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載人登月(下)

  不過仔細看,就會發現,在一片漆黑的艾特肯盆地中部位置,有三個指示燈在發出蒙蒙亮光,為嫦娥號指明了降落方位。在這三盞燈的旁邊,還映照出了一個人造建築的輪廓,正是由機器人提前建設好的月球基地。

  嫦娥號空天飛機,對照三盞導航燈,調整好方位之後,垂直向下緩緩降落下去。1000米,500米,300米,100米,50米……隨著高度下降,嫦娥號上的探照燈,驅散黑暗,點亮了更多區域。除了月球基地之外,其它一些東西,也出現在直播畫面中,譬如開拓號探測飛船、鑽地探測器、凝固的水冰表面,空天飛機提前運送上來大量物資等等。

  嫦娥號繼續下降,直播畫面中的三盞導航燈之間的距離,快速放大,而後是被探照燈照亮的月球表面,最後嫦娥號自身的陰影進入鏡頭,下一刻,畫面一黑,什麼都看不見了。很顯然,嫦娥號落月成功,對地方向的攝像頭直接懟到了月壤上,自然是一片漆黑,什麼都拍不到了。導播發現這一狀況,及時切換到了空天飛機內部視角,只見五名航天員已經解開安全帶,離開了坐位,彼此互道恭喜。至此,此次載人登月計劃,已經完成了起飛、奔月、落月,三個關鍵節點。接下來,就是航天員換艙外航天服,出艙去月面活動了,相比之下,風險小了太多。

  此時的地面飛控中心,已經成為了歡樂的海洋,掌聲、歡呼聲、叫好聲,練成一片,差點把房頂掀起來。不管是來自瑞達航天的,還是來自國家載人航天辦公室的人,都在為嫦娥號的成功落月,而歡呼慶祝。官方直播間內的情況也差不多,無數彈幕密密麻麻的冒出來,各種大小禮物滿天飛,禮物特效動畫排著隊在直播間上演,這些都是為了嫦娥號落月慶祝的。

  「叮,嫦娥落月成功,載人登月成就達成。」

  「我就知道,有喬總出手,這次載人登月項目,必定成功,今天一看,果真如此!」

  「接下來,該咱們的航天員出艙,在月球上踩腳印了吧,不知道哪名航天員會第一個降落月面,獲得這個華夏登月第一人的榮譽?」

  「這個不難猜,第一個登月的,不是指令長謝端陽,就是此行唯一的女航天員劉梅。按照我的推測,劉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不管是先登月,還是後登月,劉梅這個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女性的頭銜是跑不掉了,必將永久載入人類航天史。」

  「劉梅今年才25歲吧,剛剛大學畢業沒兩年,如果不是抓住機遇,加入瑞達航天,成為了一名航天員,哪裡有機會登陸月球。這充分證明,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央視演播間內,請來的幾位航天領域的老專家,看到嫦娥號空天飛機成功落月,激動的熱淚盈眶,說話都帶上了顫音。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丑國航天員登月的時候,我剛剛參加工作,家徒四壁,沒有機會也沒有條件觀看登月直播。等到家裡有了電視機,有了看直播條件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多年之後了,卻依舊沒有第二個國家完成載人登月壯舉。甚至丑國也自廢武功,自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再也沒有登陸過月球,對此我也深感遺憾。」

  「我本以為,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人類航天員登陸月球了,沒成想咱們國家的航天技術突飛猛進,竟然成為了第二個送航天員登上月球國家。做為一名老航天人,看到嫦娥落月這一幕,我激動到無以復加。謝謝國家航天局,謝謝航天員大隊,謝謝瑞達航天,謝謝你們幫我圓夢了!」

