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東戰起雙方列將,蘭陵王無疾而終
保定四年正月
突厥可汗阿史那俟斤率突厥騎兵十餘萬,入扣齊國北燕州,齊帝高湛立即下令邊關嚴守,並派出中央禁軍北上。
就在北齊禁軍自鄴城北上,抵達幽州之際。
二月,周帝宇文邕授大冢宰、晉國公、柱國大將軍宇文護以斧鉞,命其掛帥東征齊國。
因為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在準備,宇文護也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以免夜長夢多,所以這一次的兵勢十分雄偉。
宇文護集合了擴充的左右二十四軍,京城左右的兵戶以及秦、隴、巴蜀等地的軍隊,還有各蕃國的兵力,總計二十萬人。
大軍浩浩蕩蕩跨過潼關,向著齊國的洛州而去。
洛州的急報連夜送遞京師鄴城。
高湛得到急遞後,當即召請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淇陽公白元業、太尉婁睿、太師段韶等入宮相商。
幾人一致認為,突厥扣關,與北周定有盟約,但邊關多要塞、關隘,可以長久持守,而洛陽無險可守,應該先南而後北。
再有北周后於突厥進兵,一定是想讓突厥人牽扯我齊國主力,好攻城略地。
我們突然向南,輕騎南下,他們一定來不及反應。
於是高湛當即派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二人領數千騎兵為先鋒,馳援洛陽,太尉婁睿、太師段韶領欲要前往北疆的大軍隨後南下。
四月
在宇文護的安排下,周國以柱國大將軍、蜀國公尉遲迥率十萬精兵為先鋒,攻打洛陽。
大將軍權景宣率華山以南之兵,由武關出擊豫州。
因為河東在前幾次戰鬥中已經被拿下,便讓少師、大將軍楊摽出軹關,攻打河內,威脅鄴城。
柱國齊國公宇文憲、鄭國公達奚武等人在邙山紮營,作為前鋒接應。
自己親率大軍各營相連,緩緩推進,重兵駐紮在弘農。
華州刺史、大將軍白聚領水陸數千人,屯兵蒲坂,作為全軍接應。
安排完,大戰一觸即發。
七月
因為這次東征不是出自本心,所以出兵雖久,卻沒有什麼戰果。
尉遲迥率前鋒攻打洛陽,因為洛陽城高池深,也遲遲沒有建功。
好在前來支援洛陽守軍的齊國大將高長恭、斛律光懼怕北周兵強,畏足不前,停駐於黃河以北,河陽城。
這讓尉遲迥有了充足的時間攻略洛陽。
但宇文護自知軍事能力不突出,所以還是心有所忌,好在他善於聽取建議。
便在尉遲迥的建議下,下達了挖斷河陽道路以阻止北齊援軍,然後集中兵力進攻洛陽,使北齊內外隔絕的命令。
然手下將領卻不以為意,因為自從尉遲迥奪取蜀地後,周國便一改守勢,開始向北齊發動進攻。
在以往的戰鬥中,因為府兵制北周士兵精銳,向來無往不利,北齊兵與北齊將領在北周軍界是公認的羸弱。
只是占據了關東的富庶,憑藉人數優勢,一次次抵擋住了北周的進攻。
這也是高湛捨棄強周,而攻略突厥的原因。
所以北周的將領們認定了齊軍一定不敢來援,只在河陽路上派出巡邏兵。
而宇文護少諳軍事,以為手下將領都照准執行,便沒再派人下去檢驗。
七月二十三日
北齊高長恭見大軍已經抵達,只是被邙山宇文憲、達奚武所部所阻,不能進發。
他知道若再這樣停駐下去,洛陽一定會失陷,便不願意再這樣停在原地,憑藉自己宗室大將的身份,親自帶領千餘北齊精騎,沿著河陽道馳援洛陽。
斛律光得知高長恭擅自出兵,心中暗罵,害怕其死在了陣中,便帶著剩餘數千騎士,追了上去,只留下一封書信讓人交給太師段韶。
得到消息的段韶明白,必須要行動了。
於是高長恭以一己之力,成功撬動了齊國對北周的反擊,使得齊軍忽略了對周軍的畏懼。
七月二十四日
由於河陽只有零散的周國哨騎,並沒有斷絕道路,高長恭長驅直入,來到洛陽城下。
正在攻城的尉遲迥顯然沒有料到身後會出現敵軍。
加之高長恭所部精銳,他本人也身先士卒,竟然如入無人之境,周軍陣型被氣徹底大亂,不成建制。
尉遲迥畢竟是沙場老將,見齊軍雖然精銳,但兵少,正準備組織一部分沒有潰散的軍士防禦,結果斛律光緊跟而來,接著就是齊軍主力,周軍徹底潰散。
走投無路的尉遲迥只得身邊數十騎親兵抵抗,意欲為大軍斷後。
正當尉遲迥身邊騎士越來越少之際,危在旦夕。
齊國公宇文憲督率邙山諸將結陣前來,總算是遏制住了齊軍肆無忌憚的追擊,全軍才得以返回。
這邊權景宣已經攻占豫州,齊刺史王士良在內外夾攻之下投降了北周。
但由於洛陽已經解圍,權景宣沒有援軍,只得領軍撤退。
八月三日
高長恭又親率精騎北渡黃河,於軹關下截住意欲撤退的北周少師楊摽部。
楊摽部三萬人後路被斷,再有高長恭不斷沖陣,軍心渙散,齊軍大肆殺戮,更甚者楊摽在軍陣中被高長恭征戰。
眼見周軍就要全軍覆沒,情急之下北周大將軍白聚領數千騎兵趕到,為大軍打開了後路。
高長恭還想要收下白聚的人頭,就在沖向白聚時,其身邊一員將領一箭射向高長恭。
眼見避無可避,為了避箭,高長恭跌下戰馬。
「元真好箭術。」
眼見射倒了高長恭,白聚大喜,不由得讚賞起來。
此時擔任白聚親兵隊長的元真謙虛起來:「將軍妙贊。」
沒了高長恭的騎兵沖陣,再有白聚所部殿後,周軍主力總算是撤出了,回到了河東郡。
由於無功,甚至損失了上萬士兵,回到長安的宇文護與諸將向宇文邕叩首請罪。
出乎意料宇文護意料的是,宇文邕並沒有責怪他們,反而出言安慰,甚至對他的態度一如以往。
這讓已經準備好奮力一搏的宇文護拔劍茫然。
不過與白豐預想的一樣,經此一役,宇文護在朝野的威望大減,人人都說宇文護雖然在政治上能力很高,但在軍事上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於是便有了宇文護適大冢宰,而不適柱國大將軍的傳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