  過去的五年間,大漢的發展是喜人的,財政收入越來越高,可以支撐更多的基建項目。

  各地的官倉儲糧也越來越多,足以面對任何災荒。

  各州之間也修建了主要通路,極大的提高了通商和運輸能力,加速了經濟的流通。

  一些醫療常識,也通過報紙傳到了民間,避免了許多疾病的滋生,新生人口也增長了許多。

  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上是達到了百官的預期。

  就在眾人喜笑顏開之際,太尉李膺,面色凝重的拿起劉表的那份奏疏找到了荀爽。

  「司徒,您看這份奏疏,該如何處理?」

  荀爽接過奏疏細細觀看起來,當看到那個老人的三個兒子全都為國戰死,最後一個兒子也在從軍之後,荀爽的面上也多了一絲凝重。

  最後荀爽沉聲說道:「似此等滿門忠烈之家,朝廷應該予以重賞!」

  如今在劉宏的引導下,大漢的風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不再稱呼那些士兵為莽夫,而是多了一些親近與依靠,並且以參軍為榮。

  這些朝堂之上的官員們,也都知道,當今天子對外擴張的野心,提升軍隊的向心力,自然尤為重要。

  隨後,李膺與荀爽對這份奏疏進行了批覆。

  如今隨著劉宏的放權,除去一些邊關軍政事務之外,其他事情,只需經過三公商議之後,便可自行處理。

  很快,朝廷的命令便下發到了洛陽令的官署。

  得知消息的劉宏也親自提筆寫下了「滿門忠烈」四個大字,並命人製成牌匾。

  同時洛陽令劉表,也組織手下的吏員,準備了大量的賞賜,帶著天子御賜的牌匾,再一次來到那戶老人家中。

  當老人看到那塊牌匾以及朝廷的賞賜之後,也不禁老淚縱橫,不住的連連謝恩。

  很快,消息傳開,無數百姓和學子也紛紛登門拜訪,前來瞻仰天子御賜的牌匾。

  大漢日報也緊跟時事,將那老人四個兒子的事跡,編成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報國故事,引得無數人爭相追捧,

  人們參軍的熱情空前高漲,對於戰死沙場、以全忠烈也是極為嚮往。

  德陽殿。

  得知情況的劉宏大感欣慰的同時,也趴在案牘上忙碌著,手中的毛筆在一張草圖上,不斷的勾勾畫畫。

  他所書寫的內容,正是關於官制改革的情況。

  如今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結束,大漢的官員們雖然都摒棄了以往的虛談之風,轉而開始實幹,但是劉宏通過翻閱各地官員送來的總結奏疏,還是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那就是舊有的官員制度已經過落後,許多衙門官員的職能模糊不清,一遇到事情,就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導致朝廷的許多政策,不能及時落地,遺留了許多問題。

  之所以沒有生亂並能穩定運轉,那完全是靠著劉宏說一不二的權威,以及大漢越發好轉的財政收入維持著。

  未來大漢想要再進一步,官制改革,已經勢在必行了,舊有的官制,已經跟不上如今大漢的步伐了。

  眼下各地學堂已經興起,那些儒學大師,以及三所學院所編纂的書籍,也通過皇家印刷廠的不斷印刷,大量的流入民間。

  再加上報紙的影響,知識普及已經初具成效,世家的知識壟斷,已被徹底打破,官制改革的基本條件已經形成。

  如今各地都在處於發展階段,地方官府不好輕動,但是對中央的改革卻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至於官制改革方向,劉宏還是決定採用明朝的內閣輔政、六部分治的制度。

  當然,劉宏在原有六部的基礎上,結合後世的一些制度,新設了教育部、醫療部、水利部和交通部四個部門,將各部的職權進行了細緻的劃分。

  同時還根據後世軍政分離的制度,新設總管軍事的樞密院。

  最後,就是拔高御史台,其只能與都察院相仿。

  將大概改革內容梳理的差不多的時候,劉宏隨即命人將陳蕃等人找來,召開了今年最後的一次御前會議。

  君臣見禮之後,劉宏也開門見山道:「今日將諸卿召來,是為官制改革一事!」

  一聽這話,陳蕃、李膺等人也不由神色一怔,但很快便又恢復如初。

  他們心裡也清楚,如今隨著大漢各項新政的實施,舊有的那一套官制,確實已經無法跟上大漢的步伐了。

  官制改革,那是早晚的事情。

  隨後,劉宏將自己規劃的新的改革章程,一一分發給了在座的幾位重臣。

  陳蕃、李膺等人,也接過章程開始仔細的觀看起來。

  看著章程上,首先便廢除了上公、三公、九卿等職務,眾人也不由眉頭一動,而後不動聲色的繼續往下看去。

  首先便是輔佐天子總掌全國朝政的內閣,其中將尚書台併入內閣,設首輔一位,次輔一位,閣臣五位,共計七人,由各部堂官兼任。

  餘下十部,分別為戶部、吏部、兵部、工部、禮部、刑部、教育部、醫療部、水利部、交通部,每部設尚書一員、左右侍郎兩員,餘下便是主事、員外郎等。

  然後就是樞密院,設總長一人,副長二人,下級分設軍政部與參謀部,軍政部負責士兵政治教育、參謀部負責軍事行動的規劃與部署。

  御史台,設總督一人,並分設左右兩院,左院負責糾察百官,右院負責糾察地方。

  對於陳蕃、李膺等人來說,天子規劃的這一套官制,完全將軍政事務進行了一次明確的劃分。

  內閣的地位最高,負責協助天子掌管全國政務,其中的票擬權,與之前眾人審閱奏疏的流程倒是一模一樣。

  接下來就是樞密院,雖然掌軍事,但是也只有將領的任命和軍事部署的權利,後勤補充以及兵員的訓練,卻歸兵部管。

  御史台監察百官,但國事卻插不上手,三方權利架構,互相監督的同時,也互輔互成。

  看完這套新的章程之後,陳蕃、李膺等人,陷入了沉思當中。

  多年的政治生涯,也讓他們一眼便看出了這套官制的不同凡響。

  總而言之,這一套能夠最大限度加強中央集權的制度,無論是對於天子,還是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利大於弊。

  只要這套官制實施,朝廷對於大漢各地的事務,便有了話語權與決策權,這對於他們這些中央官員來說,絕對是夢寐以求的。

  對於他們來說,但唯一的重點就是,自己這些人,在這次官制改革之中的地位。

  毫無以為,能否進入內閣才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