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議會堂諸白齊聚,修族譜重訂族別

  第734章 議會堂諸白齊聚,修族譜重訂族別

  太行山深處,白原,承天府,議會堂

  議會堂位於承天府內靠西的地方,是一處比白廟、祖廟小一半的微型宮殿。

  與兩廟等建築四四方方不同,議會堂整體呈現圓型,內有二十八根百年巨樹所製成的承重柱。

  白其亮穿過門口站崗的族衛,隨著人流踏入大堂。

  裡面人頭涌動,相互交頭接耳,如此多人聚集之下,卻不感覺悶熱,大概是大堂各處留出的對流孔與幾處天窗吧。

  「其亮兄,你看,中間那是不是家族重寶,血脈青銅樹?」

  在大堂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白其亮與剛認識的同州族兄弟白正才一坐定,就聽到他的驚呼。

  順著他指向看,大堂正中間,一株槐樹狀,枝丫豐盈,百鳥百態的青銅樹巍然而立。

  夾雜著正中央的天窗投下的日光,閃耀得熠熠生輝。

  「你說,他像不像白原中心的那顆大槐樹?」

  磨蹭著下巴,白其亮若有所思道。

  白正才一拍大腿,如夢初醒道:「正是啊,觀其紋理,與那株大槐樹一般無二,真乃重寶啊。」

  就在二人交談時,一聲清脆的青銅鐘響起,眾人知道,族會就要召開了,於是都正襟危坐起來。

  不管他們在當地是農人、小廝、豪商,還是官員、小吏、兵卒,此時都不重要了,他們如今只有一個身份,白氏子孫。

  「噔噔噔。」一連串拐杖擊在地板上的聲音從門口響起。

  眾人望去,家主白宸在白漢的攙扶下,一手杵著桃木鳩杖,緩步走來。

  身後白氏五老,五房主,嫡脈諸子緊隨。

  面南方向的眾白氏子弟最先看見,當今起身恭迎。

  因為這處位置坐的都是汝寧國公世子、陽國公、淇國公、徐國公世子以及其餘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在身的白氏貴子。

  以及河北、遼東、朝鮮等地區出身的白氏子。

  面東處,則是坐著關中、巴蜀、滇黔地區、涼隴、西域等地前來的白氏子。

  面西處則是函谷關以東,黃河以南,秦嶺淮河以北諸州縣出身。

  面北處,則是巫山以東長江流域,嶺南,海外諸地出身。

  來到中心青銅樹旁,白宸等人對著四方族人躬身行禮,然後登上面南處一座高台。

  「我等見過家主。」

  「諸位有禮了,請坐。」

  隨著白宸坐定,眾人也紛紛坐下。

  「諸位,自從靖平四年潛祖於淇城召開大族會以來,已經過去了百餘年,這百餘年的時間,白氏經歷了數不盡的困難。」

  「北夏鼎盛,白氏稱尊,再而白秩背宗,屠戮宗室,最後北夏運終,白氏不王。」

  「各位族人也因為種種原因與主家斷了聯繫,以至於各自為政,白氏之名不顯於天下,而落於五姓七望。」

  「幸有續祖中興,承天再命,歷夏末、北周、隋唐,白氏因此再興,其中坎坷不足為外人道也。」

  「但也因為家族內亂紛紛,致使族心不穩,許多白氏子弟竟然已經忘卻了先祖之志,以至於自毀三寶,墮入邪道。」

  「幸賴當今唐廷在家族的幫助下定鼎天下,由此大統,百姓安居,聲名遠傳海外四方,在此國家興盛之際。」

  「我決定在祖山白原祭祖,並藉此召開天下白氏族會,以聚白氏之心。」

  「今參會諸族除卻我嫡脈主宗,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二家,然歷代家主譜錄記載,天下白氏共發出有兩千九百六十一份三寶,故而應該有兩千九百六十一家白氏分支。」

  「從本家主向天下宣布要開族會以來,已有三年,無論是極北之草原雪嶺,還是極南之高林孤島,亦或者是遙遠的西域,都應該有時間趕到。」

  「然抵達白原的只有一千二百五十二家,可見其餘諸家不是絕嗣就是已經不再承認白氏身份,亦或者不再遵從我家主一脈的命令,數宗忘典。」

  「既然如此,本家主宣布,今日起,除了與會的這一千二百五十二家外,其餘姓白之人將不再承認他們為白氏之人,宗族府會將其除名銷譜,不享受白氏一應責任、權利。」

  聽到白宸直接開除了沒有前來的其餘白氏之人的族籍,在場的眾人都十分慶幸自己哪怕是湊路費也趕來了。

  「我等謹遵家主之命。」

  見眾人都沒有不同意的,白宸便讓與會書記員將其記錄成冊。

  自此,天下白氏將只剩下這一宗一千二百五十二家,其餘白姓之人,將不再視為白氏子。

  不管怎麼樣,不同從主家命令的,白宸沒有必要再為他們廢心神,今後死活與白氏無關。

  「既然諸位無異議,我將開始下一個議題,即分宗立堂。」

  白宸此言一出,全場譁然「分宗立堂?何為分宗立堂?」

  「肅靜!」「啪!」一聲響亮的鞭撻聲將大堂中的議論聲打散。

  「諸位,這分宗立堂,就由晚輩來給諸位族叔族伯解釋吧。」

  因為精力有限,加上年紀大了,白宸就將解釋「分宗立堂」的事情交給了年紀二十歲的白漢,以為歷練。

  在場至少都是各地分支的宗族掌權人,或在各自家族內部有威望之人,所以幾乎都是三十歲往上的人。

  比如白其亮,便是徐州七里亭白氏里的族老,是幾個族老中年紀最小的,年四十二。

  而像白漢這種不滿三十的白氏年輕人,在場與會的只有三個。

  一個是白漢,身為白宸的嫡孫,白遐的嫡子,雖然年齡最小,但身份、才學、膽識,都不遜於在場的其他族人。

  另一個便是與會書記員,名為白福,是白宸的記室隨身書記,負責記錄有白宸參與的家族會議,以及一些重要的言行。

  這與專門為皇帝記錄起居的史官有異曲同工之妙。

  等到白宸百年之後,家族會以白福所記錄的家主隨身錄為藍本,加上白宸自己編寫的一些備忘錄,編撰成家主手札。

  但它並不會存放於瀚海藏書谷,而是由下一任家主,親自存放於家族最重要、最隱秘的密庫之中。

  此密庫僅有家主一人知道,裡面存放著自白羆以來,白氏歷任家主的心得手札以及一些不能夠讓家族族人看到的密書。

  為的就是防止天賜玉圭突然有一天消失,白氏家主仍舊能夠憑藉此密庫,繼承歷任家主的智慧。

  最後一個便是執掌肅靜鞭的執鞭人,名為白儒辰,衛州淇縣人,是旁系子弟,乃松溪書院當今最年輕的夫子,善治《禮記》,以剛直循禮著稱。

  昨日的祭祖大典一應禮樂都是出自他的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