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漢末遺留七里亭,唐初復興白氏人

  第729章 漢末遺留七里亭,唐初復興白氏人

  永徽二年三月,徐州,彭城,七里亭。

  亭有民百戶,自漢時便於此定居,後屢經戰亂,仍舊傳續不斷,只因為此地靠近任山,且離彭城只有七里。

  每當有戰亂時,七里亭的百姓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或向南遁入任山,或沿著汴水而下,遁入芒碭山。

  相傳,漢高帝劉邦,便是在芒碭山起兵。

  因此七里亭的百姓歷經漢末百年亂世而沒有滅絕,是十里八鄉傳承久的鄉里。

  亭內有一座祠堂,是七里亭百姓最重視的建築,他們能夠存活到今天,全靠祠堂集聚人心,同心協力,互幫互助。

  沒錯,此地定居的百姓,正是漢末留在此地的白氏族人,傳承上百年,早已與主家斷了聯繫。

  不過就算如此,依據七里亭白氏先天從主家帶出來的藏書,當年也常有人走出去,做得一方官吏。

  傳聞亭中成就最大的族人,便是北夏時,得以調入京城擔任了一個七品京官,返鄉後被亭中百姓大肆宣揚。

  甚至為其單開族頁,常常被後來的族人拿來教導自家的後輩努力讀書。

  然自從北夏滅亡後,七里亭白氏與主家斷了聯繫,便很難再走出一名做官的人。

  加上徐州乃戰亂之地,故而族人多是在彭城官衙謀得一個胥吏的職位,保住七里亭不被外人欺辱罷了。

  隋末時期白氏子擔任徐州刺史,七里亭迎來了一次復興,有族人因功被提拔為蕭縣縣令。

  但不知為何,從二十年徐國公一脈搬往長安,七里亭白氏出身的蕭縣縣令也在不久之後去世,七里亭白氏便再也沒有出現一位官府中人。

  於是七里亭便開始衰落,不斷有彭城豪貴開始強行收購七里亭的土地,甚至強行遷徙一些外姓人進入七里亭為他們耕種,搶占七里亭白氏的職位。

  很多族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離開故土,前往汴州打工,致使七里亭白氏愈加落寞。

  好在自從先帝太宗下達解除科舉限制的詔令,七里亭白氏的族老們便看到了一個機會。

  一個復興七里亭的機會,他們從全族湊足銀兩,從彭城僱傭了一位夫子,開始教授族中子弟讀書。

  即使被彭城權貴擠壓得再艱難,他們也沒有停止僱傭夫子的打算。

  因為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有一個族人得以科舉成功上了。

  七里亭北面,此處靠近汴水,土地最是肥沃,中有一處一進院落,泥牆破瓦,院內沒有種植名貴花草,而是種植著瓜果蔬菜。

  可知此家曾經有過輝煌,不過如今家道中落,讓外人嘆息。

  沒錯,此處正是當初從亭里走出的蕭縣縣令白萬章的宅邸。

  自從白萬章在任期間病逝,便只留下一對孤兒寡母,靠著他留下的微薄俸祿度日,自然也是沒有錢財修繕破敗的庭院。

  由於白萬章家占據著亭北水南最多的肥沃土地,自然受到了彭城來人的針對。

  白萬章的妻子劉氏,為了安心供養兒子白望宗讀書,不得不被迫賤賣亭北的沃土,只留下亭南的幾畝中等田地。

  好在有族人幫襯,這才沒有受到外人的欺辱。

  不過為了供養白望宗讀書,順利通過科舉,並沒有準許他去亭里族人供請的王夫子那裡學習,而是將其送往彭城的一家私塾。

  聽聞該私塾的夫子,曾經去過長安參加省試,不過因為運氣不好,沒有考中,只得返鄉擔任教書先生。

  而該私塾乃劉氏的娘家主要出資,其餘多家共同開設。

  劉氏找了家中的兄弟,多方求情,這才以高出劉氏族人一倍的束脩為條件,進入私塾讀書。

  為此,劉氏幾乎將家中的能夠賣的一切都賣掉了,就連亭南的幾畝薄田也租給了亭中的族人,每年只是收取些許糧食。

  又在宅院附近種植一些瓜果蔬菜,勉強得以為繼,但如今的白家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

