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西守東攻峙黃山,縉雲火雷動仙雲
五月二十七日
白正孝領一萬左軍進逼旌德縣,方清棄城野戰,潰敗,遁入歙州,堅守績溪縣,並調集歙州境內所有軍隊前來匯合。
五月三十日,方清在績溪縣匯聚兵馬三萬,並於黃山南麓立寨,與北麓白正孝部對峙。
六月三日,台州援軍五萬人抵達,黃山南麓的賊軍人數攀升至十萬人。
方清站在城頭,看著一眼望不到的營帳,想到北面的白正孝,不由得大笑道:「攻守易形也。」
六月五日,方清率大軍向白正孝營寨發起猛攻。
白正孝所立營寨依照山勢而建,並於黃山之上設偏寨,置有五百弓弩手,居高臨下。
方清死戰一日一夜,毫無戰果,只得退兵。
六月十日,在杭州地界隱藏了將近一個月的南下大軍終於不再掩飾。
快速擊破圍攻桐廬的五萬賊軍,襲取睦州,抵達婺州城下。
婺州的東面便是台州了。
「哪裡來的官軍?他們不是在潤州嗎?」
婺州城內,賊軍守將袁歲看著旌旗蔽日的唐軍,不由得心中發顫。
「將軍,要不降了吧,我們只有三萬人啊,看這架勢,官軍人數五萬都打不住。」
「可。」袁歲看著幕僚,有些不願意,自己可是袁晁的親族,官軍恐怕不會接受自己的投降吧。
幕僚劉建躬身對袁歲說道:「若非將近保舉,在下恐早已被殺,請出使敵營,為將軍謀身。」
袁歲感動異常,抓住劉建的肩膀道:「勞煩先生了。」
當天,劉建便隻身一人,坐著籃子下到城頭,來到唐軍大營外,請求面見高適。
帥帳內,高適得知來人是睦州守將袁歲的幕僚,猜到是來請降的,對左右說道:
「賊軍不同叛軍,除賊務盡,我欲斬殺來使,何如?」
參軍白紹輝當即出列道:「使君不可,今江南賊亂,根源在徵收欠賦,胥吏逼迫過甚,百姓繳無可繳,走投無路之下才不得如此。」
「非是民無敬畏之心,實則生死之權爾,若使君斬殺使者,盡殺婺州守軍,其餘賊軍得知後,定然死不投降,抵抗必然激烈,於平叛毫無益處。」
「婺州百姓本就稀少,殺戮過甚,必傷根本,畢竟朝廷還需要百姓耕種,以納賦稅。」
「不如聽聽這使者的條件,若不過分,姑且同意了他,兵不血刃拿下婺州,儘快抵達台州才是緊要。」
高適認為合理,於是讓人將使者帶進來。
最終高適承諾只要袁歲獻城投降,可以憑藉獻城之功,給予一個都虞侯的職位。
六月十九日,官軍進駐婺州,袁歲舉婺州而降。
六月二十三日,官軍踏入台州地界。
這時候,袁晁才得到官軍的消息。
之所以這麼晚,其一,便是高適兵貴神速,三日間連下三城,讓賊軍根本反應不過來,起碼有數萬賊軍被留在婺州以西,來不及撤退到台州。
其二,高適早在兩個月前就下達了封鎖令,封鎖了杭州南下的所有道路,不許一個人南下,杭州往南的道路至此斷絕。
沒有人南下,袁晁根本得不到杭州以北的官軍信息。
至於沿著海路北上,朝廷的戰艦此時就游弋在台州的海面上。
自從台州起義後,大唐海洋司南洋局幾乎完全封鎖了台州的海岸線,片板不得出海。
所以袁晁如今的信息還是三個月前的老消息:「朝廷派來的招討使被江南群豪排擠,無兵無糧,窘迫萬分。」
當時他就對左右說:「官軍就是這樣,死到臨頭還在窩裡橫,不過正好便宜了咱個。」
之後他便放鬆了對北面的探查,開始不斷南侵,準備完全占領台州以南的所有州縣。
不過因為福州防禦使錢仕忠、建州刺史李重兩部精銳,又聯合在一起,於唐興縣結營自守,多次攻打不利,故而農民軍頓兵城下半月不進。
縉雲山
過了縉雲山便到樂安溪,沿著樂安溪便可直抵台州州城臨海。
鑑於縉雲山的緊要地位,袁晁再次屯放了五萬人。
自從接到唐軍南下的消息後,袁晁便急令攻打建州的大將軍薛祖俊班師回防。
六月二十五日
高適對縉雲山發起進攻。
不同於賊軍匱乏的攻城手段,有了江南士紳、豪商支持後的官軍財大氣粗,井闌、雲梯、攻城車、砲石車、乃至於新式武器『火雷』。
「轟!!!」
一股黑煙從縉雲山下的賊軍營寨內升起。
「官軍請神了!」
聽到接連不斷的經過投石車投入營寨內的陶罐,繼而發出雷電般的響聲,讓賊營士兵不得不聯想到神鬼。
在火雷的幫助下,賊軍的士氣低到了頂點。
高適瞅準時機,將本部精銳投入上去,不過半個時辰,縉雲山通道便被擊破,賊軍四散而逃。
站在縉雲山頂,就著雲霧般的仙境,看著山下一隊隊通過的士兵,高適感嘆道:「如此山河,緣何如此多災。」
六月二十九日,高適進抵臨海,於城郊擊敗袁晁十餘萬人馬,袁晁殘軍逃遁臨海北面的唐興石壘寨。
七月一日,官軍攻破是石壘寨,袁晁被俘,高適在見了他一面後,便選兵押送京師。
七月十五日,高適在龍泉縣襲擊北上的叛軍殘軍薛祖俊所部,陣斬賊帥薛祖俊,賊軍或走或降。
七月二十一日,白正孝夜襲方清營寨,賊軍因為袁晁之死本就心神不寧,發生營嘯,方清退入歙縣。
七月二十二日,溫州、明州、越州、衢州光復。
七月二十四日,方清部將趙景良,殺方清舉歙州而降。
至此,江南所有大的農民軍均被鎮壓,其餘流竄的餘部,僅僅當地的團練軍、守捉軍即可解決。
於是高適上表述功,請求班師返回鎮所揚州。
八月三日,高適在潤州舉辦宴會,答謝江南群豪對他的支持。
長安城內的李豫得知江南平定,加上叛軍覆滅,十分興奮,下詔大赦天下,並改元「廣德」。
敘高適之功,李豫決定將其改鎮劍南,因為劍南去年才出了徐知道之亂。
去年劍南兵馬使徐知道,趁朝廷將頂頭上司劍南節度使嚴武奉調回京之機,舉兵反叛,囚禁嚴武,兵勢席捲大半個蜀地。
肅宗時,將劍南分為東西二川,此時西川節度使崔光遠勉強支撐,東川更是早已陷落。
若不是朝廷命就近的黔南節度使白太龍派兵北上出關相助,蜀中恐早已被叛軍占據,又是朝廷一個大患。
蜀中不穩,加上臨近的吐蕃威脅,為了保住自家這個大後方,李豫決定改鎮高適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攝東川節度使,鎮撫劍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