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武二郎走馬清風寨
楊志去東京城追求他那可笑的前程,自不必多提。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
新的一年新氣象,一眾好漢各自領了任務,為梁山發展出一份力。
阮小五、石秀、鄧飛、呂方領著騎兵連去了飲馬川,遼國商道是否暢通,這關乎梁山資金鍊,是重中之重。
而且,北地才是騎兵馳騁的疆場,在梁山上跑馬一年,也比不上去那遼東走上一遭。
阮小二則留在了梁山訓練水兵,宋萬訓練刀盾兵,杜遷訓練長槍兵,林沖作為總教頭居中指導。
孟康、湯隆的造船部、鍛造部,也建立了起來,日夜不停地造船、打鐵,積累底蘊。
朱貴依舊在李家道口經營他的酒店,打探各路信息,這是梁山對外的窗口,吸納人才的中轉站。
王倫主政內勤,吳用主管謀劃,一切井井有條。
曹傑這邊,領著阮小七、曹正、焦挺、時遷四人,為武松買官奔波。
至於魯智深,只等武松走馬清風寨,便要去青州建立分舵。
三月的山東,青翠滿山,白雲悠悠,算得上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呼吸一口都有花香沁人心脾。
「哥哥!」
這日,武松范陽笠風塵僕僕大步走進了曹府,納頭一拜道:「哥哥,朝廷的委任下來了,即刻讓我赴任青州,去做那清風寨的文知寨。」
「武二哥,你咋做了文知寨,聽起來就不威風,像那些秀才舉人做的官!不如武知寨……」焦挺一如既往的大嘴巴。
眾人都知他嘴裡絆蒜,說話不中聽,也不在意。
齊齊恭賀武松升官,恭賀哥哥用計成功。
【完成一次謀策】
【「謀士」經驗值+9】
『買官也算用計?』
『好吧!我截了那劉高的官職,救他一命,可不就算排憂解難了!』
想到那劉高,曹傑便想到了那心如蛇蠍卻美貌妖艷的知寨夫人。
『也不知那劉高現在去了哪裡?』
大事要緊,黃色要不得,立馬定了定神。
沒面目畢竟是自己的親兵護衛,徒手格鬥上不弱於人,小命要其護衛,曹傑自然不會輕視,解釋道:
「焦挺啊,這文知寨可是一個司寨的正官,武知寨雖然聽上去不錯,卻只是個副官,不對,連官都算不上,只是個吏。我等為武二郎買官,難道去買個吏來做?」
「原來是這樣!」
焦挺用力點著他那肥碩的腦袋,這個人本質不壞,就是生了一張嘴。
清風寨的「寨」指的是巡檢司寨,並非集鎮。因此,「知寨」並非鎮長,其實是指巡檢。
宋代在諸州險要處置寨,與縣同級,以寨官或知寨主管,掌招收士軍,教習武藝,以防盜賊。
對於犯罪行為,杖罪以上者解送本州處理,其餘的則由知寨決遣。
武松現在的官職,也就是和關勝這個蒲東巡檢相當,只是其權柄是執掌一處險要地界的寨子,權力或許比郡巡檢小了些,但權力運用的範圍更自由。
在蒲東郡,關勝只是個小小的武官,而在清風寨,武松可是最大的官。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眾人早做好了準備,第二天,武松走馬清風寨,上任知寨。
而曹傑等人作為他的幕僚、屬下,齊聚於青州。
青州是古籍中所記載的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大體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的一片區域。
西周時期,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於營丘,國名為齊。
太公至營丘後,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
青州有魚鹽之利,但在曹傑看來,青州的資源絕不只是魚和鹽。
棗莊的大型煤礦,淄川的露天鐵礦、石灰岩、自然硫等等都有極其豐富的礦藏。
青州,清風寨,是個有六七百兵丁的中小型山寨,雄立於險峻的山道中間。
山寨雖小,五臟俱全。
六七百兵丁,吃喝拉撒,倒是簡單,但兵也是人,也有精神和生理需求。
於是在山寨不遠處便有了娛樂性活動場所,再後來,圍繞著那片區域逐漸形成了集市。
畢竟清風寨還是有些實力的,能夠保障一地安全,周圍莊子、村落都願意來這裡趕集。
轟隆隆!
曹傑一行,一人雙騎奔馳而至,竟似千軍萬馬一般。
清風寨前,一馬當先的武松一勒韁繩,大馬嘶鳴一聲,人立而起,目光一掃,睥睨群雄。
「噹噹當!」
寨子瞭望塔上響起了密集的鳴金之聲,頓時,幾個拒馬被兵丁推著攔在了寨門前,然後撒開腿就往寨子裡跑。
「來者何人?」
有人在寨門後面大聲呵斥,卻是不敢露面。
這清風寨的兵倒也不差,但強的也有限。畢竟一個月才幾個錢、幾斗米,犯不著拼命。
「清河縣武松!」
武松揚聲大喝。
「呀!是新上任的知寨大人,快快快,將拒馬推開……」
一員身穿皮甲的小將從寨門裡走了出來,大聲道:「知寨大人到了!鑼鼓敲起來!秧歌耍起來!迎知寨大人嘍!」
那拒馬剛被兵丁給推開,從寨門中便衝出一群女人。
在眾人的目光下,只見這些女人支起大鼓,舞起紅綢,載歌載舞,曼妙的身姿隨著鼓點扭動。
而那木頭搭建的瞭望塔上也掛上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好不熱鬧。
一頓大鼓秧歌結束,不知道從哪裡鑽出來的鄉紳齊聲抱拳道:
「恭迎知寨大人!」
武松打馬向前,目光掃視著那一眾鄉紳,突然扭頭道:「哥哥,來者不善啊!」
「兄弟,我們才是來者!」
曹傑奪了那劉高的官位,也搶了武知寨花榮的晉升渠道,可不就是來者不善。
這清風寨,本以為只有花榮一個對手,此人卻是好拉攏。
現在看那些鄉紳,曹傑覺得那劉高可能才是最大的對手。
自古皇權不下鄉,鄉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
所以,大宋朝的社會治理是由官僚和鄉村士紳共同構成的,國家對鄉村關注的主要是賦稅和治安,其他事務則由鄉紳、族長等來承擔,由此形成了「皇權不下鄉」的治理格局。
武松這個知寨,和本地鄉紳並沒有利益衝突。
但若是那劉高屬於本地鄉紳的話,一切就不好說了。
『劉高的媳婦去清風山一帶上墳,才被矮腳虎給抓了,可見那劉高也可能是此地人。』
『他現在說不定就在這群鄉紳之中……』
曹傑心中一笑,區區一個劉高,何懼之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