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謀吐谷渾恩朝對,唐吐鏖戰藩鎮迫

  第834章 謀吐谷渾恩朝對,唐吐鏖戰藩鎮迫

  開元二十一年六月

  武威軍、河西軍、安西軍三軍共計兩萬五千軍士自鄯州西入吐蕃。

  吐蕃贊普命大相骨碌贊率重兵十餘萬迎戰。

  雙方戰於積石山,唐軍精銳難當,吐蕃大敗。

  贊普驚恐,連忙派出使者往長安求和。

  李隆基當前階段的敵人主要是突厥,而吐蕃居高原,天寒地凍,唐人無所生產,得之無用,只要順從就好,於是同意了贊普的請求。

  但為了防止吐蕃人再次趁著大唐出兵在背後搞小動作,兵部尚書白恩朝向李隆基提議:

  「陛下,不如效法倭國,讓吐蕃恢復吐谷渾汗國,我大唐派出精兵強將與吐谷渾混合練兵,以鎮高原。」

  李隆基稱之曰善,當即召見吐蕃使者,告訴了他們自己的這個要求。

  吐蕃使者自然不同意,憤恨道:「大皇帝陛下,我家贊普是帶著佛祖的誠意而來,結果你們想取我們的土地,這恐怕不是天朝上國的姿態吧。」

  列會的白恩朝當即站出來,指責吐蕃使者道:

  「真可謂不要臉皮,大非川一地自古就是吐谷渾汗國的土地,世代奉我唐朝為宗主,當初你們吐蕃人趁著我大唐無暇西顧,滅了他們,我們還沒有找你們算帳。」

  「如今不僅勾結突厥,圖謀我河西之地,還妄圖繼續占據吐谷渾人的土地,豈不是太過於不講道理了嗎?」

  吐蕃使者梗著脖頸仰著頭道:

  「這次兩國和談,我們吐蕃贊普並不願意兩國人民受到更多的傷害,但如果貴國沒有誠意,那這場戰爭就不是我能夠阻止得了的。」

  白恩朝還欲說話,卻見李隆基抬手一揮,便退了下去,李隆基站起身居高臨下,看著滿臉不服氣的吐蕃使者,冷漠道:

  「原本朕以為吐蕃人是畏懼我大唐的兵鋒,這才派你來求和,如今看來果真是畏威而不畏德,那就打吧。」

  「回去告訴你們的贊普,他想打多久,大唐就陪他打多久,直到他同意朕提出的條件,恢復吐谷渾人的社稷。」

  「來人,送吐蕃使者下去。」

  「大皇帝陛下。。。」吐蕃使者還想再爭取一下,卻被殿外的禁軍拉了下去。

  等到吐蕃使者消失,李隆基看著陛下的滾滾諸公,霸氣道:

