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遼東事柔然汗國,河南失代晉立宋
當初鎮守幽州的薊縣都督白岸,響應白種起事,一時間席捲幽并二州。
但手中兵力不足,向著依靠六鎮常年鎮守邊疆的四族子弟。
誰知六鎮原本反叛的鎮民被鎮將鎮壓,預想空落。
又有白秩任命的安北將軍爾朱新興乘勢而起,招募并州的胡人,擊敗了并州的起義軍。
並與幽州一些豪強合力擊潰了白岸軍。
在爾朱新興麾下騎兵的絞殺下,白岸軍十不存一,僅有殘部數千人,在將領白金的帶領下,投奔高句麗。
後來在白金等四族子弟的建議下,高句麗大王高共以國師白望為主帥,白金等人為將軍,出兵攻打夏之遼、漢、光三州,盡收其地。
高句麗由此成為雄踞朝鮮半島的大國。
但國內大半軍政大權,由投奔高句麗的四族子弟掌控。
大夏丟失了朝鮮地區,而漠北也隨之而無。
原大夏敕封的柔然公慕容牧被氣部將社侖所射殺,社論盡並其部眾,實力大漲。
恰逢六鎮內亂,鎮民在鎮將的鎮壓下自顧不暇,無法出兵。
使得社侖坐大,南征北討,奪取了整個漠北,最終自稱丘豆伐可汗,建立了柔然汗國。
如今的柔然汗國,東抵高句麗,西到北涼,與西域諸國接壤,南邊有大夏六鎮,北邊飲馬北海,有部民百萬,張弓之士數十萬。
這僅僅是一兩年的時間興起的北方大國。
白秩清楚,若再與劉裕糾纏,恐怕到時候柔然南向,整個河北也不再為他所有。
於是他下令撤兵,留柴圳駐兵開封,自己班師回朝。
劉裕見白秩撤了,也不願意再追,而是命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兵轉向許、洛。
始隆十八年
有了白種等原夏國舊將的幫助,夏國諸屯守皆望風降附,晉軍進展神速。
十月
王鎮惡領軍占領洛陽,擒送夏國洛陽守將白凝光至建康,並修復西晉五帝的陵寢,設置守卒。
始隆十九年
正月
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睢陽,自率大軍繼續北上,攻開封。
此時北夏派十萬重兵駐守河北,並以游騎騷擾晉軍。
劉裕在行軍中,雖常設奇陣或用大弩強槊擊敗夏軍,但進軍速度異常緩慢。
另一方面,王鎮惡軍由洛陽進抵潼關後,為夏國主力守險阻攔;
檀道濟軍的糧道也為夏將陳元之截斷,晉軍一時處於危境。
幸得白種在當地威望足夠高,許下重諾,稱東晉乃中原正朔,百姓見晉軍行軍過程秋毫無犯,於是紛紛傾囊相助,這才轉危為安。
王、檀二人遂向劉裕求援,而劉裕卻為柴圳軍牽制,自顧不暇。
三月八日
劉裕終於擊敗了開封的柴圳所部,夏軍大潰,劉裕命部將領戰車一路掩殺,一直追到黃河岸邊,將夏軍趕至黃河以北。
四月
夏成皋關守將王苒向劉裕投降,劉裕得以西進洛陽。
四月二十日
劉裕抵達洛陽,為防止夏軍的襲擊,便在洛陽停軍兩個月,部署後方的防衛。
七月
劉裕全面擊退夏軍,河南全境被晉軍收復,劉裕隨後進至陝城。
又命沈田子攻打武關,作為疑軍。
八月
劉裕至潼關,與諸部會合,採納王鎮惡提議,命他率水軍繞過潼關,從黃河入渭水,與長安的白真匯合。
這時,固守長安兩年之久的白真終被白成、冉提攻破,只得率殘軍東撤。
於香城遇到王鎮惡軍,兩軍合兵一處,繼續西向,逼近長安。
這邊才攻入長安的白成還沒有高興多久,就得知晉軍已經抵近灞上。
於是急忙移軍灞上,同時以劉江、陽序合兵守衛涇上,迎擊王鎮惡、白真。
王鎮惡命將軍毛德祖擊敗夏軍,劉江戰死,陽序逃回長安。
八月十八日
晉將沈田子攻破武關,進駐青泥,距離長安只有十數里之遠。
白成為緩解兩面受敵的危局,謀劃先消滅沈田子軍,再抵禦劉裕,於是率步騎數萬急趨青泥。
沈田子軍本為疑軍,不過千餘人,但各自為戰,又多是北府兵老卒,驍勇異常,數次出擊竟使白成敗還長安。
此時,王鎮惡派白真從潼關後方攻打,與劉裕前後夾擊,攻破定城,進而潼關告破。
王鎮惡得以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
白成只得領著殘部,退往天水,與冉提合兵一處,固守待援。
十一月
劉裕率軍抵達長安,想在此稍作休整,繼續經略關中,擊敗白成、冉提,收復關隴。
不料,朝廷傳來了劉穆之病死的消息,劉裕匯集在長安的文武將佐討論,大部分人不贊成繼續北伐。
劉裕遂留自己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以及王修、王鎮惡、沈田子等文武共守長安,自己帶著白真、白種等人統軍南歸。
不過劉裕此舉,卻被此時自立為王的胡夏之主赫連勃勃的謀臣王買德窺破心跡。
在劉裕南歸不久後,赫連勃勃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率大軍進攻長安。
此時,留守長安的晉朝文武充分展現了晉朝風度,發生內訌,沈田子殺王鎮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復殺王修。
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守長安,並命劉義真速回。
劉義真和將士大掠長安的財寶美女,車載南還,為胡夏軍追及。
朱齡石陣亡,劉義真單騎逃逸。
長安雖得而復失,良將勁兵損失頗多,但潼關以東收復的部分關中之地和整個河南地區仍然得到劉裕的重兵扼守。
經過這次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為劉裕據有。
劉裕在東晉的威望如日中天。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
天賜元年(始隆二十年)
劉裕同意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銜,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
十二月
劉裕指派中書侍郎王韶之縊殺晉安帝司馬德宗,立其弟、琅邪王司馬德文為帝。
天賜二年
十月
劉裕晉爵為宋王,宋國又增加十郡食邑。
同年末,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
天賜三年
六月
劉裕代晉稱帝,降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東晉滅亡。
他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
即位之後,劉裕以司馬氏為前車之鑑,又學以北夏,削弱強藩,集權中央。
有鑑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併荊州轄區,限制其將、吏的額員。
又為防止權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則交回朝廷,不得專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