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一日五侯,王氏專政

  第108章 一日五侯,王氏專政

  徐旻沉吟片刻,隨後點了點頭:「兒明白,稍後就啟程前往清河任職。」

  「去吧,記住了,如果真的失敗就老實一點,事情還遠沒有結束,我們與那王氏不同,我們有底蘊,只要在清河的勢力沒丟,就依然能東山再起!」

  徐銘雖然已經下定決心,但還是想要為自己留下一條退路,畢竟世人徐氏上百年的心血,絕不能就這麼葬送在自己身上。

  河南主脈在朝中的影響力依然是巨大的,只要徐博還是三公一天,他們就依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目前,大漢唯一能稱為世家的其實只有徐家,無論朝堂地方都擁有幾乎壟斷的勢力!

  清河的豪強勢力都或多或少和他們有瓜葛,兩徐一直以來都是豪強勢力的領袖,資源影響力都無比可怕,就算是退出長安,在地方也依然擁有不小的力量。

  所以只要退往清河,這些傢伙就不敢殺絕,河南那邊就更強大了,景侯這個爵位的代表性意義跟關鍵。

  武帝昔日曾降下聖旨,景侯爵封地永不削減,永不撤銷,後世子孫鮮有違背。

  可以說這個爵位已經不算是爵位了,而是一個符號,象徵著太學、功臣等諸多勢力,一旦動了就會起連鎖反應。

  朝中一般也是至少保留九卿之位,給徐貞徐恭這些先祖點面子。

  底蘊遠不是分出的支脈能媲美,這也是徐貞一直簡單維護劉氏的願意,他們已經和大漢深度綁定。

  只要大漢不滅,就一直能有一席之地,家族在中央的影響力延續,徐貞那邊也就不會判定為失敗。

  此乃他在前面八世總結出的經驗,脫離大漢很難有切實保障,一直匡扶延續漢室就不同了,雖然後面也會滅,但畢竟徐家已經讓仁至義盡了。

  到時後世君主也會更加信任,徐貞也選了一個相當好的自立時間,那就是蒙古人崛起那段時間,簡直就是名正言順的登基。

  還不怕人設崩塌被天下人詬病,簡直一舉多得。

  過了一段時間,皇帝的聖旨果然下來了,命徐旻為清河太守,即刻前往任職。

  這次王鳳沒有阻攔,因為他根本攔不住,清河…甚至說冀州本來就是徐家的天下,他攔著又有什麼用?

  無法就是讓他們更加名正言順罷了。

  順帶一提,冀州刺史也姓徐,是徐南的幼子,太守郡丞縣令這些父母官也大多是徐家門生。

  勢力無比可怕。

  大漢第二豪族可不是吹出來的。

  徐旻離京的三日後,徐博的次子也被王鳳表為荊州刺史、鎮南將軍,半月後啟程。

  這就是在示好了,告訴河南徐他不想死磕。

  這些好處徐博也沒拒絕,照單全收,那邊徐銘也在不斷抗衡著王家勢力,兩家各忙各的,互不干擾。

  河平三年,馮野王被誣陷貪污,移交尚書台處理,一時間天下震動,這位德高望重的外戚突然下獄,原因是什麼不言而喻了。

  看來王家還在行動。

  如今王氏外戚勢力已經強到可怕,河平二年,劉驁封王鳳的幾個弟弟為侯,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天下皆嘆,也就是著名的一日五侯。

