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關於修行

  本章無劇情推進,可跳過

  ——

  給田慶勇介紹幾個修行的師傅是可以的,張嵐以前研究自己的法術的時候,出門的時候刻意的尋找過相關的人和事。

  每個城市不好說一定會有幾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但是相鄰的幾個地市範圍里,就一定會有一個或者幾個有一些真本事的人。

  再怎麼說末法時代,也總會有一些人天賦異稟,在修行方面驚才絕艷,能夠脫穎而出。

  除卻那些挖掘身體潛力,向生命極限靠攏的人之外。神秘學方面同樣有人修行有成。

  雖然他們沒有如張嵐這般,擁有遊戲面板,可以把功德具現化,並藉此施展法術。但是依舊有人能夠下意識的選擇積功德的道路,從而在某些方面,擁有短暫的前知和預測的能力。

  張嵐和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張嵐能夠通過遊戲面板讓功德轉化成超凡能力施展出來,而他們只能憑藉現實社會的一些東西或者方法去化解。

  修行有前提的,要是正法。不少人把旁門小法當做大道去修,修個千萬年也沒用,只能頂多只能延年益壽。

  當然了延年益壽是在沒有修出偏的情況,如果出偏了不嚴重還好,嚴重了現代醫療技術根本治不好。搞不好直接把自己給練死了。

  因為旁門小法容易見到效果,使得大家相互推崇,而且修行的人都是自負的,你跟他說這不是大道,他還會生氣。

  比如靈氣這個詞,扯靈氣的不是騙子就是傻子,佛教和道教書籍里從來沒有寫過什麼靈氣,小說里倒是經常提起。

  其實所謂的修行,很多時候就是將「假我」扼殺的過程,人心死而道心活。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

  古往今來,各家高人對修行都有闡釋。如果說普通人的顏色是黑色,修行就是將自己一點點洗白,再將白洗至透明。普通人是一手亂牌,修行就是一次次換牌,以至於能將手牌一次清空。

  每個人都是一艘忒休斯之船,無論精神還是物質。修行就是「修正人心,踐行道心」,久而久之自然得道。

  修行難就難在修正人心,誰會願意承認自己一直以來的三觀、認知是錯的呢?誰會願意承認自己一直以來秉持著的信念是無意義的呢?誰會願意承認自己的人格並沒有那麼高尚呢?誰會願意揭開自己的傷口,直視自己的痛苦呢?誰會願意承認自己全部的黑暗面呢?

  不承認問題就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修不出的根源就在於此。

  有幾人能於人生境遇里坦然承認自己的所有錯誤並改正?子曰:「知恥近乎勇。」

  做不到這點,就達不到理得心安的境界,心若安定不了,修性就成了一句空話。

  做不到這點,就不能積道義而生浩然氣,最簡單有效的養氣法子不用,修命也成了一句空話。正因為做不到這點,在欲望和恐懼的推動下,人心就會試圖走捷徑,試圖用形式上的東西說服自己在修行。

  而形式上的東西終歸不是解脫之道,這樣修什麼東西都修不出來。

  所以很多人都是自己想要自己死,但卻自己欺騙自己說是要活。

  所以很多人都是自己不想結丹,但卻自己欺騙自己說是想結丹。

  而怎麼修行才能修出東西來呢?這是公開的秘密,是不笑不足以為道,是煉己。

  《悟真篇》:「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

  《玄要篇》:「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

  內丹修煉之人,首先要安定心意,調息,使得心靈虛極。但這是煉己嗎?這不是煉己。

  煉己有成的標識是全天時時刻刻靜定如常的心性,以此下手方可還丹。而一旦煉己未成,就會聚漏聚漏的反反覆覆,浪費時間。

  呂祖自己就曾經三還三失,多次還丹不成。南宗的白玉蟾真人也是大費周折,今仍留有《煉丹不成作》詩一首,有「重整釣魚竿,再斫秋筠節「之句。

  從古至今,太極圖的黑白從無增減,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如果只把修行當作讀書背誦課文般一輩子也觸及不到內核,還是待在頭腦的舒適區,最多混跡各種修行群泛泛而談,打發時間罷了。

  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學習傳統佛道等傳統修行方法上面,也常見與新時代靈性學習者上面,兩者常引用經典詞句與把愛掛在嘴邊。

  但是都只是在說經典的形,完全沒有觸及到神。

  修行經常無形中變成讀書一樣,讀得越多好像就知道得越多,但修行是恰恰相反的,真正的修行是讀得越多,才是越會發現這些知識都是過渡的船,遲早要放下,更甚是所學甚少,對自己的修行方向也一知半解。

  修行是必須經歷過負反饋,才能獲得正反饋,這種負反饋指的是內在的掙扎,如同耶穌也得荒野中獨修克服心魔,佛陀也得樹下面對考驗一樣。

  而現在很多人修行了非常久,始終沒有去觸及到內在的掙扎,始終喜歡學得越多,可以說的越多,在頭腦的正反饋中虛度時光。

  無論頭腦裝了多少車是知識,都只是裝了多少車的工具,工具再多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始終連人待在船上,而船上也並不寂寞,許多一樣的人,始終在互相交流著形,也能稱之為修行了。

  而真正的修行者必然是需要孤獨的走過一段路的,縱然有無形的加持,也必須得真正的深入內在,去探尋感受,去觸及這個無門之門。

  修行需要的知識其實無需太多,工具一個好使就行了,無需形成一個收集工具的愛好,相反工具越多:法門越多,越不知道使用哪一個。

  聽從內在的直覺,找一個趁手的工具,就應該馬上深入內在,內在才是真正具備無窮的智慧,唯一要做的只是把蒙蔽智慧的烏雲驅散開,智慧自現。

  在內在的探尋中,可不避免會有新舊觀念和習性慣性衝突,也經常會遇到心靈的暴風雨,內在的前進和後退,但是就是真正有在內在里的拉扯中,一個人才真正開始了修行,直到意識到拉扯也只是一個不存在的繩子,一切都放開了,真性之光開始浮現,這時候回顧以往,才可真正稱之為「修行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