  經過半個小時的準備,航天員謝端陽、劉梅、和來自國家航天員大隊的周小波,穿戴好艙外航天服,進入氣閘艙,成為第一批登月的人。剩下的兩名航天員,則留在嫦娥號空天飛機上,以備萬一。喬瑞達主持設計的全新艙外航天服,參考了馬克戰甲的部分設計理念,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材料,可以為航天員提供全方位的防護,可以保溫供氧,可以提供額外助力。更關鍵的是,這一版艙外航天服,採用了全金屬外殼,航天員穿起來,就跟穿機甲似的,看起來賊拉帥。尤其是劉梅穿著的女版艙外航天服,外形苗條,前凸後翹,穿起來竟然有幾分妖嬈,你敢信。

  隨著內艙門關閉,抽氣機開始工作,將氣閘艙內的氣體全部抽了出去,形成真空環境。而後外艙門自動打開,折迭梯自動展開,一直延伸到了月球表面。

  「來,劉梅,輪到你登場表演了,不要緊張,就按照咱們商量的來。」謝端陽拍了拍劉梅的肩膀,鼓勵道

  「放心吧隊長,保證完成任務!」劉梅答應一聲,就邁開腳步,第一個走出氣閘艙,沿著舷梯走下嫦娥號空天飛機,來到了月面上。謝端陽和周小波拎著一些設備,緊隨其後,走下舷梯,踩到了月面上。這一幕,被趕過來的月面機器人,忠實拍攝了下來,呈現在了直播間內。相信這一視頻片段,會成為華夏航天的高光時刻,頻繁出現在航天史回顧視頻中。可惜的是,這裡是月球南極,常年不見天日,氣溫極低,周圍又有大量水冰,以至於月面被低溫凍結,硬的像是石頭一樣,根本不可能留下腳印。

  當然,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劉梅,也沒有效仿阿姆斯特朗,說什麼「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樣的裝逼話。時間緊任務重,登陸月球後,三名航天員各司其職,忙個不停,哪有時間對外發言。要說標誌性事件也有,那就是劉梅三人一起挖礦打孔,將一面五星紅旗插在了月面上,而後三人站在紅旗後面,以空天飛機和月面為背景,拍下了一張頗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做完這一切,三人又恢復了忙碌。他們遙控打開嫦娥號空天飛機的貨艙,將折迭起來的月球車拖了出來,而後按下一個按鈕,月球車像是變形金剛似的,在月面上自動展開,自動完成了輪胎充氣過程,成為了一輛簡約卻不簡單的月球車。而後是各種儀器設備,大批生產生活物資,被三名航天員搬下來,轉運到旁邊的月球基地內。好在月球的重力比較小,艙外航天服又有一定的助力功能,三人完成這些搬運工作,倒也沒覺得多累。臨時充當攝像師角色的月面機器人,始終跟隨三人,跑上跑下,忠實履行著自己的拍攝任務。給飛控中心和直播間,提供著穩定的視頻信號。

  一個小時後,所有設備和物資轉運完成,劉梅三人走進月球基地,直播視角第一次切換到月球基地內部,柔和的燈光、白色的牆壁、各種一看就非常高大上的設備,簡潔有序的擺放在靠牆的位置,地板上零散放著他們剛剛搬進來的設備和物資。隨著氣閘艙的放氣聲響,內外氣壓終於達到平衡,密封艙門打開,劉梅三人穿著航天服,走進鏡頭範圍。

  為首的謝端陽走到一台設備前,查看了一下當前的內部空氣壓力和成分,對了另外兩人點點頭,說道:「基地內空氣品質合格,咱們可以把航天服脫下來了。」

  這句話是通過空氣傳播被收音裝置收到的,聽起來有些瓮聲瓮氣,但至少證明了月球基地內有空氣存在,可以正常傳播聲音。

  劉梅當先把頭盔卸了下來,放在旁邊的架子上,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來,「嗯,清新香甜,還有一股家鄉的味道!」

  「那是當然,現在月球基地內使用的空氣,可是不遠億萬里,從地球運過來的,味道能不熟悉嗎。」同樣卸下頭盔,正在脫航天服的周小波接話道。

  新型艙外航天服吸收了馬克戰甲的設計優點,穿脫都非常簡單快速。動作最快的謝端陽已經脫完航天服,走到另一台設備前,開機點亮屏幕,按下小鍵盤,調整著某個參數,「重力調多少,大家給個意見?」