  此次事件之後,外戚的勢力大漲,王氏專政的局面馬上就形成了。

  雖然說這五侯之間並不團結,其從屬和門客相互攻伐,但卻以大哥王鳳馬首是瞻,依然無法制衡王家膨脹的權力。

  反觀徐銘這邊就相當不順利,他的御史大夫已經丟了,被劉驁千為前將軍,實權所剩無幾。

  家族的勢力也逐漸向地方和邊疆集中,明眼人都知道,徐家落敗,王氏專權幾乎是定局了。

  誰來都沒用,除非高祖附體,要不然根本壓制不住。

  根據馮野王受賄一案,朝廷召開了朝會討論,畢竟是一位當朝的九卿,德高望重的昭儀之兄,昔日元帝的寵臣。

  「陛下臣以為受賄一事,乃是赤裸裸的污衊!馮野王的才德天下有目共睹,怎麼可能會做此等不恥之事?」

  「何況此案也太過蹊蹺了,難不成大將軍一句話就能處死一位九卿?倘若真的如此,那麼天下究竟姓什麼,是姓王,還是姓劉?」

  前將軍徐銘的態度當然十分果決,那就是和王氏硬剛到底,更何況這本來就是污衊。

  在大漢,其實官員都沒必要貪污的,他們自己的土地已經足夠揮霍的了。

  特別是河南徐氏那邊,富可敵國,累錢億萬,擁有的財富最為驚人,當年石顯斂財幾十年,都沒積累到如此地步。

  劉驁沉默,現在局勢已經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真以為他願意搞出一日五侯這種情況嗎?逼不得已罷了。

  王鳳權力太大,甚至能裹挾他做出決定。

  「陳將軍此言差矣,尚書已經將彈劾的證據全部準備好了,證據確鑿,由不得不信,就算是聖人都可能一時鬼迷心竅,更何況是他呢。」

  「若是不處理,將我大漢的顏面置於何處?將陛下的顏面置於何處?」

  王鳳義正言辭道,好像自己是什麼忠臣一般。

  這確實是他一手策劃的,目標即為徹底孤立徐銘,等只剩下他一人時,再出手。

  搞徐家人不能像搞其他人一樣,陷害沒有用,太學無數大儒大賢等著辨經,在這種波濤洶湧的輿論面前,即使是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都不能無視。

  最好的辦法就是逐漸邊緣化,讓他自己辭官,如此才能夠將影響降到最低,儒家可是很在意這種東西的。

  「呵呵呵…」徐銘冷笑一聲,淡然道:「我之祖先,聖師徐恭有言,凡公卿、貴胄犯罪,若非叛國謀逆皆不能草率定罪。」

  「如此這就是不合適的。」

  王鳳眉頭緊鎖,沉聲道:「聖師何時說過這種話?還請前將軍莫要信口雌黃,這可不得亂編胡造!」

  他早就將聖師的經典全部倒背如流了,從沒有見到過這句話,聖師不可能說指代性如此高的句子。

  當真是厚顏無恥,連這種話都編的出來!

  「我家字有祖訓,怎麼難道老祖宗為後代留下一個告誡都不行了?」

  徐銘用出了最無賴的辦法,畢竟徐恭生前說了什麼話誰能記清楚?反倒是自己後代的談論才更加可信。

  這種說法太學是認的,之前徐曄就曾用過這個辦法規勸康帝。

  康帝劉據沒有絲毫反駁的餘地,只能乖乖自省更改。

  「你…你……」作為聖師徐恭虔誠信奉者的王鳳繃不住了,多年以來第一次露出這種表情,表情和和吃了屎一樣難看。

  他居然沒有辦法還嘴!

  這種話太學一認可就沒有辦法了,如今這個時代,徐恭的影響力非常可怕。幾乎他說的話就是神諭,就是法律!就算反駁也不能徹頭徹尾的否決,最多就是更改一部分,要不然會被太學生指著鼻子罵的。

  連做官都做不安穩,皇帝亦是不行,這也是繼天人感應後,又一個限制皇權的方法。

  「好了,既然老景侯都這麼說了,這件事就可以網開一面。」

  劉驁暗自竊喜,果然能治王鳳這個傢伙的就只有死人了,對於儒家來說,反對徐恭更是大忌。

  之前他們就沒少用這種辦法為自己牟利,這下被反噬也正常。

  「也罷,既然如此臣贊同免除馮野王死罪。」王鳳實在沒了脾氣,這能有什麼辦法呢?

