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李中民鏖戰釜山,倭人暴行惹眾怒
新羅國,尚州,釜山城。
釜山作為古往今來高麗半島南部與日本交流的商業中心,自古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如今在新羅境內也是一樣,被譽為除了首都金城外的第二城。
此時原本應該繁忙的港口,被一艘艘站滿兵卒的戰船所停靠,從船上走下來一隊隊體型矮小,身著簡陋的倭人。
距離港口不遠處的釜山城新羅將士看到這一幕十分擔憂,但看著一旁高大的天朝大兵,又稍微輕鬆了些。
此時的釜山城城門緊閉,城上除了一支千人的新羅兵,還有一支兩百人的唐軍。
正是從對馬島上敗退至新羅的唐朝駐軍。
為了保命,他們不得不放棄到處漏水的戰船,上岸與這些新羅人同守城池,等待國內的援軍。
「校尉,這些倭人身材矮小,但胃口倒是挺大,居然妄想插手高麗事務,還奪我對馬島,不如我帶隊出城衝殺一番,給他們一點教訓。」
唐軍這邊,一名隊正向此地的最高長官,也是負責駐守對馬島的唐軍將領正六品昭武校尉李中民如是說道。
結果被李中民拒絕:「沖什麼沖,一天到晚就知道沖,之後有的是機會拼殺,如今我們遠在異國他鄉,保存自身才是緊要。」
「就算你將倭人衝殺殆盡,也不過是為了新羅人而已,白白損失了我們自家兄弟,不划算,給我老實待著。」
「告訴下面的兄弟們,這城內的百姓不是我們唐人,別傻憨憨的拼命,實在不行,我們退去他們王城也行。」
「總之,保全性命為上,只要等到朝廷援軍抵達,我們就算活了。」
麾下的五名隊正面面相覷,總覺得不對,但又無法辯駁,只得應下。
很快,城下數千人的倭軍聚集起來,開始向著釜山發動進攻。
雖然李中民不願意損耗自家兄弟的性命,但他實在看不上城下的這數千倭軍,因此他決定先在此處抵抗。
不然新羅敗得太快了,別朝廷援軍沒有等到,自己先沒了。
因此他直接強行接過了新羅釜山守將的指揮權,開始布置、調度釜山城防。
新羅在釜山的守將雖然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將,但對上李中民這個大唐低級軍官,卻是沒有絲毫辦法,甚至要多賴其力。
在李中民的調度下,並時不時讓唐軍上場廝殺一番,小小的一個釜山城,竟然讓倭人數千大軍無法前進一步。
這也是倭軍在國內打爛戰打得太多了,面對軍事科技、軍事思維明顯領先一個時代的唐軍,缺乏有效的應對手段。
甚至就連攻打城池的攻城器械,在李中民眼中也顯得那樣可愛。
顯慶五年四月,此時新羅的求援使者已經前往大唐的路上,而倭國國內的四萬大軍也陸陸續續登陸新羅,陳兵釜山之下。
看著倭人在城外的暴行,唐軍士兵忍不住皺眉。
雖然不是唐朝領土,唐朝百姓,但身為文明之師,總是看不過去這種獸行的。
「這倭人也太暴虐了,此舉與豬狗何異?」
一名唐軍士兵看著城下白日宣淫,將朝鮮百姓當作物品死於玩樂的倭人,忍不住出言暗罵。
而身為唐-新羅兩軍在釜山的最高統帥,李中民也看著城下的倭人行為直皺眉頭。
「上將軍,萬不可撤退啊,若真的撤了,釜山的百姓將躲入人間煉獄,請上將軍憐憫我新羅百姓。」
「請上將軍憐憫!!!」
就在李中民思考時,身後傳來山呼海嘯之聲。
這是釜山官民得知李中民意欲撤退後,結隊前來尋求庇護。
原來自從前兩日倭軍大部隊來到後,李中民便開始準備棄城,帶領剩下的軍隊往金城方向退去。
但城下倭軍的行為,顯然讓這些釜山百姓陷入了惶恐,他們不能相信,若軍隊走了,他們會淪落到何種地界。
「倭人有數萬人,本將手中只有千人新羅兵、兩百唐兵,無法抵擋,撤退是最好的選擇。」
聽到李中民如此說,就連一直面露不忍的新羅士兵也不再堅持留下來,畢竟比較釜山百姓的性命,顯然自己的命最重要。
因此他們成為撤退的最堅定擁護者。
「請上將軍憐憫!!」
領頭的釜山郡太守朴道亨再次拜伏道。
李中民又轉過身子看了看城外的倭軍,隨即暗嘆一聲,對著跪在地上的朴道亨道:
「如果你能夠勸說你們大王往釜山派出五千援兵,本將就可以留在釜山,若不能,就恕本將無法了。」
朴道亨大喜,當即親自前往金城,面見新羅大王真興王。
好在釜山距離金城只有半日不到的路程。
此時新羅北部、西部已經失守,真興王不得不將所有兵力聚集在金城,準備堅守金城,等待大唐援軍。
得知釜山太守前來,立即召見。
「殿下啊,請往釜山派出援軍吧,不然釜山就要沒了啊。不是城池沒了,是釜山數萬百姓沒了,倭人簡直不是人。。。」
真興王聽到朴道亨描述的倭人行徑,十分震驚,隨即十分憤怒,他明白,若釜山丟失,那釜山至金城這沿路十數萬百姓將不再存在。
到時候,自己就算是復國,沒有百姓,也等於什麼都沒有。
當即他決定從金城城防序列中抽調一支五千人,前往釜山援助。
只是一日的功夫,早上朴道亨去往金城,晚上五千援軍就入駐了釜山。
得到了五千援軍的力量,李中民果然信守承諾,不再提出撤兵的要求。
「校尉,為何不撤?」
面對手下的不解,李中民如是解釋道:
「幫新羅便是幫我們自己,若新羅不存,我們戰船盡失,又能退往哪裡呢?」
「釜山在,可與金城互為犄角,也可以阻擋倭軍與高麗、百濟二軍會合,減輕金城的壓力。」
「另一方面,金城過於深入內陸,若形勢危急,我們避無可避,反觀釜山,若局勢真的到了不可救的地步。」
「依仗我們的精銳,可順利奪得幾條倭人船隻,總算不至於全軍覆沒於此地。」
手下眾將都稱讚李中民想得深遠。
顯慶五年五月,此時整個新羅僅剩下金城、釜山二城,其餘都被高麗、百濟所占領。
而倭軍大部隊被唐軍將領李中民帶領的唐-新羅聯軍死死的,阻擋在釜山以南的海岸線,不得寸進一步。
不過還是有零星的倭人散兵深入新羅境內,對新羅當地的百姓屠害頗深。
由此新羅人開始了對倭人的百年世仇。
特別是釜山城上的戰鬥,經此一役,李中民發現,面對倭兵,新羅兵居然比唐兵似乎還要勇猛,這大概就是仇恨的力量吧。
顯慶五年八月,金城、釜山仍舊未破,但倭人卻越來越多,整個海岸線上,密密麻麻。
突然有一天,李中民在遙望倭軍排兵布陣時,突然發現數萬倭人開始登船撤離。
「這是要退了?」
與此同時,金城之外,高麗-百濟聯軍大營,此處早已空無一人,只剩下幾支山羊倒懸於戰鼓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