  「自從大唐開海以來,萬國的財貨盡聚長安,大唐得以募集精銳軍士二十餘萬,如今北境六萬,南境一萬,高原征戰兩萬五千,西域駐軍兩萬,長安還留有八萬五千。」

  「既然吐蕃人不接受我們的條件,那我們就打得他們不得不接受,反正如今其他地方沒有戰事。」

  思慮片刻李隆基高聲道:「薊國公。」

  「臣在。」一名老年從武將側出列,正是薊國公左羽林衛大將軍李楷洛。

  「朕命你領左羽林衛一萬人往大非常助戰,配合河西節李光建再敗吐蕃,完成大唐既定戰略。」

  「臣遵旨。」

  九月,因為吐蕃贊普不同意恢復吐谷渾汗國,唐吐約合破裂,兩國仍舊對峙於積石山。

  唐軍依託青海湖,在大非川建造後營,並在積石山築造大營,與對面山口的吐蕃軍相對峙。

  為了保證後勤不被青海湖周圍的吐蕃散軍侵擾,在李楷洛帶來新的一萬軍士後,西征主帥李光建便召回駐守大非川的安西節度使白所成,留李楷洛率一萬人駐守。

  如此前線大營唐軍兵力增至兩萬五千人,一轉之前的守勢,開始試探性進攻。

  雖然唐軍人少,但都是多年訓練,久經沙場的職業軍士,不是吐蕃人這些臨時徵召的部落騎兵能夠抵擋的。

  加上積石山口狹小,正適合唐軍這種小部突襲。

  於是自九月二十八日起,李光建便每日派出一支五百人建制的唐軍,對峽口處的吐蕃人發出強擊,每日輪換,日夜不綴。

  每過一個月,便派出一萬軍士與後方的李楷洛輪換,準備打持久戰。

  就這樣,戰事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開元二十二年九月,唐吐戰事持續了一年,唐軍總計傷亡三千餘人,但隨時可以補充,甚至於李隆基已經將積石山作為唐軍各部的輪換戰場。

  以加強唐軍的戰鬥力。

  由於唐朝邊疆其他地方幾乎沒有戰事,打通後的西洋遠航,又源源不斷為大唐帶來各種資源,使得唐朝很輕鬆便支撐起大非川上出征的三萬五千唐軍一年費用。

  但吐蕃人就很難受了,大量壯丁被牽制在積石山,使得國內農事、牧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想過撤出一部分前線士兵回國務農,但被李光建察覺,發起了一次萬人大戰,險些攻破積石山,使得吐蕃不敢再隨意抽調前線兵馬。

  積石山西口,吐蕃大營。

  吐蕃贊普長吁短嘆的喝著悶酒,軍帳中,其餘將領也都一言不發,顯然情緒很是低落。

  「贊普,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國庫的糧食已經吃完了,扎林湖周圍的牧草也早就已經被戰馬吃嚼一空。」

  「沒有牧草,戰馬就無法馳騁,沒有糧食,勇士就無法戰鬥,再這樣下去,不待唐軍進攻,自己人就先餓死。」

  「如果贊普要是再沒有辦法,請恕我不再奉陪,家中的族人還等著我們回去放馬、種青稞,不然,家裡人就要餓死了。」

  「祿兒臣,你是要逃跑嗎?要是唐軍過了積石山,一路就會打到邏些城,打到布達拉宮,打到菩薩的座下,到那時候,你的部落還能夠獨立存在嗎?」

  吐蕃大相骨碌贊起身阻止祿兒臣想要脫離大軍的想法。

  因為祿兒臣是吐蕃國內的大鎮,手中幾乎掌握著數萬戶,是吐蕃北部的大軍閥。

  「我尊敬的骨碌贊,當初要不是贊普貪圖唐朝西邊的土地,寫信給突厥的可汗,又怎麼會引來唐軍,如今唐軍只不過是要求吐谷渾的故地,給他們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無故損傷兒郎們的性命呢?」

  本來就對這屆贊普不滿,要不是唐人是外族,唇亡齒寒,贊普又承諾全權負擔軍資,他才不會引兵前來。

  要知道,他們部落已經不上供邏些城好久了,甚至內部已經單獨成立了一座寺廟,隱隱與布達拉宮的喇叭相庭抗禮。

  如今為了吐谷渾人的故土,損傷自己的力量,這是他不願意接受的,所以以往他都是消極出戰。

  這也是為什麼以往的對戰中,唐軍五百人就能輕易擊敗數千人,一萬人的進攻,就險些擊破吐蕃十餘萬的營盤。

  與祿兒臣相同想法的大部首領,有數位,都是吐蕃國內的大藩。

  自從數十年前唐軍薛仁貴在此多次擊敗吐蕃大軍後,吐蕃贊普聲望大跌,多次的大部首領便不再聽從贊普的號令,只是各部沒有分出勝負,奉為共主,對抗外族。

  布達拉宮的贊普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邏些城主。

  高坐主位的贊普看著大相骨碌贊與大首領們相互爭吵,心中略微嘆息,出聲道:

  「好了,不要再吵了,就依照祿兒臣首領的建議,遣使與唐朝議和,同意恢復吐谷渾人的土地吧。」

  說完這句話,這位吐蕃歷史上,都顯得頗有手腕的贊普棄隸縮贊,仿佛被抽去了脊樑,癱靠在蒙皮座位上,雙眼無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