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勤政承志大夏律,九秩品學官雛形
夏承乾三年六月五日
勤政殿,名如其人,自大夏開國以來,白澗確實勤政,幾乎沒有一日的停歇。
特別是對於有志改變國運論的白氏而言,作為白氏家主、大夏皇帝,白澗必須要趁著國家初立,一切阻礙沒有那麼大的時候,將基礎打牢。
這樣才能實現祖先數百年來的推測、探究。
白氏千年學文、千年觀測,期間不止一次下場親自微操,雖有失敗,但也有成功。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天下大同,美美與共,諸夏昌盛的理想。
這期間白氏有過草創的艱難,有過安逸的銷蝕,也有過極致的低谷,但這些都沒有打破它的堅持。
自北夏失敗以來,白氏先賢不斷在探究著如何避免國運的衰落,所帶來的蠻族入侵問題。
這一次,白澗及其子孫將秉持著歷代先祖的暢想,肆意的在大夏的國土上書寫屬於白氏自己的篇章。
他是一名踐行者,也是一名奠基者,他不能停,也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因為他不是一個人,他背負著無數前人的希望。
「官家,刑部尚書魏正松、大理寺卿杜泰、御史大夫傅本計、宗人府(原宗族府)宗丞白寶恆、國學博士白澤榮、太學博士宋彥明、左都督康延孝已至殿外。」
「宣。」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免禮。」
白澗坐在御案後,頭戴明黃色幞頭,眼袋腫大,雖然面露倦色,但仍舊打起精神抬手讓他們起身。
「諸位都是法律大家,早在宋國時期,朕就將律法等例律交由卿等商討、刊定,今日卿等聯袂而至,可是有好消息告訴朕?」
國學博士白澤榮今年已經六十多歲,是諸人中最年老者,也是白奕時期的舊臣,自書院時期就已經選定了律法作為自己的終生大業。
年輕時考入松溪書院,得拜律法大家白紹春為師,精通各朝官律。
書院結業後,得入白奕掌權時期的宣武軍鎮,彼時白奕還不是宋公,而是梁公。
白澤榮得入白奕幕府,在律法名家、汴州司法參軍、軍府主簿公孫彥宏手下做事。
後來白澗入主汴州,公孫彥宏病逝,白澤容升任司法參軍一職,不久進入幕府,兼任記室參軍,成為白澗的律法顧問。
極致白澗由梁國公改徙宋國公,逐步建立宋國官員體系。
白澤榮得授正五品布政使府、司法僉事,是宋國新律《宋律初行》的編撰人員之一。
及後當初主持編撰《宋律初行》的政司田維義去世,白澤榮成為了宋國律法第一人。
等到大夏立國,白澤榮的年紀已經很大了,白澗考慮到他身體的原因,免去了其在朝廷內的一切官爵,封商洛縣侯,食邑一千三百戶,任命他為國學律學博士。
如今白澤榮已經是夏國律法界大家,刑部尚書魏正松、大理寺卿杜泰都是他的學生。
「聖明無過於陛下,今日臣等前來,正是因為陛下吩咐的《大夏新律》草案已出,食邑特地前來請陛下定奪。」
白澤榮說完,將一小本刊定完畢,封面以硬板紙,上書《大夏新律暫行草案》遞給在一旁侍候的中常侍李達。
李達雙手接過草案,亦步亦趨來到白澗面前,恭敬的將其放在御案上。
還沒等李達走回原位,白澤榮又從御史大夫傅本計、手中接過三本奏摺呈上:
「還有這是陛下托臣等草擬的大夏官員秩品、俸祿等諸般官例,以及大夏學官草擬、大夏軍職草擬等都業已完成第一階段,特請陛下定奪。」
等到李達將《大夏官例》《大夏學官》《大夏軍品》三本小冊子呈上去,白澗讓人看坐,隨後殿中便陷入了沉默,只有白澗一人的翻書聲。
其中《大夏官例》由天子白澗委託,定下章程、想法,宰相白展文、吏部侍郎張世良、國學博士白澤榮、太學博士仇才等人編撰。
其根據歷朝歷代官制並結合現在,設想整理而成。
主要包括了大夏官員的品級,相對應的俸祿,享受的種種優惠等,以文字形式定下來,以免出現混亂。
官例規定,大夏官員分九品十八級,自從九品一直往上到正九品,每品以任職所在地方的市價,每年發相應數量的祿米、祿錢、祿布。
從從九品開始,大夏最低級官員的俸祿,稅收減免優惠,足以養活一個六口之家。
而且大夏官員通常並不只有職事官的俸祿,還有散官、勳爵各有一份對應品級的俸祿。
其中職事官可領取對應祿米、祿錢、祿布。
散官則能領取少量祿錢,勳爵則每年有相應大量的錢糧。
從九品開始,便可以有文散官將仕郎的俸祿可以領取。
從五品開始,可以有文勛協正庶尹的俸祿可以領取。
而《大夏學官》則是從宋國時期各州學縣學、汴梁書院體系發展而來。
其包括學官機構國子監,國家級學府國學、太學,地方各州縣學堂,全部揉成一個體系,簡稱學官體系。
編撰者有禮部尚書包子清、國學博士白澤榮、太學博士宋彥明、國子監祭酒白清遠、左散騎常侍劉致等人。
學官中有專門負責庶務的學官,也有專門負責教育的學官。
國學、太學雖然教育方向不一樣,但其中的制度卻是一致的。
二者每年各自招收生員三百名,學制三年,共有生員一千八百名,即各自有生員九百名。
學院內設經學科、理學科、律學科、書學科、算學科、工學科等六科,每科設博士一員負責所科教育,其下有助教、典學、直講若干名,負責輔佐博士。
白澤榮便是國學律學科博士,仇才便是太學經學科博士,宋彥明為太學理學科博士。
這三科是國、太兩學院中人數占比最多的,約占了各自學院八成的生員。
因此也被國學生、太學生尊稱為『上三科』。而書學科、算學科、工學科則被他們戲稱為『下三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