  「然,畢竟犯罪的事實擺在這,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臣請求將其貶為琅琊太守,去地方贖罪。」

  既然殺不了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只要趕出長安,讓他無法接著幫助徐銘就還算能接受。

  到時候這傢伙孤立無援,早晚也要乖乖辭職,沒了這個絆腳石,自己掌握朝政就是相當順利的。

  「就依大將軍。」劉驁默默點頭,這是最好的結局了。

  王鳳讓這麼大的步,還真是前所未有啊。

  「陛下,既然這件事解決了,臣還有其他的要提。」徐銘接著說,他打算殊死一搏了,要不然自己後面肯定會被排擠。

  到時候想反抗都沒用。

  前將軍最起碼還是有輔政之權的,等到了牆角旮旯的虛職,就完全插不上話。

  「講。」

  「陛下王鳳這個大將軍名不副實!根本沒有擔負起治理國家重任!關中流民上百萬,農民起義更是無比頻繁,如此窘境皆是拜那王鳳所賜。」

  「為了我大漢能傳承下去,臣請求將王鳳遷為車騎將軍,這大將軍之職可以暫時不設,將權力分出,依次分給丞相和大司馬。」

  「這樣陛下也能了解誰才是真正的忠臣。」

  徐銘打算來個釜底抽薪!但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高估來如今皇帝手中的權力!

  削去王鳳官職哪有那麼容易,如果真的是有個理由就行他早就做了,哪還需要等到現在尾大不掉呢。

  「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如此局面是我大漢積病已久才導致的,大將軍已經做了諸多努力,倘若沒有大將軍,我大漢恐怕早就步了那暴秦的覆轍了!」

  「是啊陛下,您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廢黜大將軍的官職,天下人定會因此而寒心的!」

  果然此話一出,引起了群臣的激烈反對。

  這就是劉驁顧忌的地方,王家對朝廷滲透的太深了,上到九卿,下到地方太守縣令,幾乎都是從屬王家而出的。

  五侯的勢力也只是各自為戰,實際上以王鳳為主。

  劉驁閉上眼睛,他幹嘛要上這個朝會,是自己的男寵不香嗎?非要來置這個氣,完全孤立無援。

  設計到王鳳以後,幾乎所有大臣都和他對著幹,朝會還怎麼進行下去。

  唯獨不隸屬王鳳的就是以徐博為首的中立派,但可惜中立派為人低調,除非動搖國本的大事,要不然都是裝聽不見。

  劉驁根本就不能用。

  唉…難道大漢朝上百年基業,就要毀在自己的手上了嗎,不甘心吶……

  眼見群臣反應如此劇烈,徐博絕望的後退,皇權居然已經淪落至此了嗎。

  罪魁禍首王鳳笑了笑,這才出言說道:「如果陛下真的這麼想,臣可以馬上辭官,如果陛下有恰當頂替人選的話。」

  這就有點威脅的意味了,除我之外沒有人可以勝任這個位置,你看看眾臣也不會同意的。

  「不,不,他們說的對,大將軍乃國之棟樑,朕之徐子符也,何必要退縮呢?」

  劉驁也是趕緊秒慫,都這樣了還有他拒絕的餘地嗎。

  徐銘雙眼緊閉,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背影頗為孤寂落寞。

  ………

  這次馮野王的命被保了下來,但同時也被排擠出了京城,貶到了徐州的琅琊任刺史。

  這幾乎就和重返朝廷無緣了。

  徐銘的動作也開始逐漸變小,不是他放棄,而是手中的力量越來越少,那些人紛紛轉投到了王鳳或者五侯門下,以圖更好的發展。

  最後的抵抗者放棄,王氏外戚成功取代了當年的徐氏,獨霸朝堂,無人敢出其左右。

  甚至就連皇帝都需要讓步才行。

  劉驁也是直接擺爛,帶著自己的寶貝男寵張放吃喝玩樂,大肆揮霍,儼然一副昏君之相。

  太后王政君得知後非常氣憤,隨後聯合王鳳王根等人,將張放以「莫須有」的罪名流放出了京,但皇帝依然極其留戀,屢屢將其召見回來。

  於此同時,王鳳為了更好的弄權壓制徐博,就促成了著名「綏和改制」徐,分散三公的職權,其實就是削弱丞相的權力,讓三公擁有各自的分工。

  這對徐博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他能管理的點就越來越少,反而是王氏外戚的勢力越來越壯大。

  陽朔元年,前將軍徐銘就此辭官,告老還鄉,清河徐氏在長安的勢力被統一清算紛紛貶到地方。

  他也是想開了,隊友太廢物,索性就把一切交給時間吧,有兄長徐博撐著,自己無需太過擔心。

  就退到地方,好好經營基層,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朝廷也下詔令,命徐銘三子領東郡太守,意為相應的安撫敲打,告訴徐銘認清現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