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中興之主解倒懸,以待天時忠明君
大曆十四年五月二日
聖人李豫病重。
五月二十一日
李豫下詔以太子李适監國。
是夜,李豫在長安大明宮紫宸內殿駕崩,享年五十四歲,諡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葬於元陵。
雖說李豫接手的是一個內憂外亂,超綱不振,自身也多次播遷。
但自從廣德三年擊退吐蕃入侵,重返長安後,他便開始勵精圖治,重用名將郭子儀,疏遠宦官,並改元「大曆」,以示己志。
為了防備吐蕃每年秋季的騷擾,京城每次都要戒嚴,稱之為「防秋」。
李豫先後任命郭子儀、馬璘等有能力的武將擔任防秋使,經營西北。
隨後重用宰相元載,並與其密謀誅除了權宦魚朝恩。
魚朝恩死後,元載專擅朝政,貪贓枉法,賄賂公行,李豫不滿,又命左金吾大將軍吳湊將其逮捕,誅除。
最終任命素有清名的楊綰為宰,企圖借其革除舊弊。
卻因為楊綰早逝,付諸東流。
但李豫後期的一系列正確措施,的確為大唐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對外,西北局勢得到很好的控制,初步遏制住吐蕃大舉入侵的兇猛勢頭。
大曆八年的四次會戰,大唐皆勝,重新奪回唐在西北的州縣。
對內,在解決完吐蕃威脅後,逐步跋扈的河北軍鎮,特別是當初的安史舊將,採取制衡、打壓手段。
大曆十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藉口平叛,並取相州,攻陷洺州,驅逐衛州刺史薛雄,大肆并州連縣,遂盡有魏相洺衛四州之地。
朝廷一改之前的懷柔手段,準備出兵平定,而白氏認為朝廷有一絲中興之象,隨即停止脫離的行動,主動迎名將馬璘入河東,向朝廷推薦他為河東節度使。
李豫得知得知後大喜,原本對付田承嗣只有四成勝率,有了白氏相助,起碼能夠再提升兩層,達到六層。
投桃報李,下制增白國公府食邑千戶,授任白公之子白昕為河東度支鹽鐵轉運使,將河東財權盡數賜予。
又拜原河東節度使白牛為太尉,充任東道河中、河東、成德、潞澤、回紇及振武招討觀察使。
成為繼太師郭子儀後國朝第二大將,鎮壓東道。
安撫好白氏以及其餘軍鎮後,李豫便大舉對河北動兵,同年四月貶田承嗣為永州刺史。
並出動河東、成德、淄青、淮西、永平、汴宋、幽州、澤潞八路節度使派兵前往魏博,準備征討田承嗣。
面對朝廷大軍十餘萬的大舉進攻,魏博內部出現了紛爭,戰和兩派吵得不可開交。
最終田承嗣力壓眾議,決定與朝廷決一死戰。
「安王、史王起事時,兵不過萬,將不過十,能破洛陽,陷長安,縱橫大河南北,今魏博兵眾十餘萬,將領數十,難道比二王還要難嗎?」
「朝廷素來寡恩河北,生死富貴就在今日,殺他一個人頭滾滾。」
在田承嗣的宣揚下,魏博十餘萬四處出擊,攻城略地,意圖在朝廷大軍未至前打開局面。
五月,田承嗣部將霍榮國在磁州投降官軍。
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攻占德州,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圍困衛州,而田承嗣派去攻打冀州的裴志清也投降了成德節度使李寶臣。
無奈,田承嗣只得親自進兵冀州,卻被李寶臣擊敗,燒毀輜重才得以逃回。
八月,田承嗣見各鎮兵馬圍攏,連戰連敗。
更是被潞澤節度使白永德攻陷了洺州,麾下部將又大多叛逃,兵眾降至七萬餘,非常恐懼。
八月十一日,田承嗣遣使進獻降表,表示願意歸附朝廷。
但不久又命盧子期進犯磁州,被白永德擊退。
八月二十三日,李寶臣與李正己合力圍困魏州北面的貝州,田承嗣出兵解救。
趁著魏博主力北上,白永德從磁州南侵魏州,局勢甚危。
田承嗣準備投降時,成德軍、淄青軍因朝廷對他們的賞賜厚此薄彼,心生怨恨。
二李害怕軍士譁變,連夜撤軍,路澤軍得知後退回磁州,田承嗣之危自解。
不久,李寶臣與幽州節度使朱滔合攻滄州,田承嗣堂弟田庭玠固守,一時難以破城。
十月,田承嗣大將盧子期於清水,被李寶臣與昭義節度使李承昭二人擊敗俘虜,斬於京師。
十月十三日,田承嗣之侄田悅在陳留兵敗。
就在危機時刻,田承嗣遣使將境內戶口、甲兵、谷帛冊籍獻給李正己,極盡俯首做低的姿態,承諾得到自己死後,將魏博的一切都交給他。
李正己大喜,於是按兵不動。
見李正己不動,河南諸鎮也不敢輕易進兵。
解決了南顧之憂,田承嗣得以專心解決北方。
之後又用計離間北方主力軍李寶臣與朝廷的關係,致使李寶臣與忠於朝廷的朱滔火併。
南鎮不動,北鎮互伐,征討魏博之事已經不可再繼續,恰時田承嗣再次上表,請求入朝謝罪,又有李正己在一旁不斷說情。
在李豫猶豫不定時,河東傳來河東節度使馬璘病逝,又失去一大鎮的支持,嘆息後,還是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大曆十一年,朝廷同意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改過自新,赦免他的罪責,恢復官爵,准許他與家屬一起入朝,對所部將領一概不予追究。
隨後的時間裡,李豫不斷對跋扈的軍鎮進行撻伐,並採取限制藩鎮兵力、罷諸州團練守捉使、敕令藩帥不得署攝屬州刺史等壓制手段。
終於勉強讓各鎮屈服,不敢隨意侵占州縣。
因此死後,留給新君李适的江山,是一個壓制吐蕃,交好草原,權宦剪除,朝政相對清明,軍鎮收斂的國家。
比之李豫接手的李亨留下的千瘡百孔,李适的開局算是喜人的。
至少白靖認為,只要李适不浪戰,穩步推行李豫的壓制軍鎮政策,不驕不躁,焉知大唐沒有再興之機會。
而新君李适繼位後,給外人的印象好似也是明君之象。
在居喪期間,一切行為都遵照禮法規定,又召韓王李迥進餐,只吃馬齒羹,不放鹽和乳酪。
群臣對此大加讚賞,認為大唐復興有望,於是為李适上尊號「聖神文武皇帝」。
可見天下人對李适的期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