  而劉母如此辛勞供養,又有父親留下的幾部殘書註解,白望宗自然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僅在私塾讀了短短五年,就通過了徐州當地的解試。

  以徐州第二名的優秀成績得以去往京城參加省試。

  消息傳來,七里亭的白氏族人異常興奮,紛紛前來白望宗家道賀,那天是劉母最高興的一天。

  不過高興過後,如何湊足去京城的路費,便成了劉母的心病。

  經過幾夜的輾轉反覆,她決定將亭南的幾畝土地賣了,本來想著留給望宗一條退路的,如今看來,已經不再可能了。

  想罷,她從床上起身,用力推開床,從牆根處摳出一塊石頭,露出裡面的空洞,伸手往裡面掏了掏。

  掏出一個木盒,打開,裡面有幾張紙張,其中一張是房契,其餘的都是田契。

  唐律規定,凡有官身者,除去領取供奉的職事田,可有規定數量的永業田。

  職事田不可買賣,官無則收回,永業田可流傳給子孫,隨意處置。

  當初白萬章在世時,憑藉縣令的身份,購得十畝永業田,正是憑藉朝廷發的俸祿,積累了數年,才得以修起如今看到的這一進的院落。

  如今只剩下亭南的四畝薄田了。

  翌日,劉母早早就起了床,準備出門往彭城賣田,便可看到白望宗已經借著微弱的晨光,在棗樹下踱步背書。

  見到劉母起了,白望宗恭敬的施禮道:「母親要去何處,孩兒陪你一起吧。」

  劉母搖了搖頭:「不用,你在家仔細讀書,我去去就回。」

  見劉母堅持,白望宗只得放棄,繼續自己的早課。

  劉母才一開門,只見一個老人帶著幾名中年人向著門口趕來,其中一人遠遠地就喊道:

  「白家娘子,先別出去了,族長有事找你家小子,望宗小子在不在。」

  見來的人都是族中有威望的族老,而老人正是七里亭白氏當代的族長白宗旭,也是白望宗的七叔公。

  見狀劉母只得放棄今日外出的計劃,將族老們迎了進來。

  「七叔公,七伯,九伯,十一伯,二十三伯。」

  見到來人,白望宗連忙上前打招呼,將他們引進屋中坐下,劉母則連忙去灶房燒水。

  自從北夏周隋唐以來,因為白氏的影響,天下特別是北方,宗族氣氛十分強烈。

  常以族中排行,作為自己的別稱,故而有大郎、二郎、十三郎這種稱呼。

  了解了白望宗這些日子的近況,又喝了口劉母遞上來的溫水,族長白宗旭這才緩緩開口道:

  「六郎啊,你是族中學識最高者,也是第一個考過州里的解試的人,我也不和你兜圈子,聽來往客商說,白氏主家準備明年在祖山召開天下族人大議會。」

  「可以預料,這次會議將對天下所有白氏族人有著重大的關係,我準備派你去參加,正好你可以前去長安參加省試。」

  白望宗不明白,為什麼族長不自己去,而且自己對族中事務也並不了解,去了說些什麼呢?

  白宗旭仿佛看穿了他的想法,繼續道:「你放心,不是伱自己一個人去,你七伯將跟你一起。」

  「聽我說,主家所在的地方有一座松溪書院,那是天下頂尖的學府,正好你可以憑藉白氏族人的身份,前去借讀,想必對你接下來的省試有著極大的裨益。」

  原本自己對通過省試有些忐忑,但若是能夠進入松溪書院,哪怕只是待個一兩個月,拿下省試,將唾手可得。

  知道這是族中對自己的幫助,白望宗激動的大拜道:「宗族對我如此大恩,望宗不敢不報。」

  白宗旭笑著扶著鬍鬚道:

  「你只要記得就好,事不宜遲,你這就開始準備吧,明日便出發,路費這些你就不用再擔心了,包括你在京城的住宿,族裡負擔一切。」

  一旁的劉母聽到對話,心中也是激動不已,可以不用再賣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