  「先調節到地球的一半重力吧,咱們畢竟在太空無重力環境,飄了兩天了,突然上強度,怕一時適應不了。」劉梅提出了建議,她的身份除了航天員之外,還是整個航天員乘組的醫生和健康顧問,要對有所成員的健康狀況負責。

  「好吧,聽你的,先調一半,適應半天再說。」

  隨著設備參數的調整,一股無形的力量作用在整個月球基地上。剛剛脫完航天服的劉梅和周小波雙腿一軟,差點趴到地上。還好兩人眼疾手快,借著旁邊的架子撐了一下,這才沒有在鏡頭前出醜。

  「這人造重力儀,調節重力也太簡單粗暴了,一步到位,連個過度過程都沒有,對咱們這些航天員一點也不友好。返回地球之後,我一定要給研發部那邊提個建議,讓他們修改一下設計。」劉梅雙手扶著架子,努力適應著重力變化,嘴裡忍住不吐槽了幾句。

  「別抱怨了,今後咱們要經常走出基地,去月面上活動,重力來回變化會成為常態,一旦習慣了,就不會覺得突兀了。」

  謝端陽別看年齡最大,身體素質卻是拔尖的,最先適應了重力變化,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到了那堆物資面前,開始拆包裝。劉梅和周小波緩了一會兒,逐步適應重力變化之後,也走到謝端陽旁邊,跟著一起忙活。

  而此時的瑞達航天官方直播間內,卻是炸開了鍋,無數網友通過彈幕把心底的疑惑問了出來。

  「人造重力儀是什麼鬼,哪位雕大的給解釋一下?」

  「雕大的很忙的好吧,哪有時間看直播。」

  「看字面意思,應該是一種調節重力的裝置,看三名航天員在設備開啟之後的反應,也符合長期在失重環境活動,重力突然增加之後的表現。」

  「話說咱們華夏的航天技術,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連科幻作品中才有的重力調節器都生產出來了,還應用在了月球基地上。」

  「不是咱們華夏航天的技術厲害了,而是瑞達航天一直在研發各種黑科技技術,什麼可回收火箭、反重力引擎、空天飛機,包括這個人造重力儀,都是瑞達航天的科研成果。」

  「我記得人造重力裝置不是第一次使用了,瑞達航天發射的商業空間站上,就安裝了功能差不多的人造重力模塊。」

  「人造重力和反重力引擎,是一體兩面,都是對重力技術的應用,瑞達航天既然能研發出反重力引擎,推動上百噸的空天飛機升空,就能製造出人造重力儀,模仿出一倍甚至是幾倍的重力。」

  「有了這個儀器,是不是可以在任何外星球上,模擬出和地球上一模一樣的的重力,那以後殖民外星球的難度可以大幅降低了,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也沒必要設定那麼高了。」

  「既然有這麼好的重力調節設備,幹嘛不在空天飛機上安裝一個。如此一來,航天員就可以全程在標準重力下活動,再也不擔心得太空失明症、肌肉萎縮、骨質疏鬆之類的太空病了。」

  「可能是設備剛剛研發成功,還不能做到小型化吧,或者是和反重力引擎存在衝突,不能同時開啟。」

  「從目前公布的情況看,在月球基地內,有電有網,重力和空氣成份也和地球無異,就是咱們這些普通人上去,也不會存在任何不適。」

  「這真是應了那句話,科技改變生活,幾項高科技技術的加持,就可以讓艱苦的月球科研生活,成為舒適的度假之旅,這批登月的航天員真是有福了。」

  「仔細算一下,現在的月球基地,有了充足的水冰供應,不會缺淡水,也不會缺氧氣。電能上瑞達集團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即將在月球建設一座小型聚變發電站,而做為聚變燃料的氦三,月球到處都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