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北府兵徐州之戰,後路斷朝鮮兵變
七月二十日
徐州,下邳
身為炎漢龍興之地,徐州治所,東海重鎮,下邳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夏國鎮東將軍、徐州刺史冉淇正領兵堅守此處。
為何說是堅守,只因為晉國將軍謝玄攻勢太猛,己方大軍就如同紙糊一般,被接連擊破。
自己從北府軍渡過淮河以來,連戰連敗,一路敗退至州治,這讓冉淇感到了莫大的恥辱。
以往都是這種兇猛無比的情況,只存在於夏軍之中。
「使君,擋不住了,敵將劉牢之、何謙等人太過兇猛,我軍已經連失五員大將,不如撤退至彭城,再作計量。」
徐州長史孔備不斷勸說著冉淇。
「混蛋,你這是教本君棄城逃跑嗎?」
「不不不,使君不要誤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若是大軍都陷在這裡,徐州就完了。
不如暫時退往彭城,等待青州白司馬的援軍,我們兩軍合為一處,自然能夠抵禦晉軍攻勢。」
「孔備,你要是再敢亂我軍心,我必斬你。」
留下這麼一句話後,冉淇再次披掛上陣,親率守軍抵擋北府軍的攻勢。
雖然下邳守軍有近兩萬人,但北府軍太過於精銳,是謝氏數年如一日的投入,才鑄就出來的。
其精銳程度與夏國禁衛軍也不遑多讓。
又是十分艱難的打退了晉軍的攻打,冉淇脫力似的癱倒在城牆上。
一旁的孔備見狀嘆了一口氣,然後轉身協調青壯修復城牆缺口,補充城防物資。
下邳城下,晉軍大營。
謝玄高坐軍帳,其下北府軍各個大將依次而列。
一眼望去,人人都是眼神犀利,與一般的毫無鬥志的晉軍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軍主,再有三四日,下邳城必破。」
劉牢之信心滿滿的對著謝玄許下重諾。
「很好。」
謝玄欣賞的看著帳中諸將,他們都將是謝氏奪取功勳、登頂的依仗啊。
「報,軍主,下邳北面十里處,出現大隊夏軍。」
「看來是夏國的援軍到了。」
冠軍將軍孫無終如此對謝玄說道。
「諸將,可有為本將出戰,擊破這支敵軍者?」
果然,精銳部隊的風氣就是不一樣,此言一出,在場沒有不申請出戰的。
若是在尋常部隊,多是推諉。
「何謙,你帶五千精銳,將夏國援軍放入下邳城北三里處,要在下邳守軍眼皮底下,將其擊破。
本將要讓下邳守軍親眼看到他們的希望破滅。」
「得令。」
七月二十一日
晉軍照常攻城。
就在夏軍艱難駐守之時,只見白鄭所率領的青州軍出現在下邳守軍眼中。
「援軍到了。援軍到了。」
冉淇看著不遠處的夏旗昭昭,心中一塊大石頭陡然落下。
「眾將士,殺,將敵軍推下去,勝利終將屬於大夏。」
看見了援軍,下邳守軍士氣大盛,捨生忘死的將正在城頭的晉軍推到城下。
就連劉牢之也不得不避其鋒芒,率領身邊的將士退出下邳城牆。
眼見援軍越來越近,突然晉軍中出現一隊士兵,在一員猛將的帶領下,沖入青州軍陣中。
片刻便將青州軍陣線撕碎,直插白鄭大纛。
白鄭看著眼前的晉將,提槍迎上,大喝道:
「來將何人?」
「北府何謙!」
兩人在青州軍大纛前纏鬥,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打了數十回合,也沒有分出勝負。
這時候,退出下邳戰鬥的劉牢之,率領本部千餘人,隨著何謙所部打開的缺口,進入青州軍腹心。
一眼就看到了與何謙纏鬥的白鄭。
見何謙遲遲拿不下白鄭,知道此戰必須速戰速決,於是大喝著揮刀便上:
「北府劉牢之,參上!」
一人斗二將,白鄭終於支持不住,虛幻攻擊何謙,引得劉牢之來救,結果卻在半路抽回大槍,拍馬而走。
在何謙、劉牢之的追擊下,青州軍大潰。
這時候,冉淇早在城頭看到青州軍形勢不利,吩咐好城頭的防備後,帶領一部三千人,出城意圖與白鄭前後夾擊。
結果被孫無終帶人截擊,大敗而歸。
想要回到下邳,結果孔備拒不開城門:
「使君還是往別處去吧,下邳城陷落已成為定局,給城中百姓留一條活路可好?」
冉淇在城下對孔備破口大罵,說他是國之叛逆,罪該萬死。
但這也不能改變結果,眼見孫無終就要追上來,只得繞城而走。
可最終沒有擺脫北府軍的追殺,在下邳城東二里處,被孫無終麾下司馬劉裕斬殺。
三個時辰後,徐州長史孔備,攜下邳城降於謝玄。
本來被劉牢之、何謙擊退的白鄭,在下邳城北三十里處紮營,想要於下邳引以為犄角。
結果得知冉淇被殺,下邳陷落,連夜拔營,退往東海郡郡城郯縣駐守。
七月二十九日
冉閔率領輕騎數百人,奔襲譙縣城門,堅持到後續大部隊抵達,成功襲取譙縣。
斬首晉軍三百人,俘虜千人。
八月
得知譙縣被攻占,後路被斷,謝安有些憂慮。
為了重開糧道,謝玄命謝琰領三萬兵,攻打沛郡相縣,為大軍打開撤退之路。
另一邊,得到了譙縣收復,晉軍後路被斷,白河立刻下令全軍大舉進攻,並不斷往晉軍大營,射入譙縣被夏軍奪取的消息。
然在謝安的全力制止下,晉軍士氣並沒有下降太多。
數日以來的戰鬥,使得雙方在睢陽城下傷亡數萬將士。
八月十五日
相縣戰鬥沒有傳來結果,謝安得知了謝玄攻占彭城,為大軍打開了西歸之路。
謝安大喜,下令麾軍西向。
而謝玄也派出劉牢之領一萬北府軍,前來掩護大軍撤退。
八月二十九日
晉軍主力,在北府軍的掩護下,成功退往徐州。
而謝琰指揮攻打相縣的戰鬥,也在夏沛郡太守郭龔的據守,以及冉閔騎兵的配合下,成功保住。
九月
三國大戰終於結束,夏國不僅損失了徐州地區,還損失了數萬士兵,數十萬石糧食。
由於連續兩年大大出手,使得夏國國內的糧食陷入極度短缺之中。
特別是京都淇陽的糧價,相比于靖平十年,高了三倍不止。
其餘各地的糧價也比往年高了數倍。
加之,這兩年的大戰,動用了太多青壯、軍隊,導致本來應該耕種的青壯,不得不被拉到戰場上運送糧草。
這使得這兩年夏國糧食歉收,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這讓夏國更加雪上加霜。
靖平十三年
正月
冀州常山郡全郡缺糧,百姓沒有一點糧食,有名為范中的常山人,揭竿而起,攻破縣城,開倉放糧。
仿佛導火索。
接下來太原、北海、東萊、樂陵、中山等郡不斷有百姓揭竿而起,劫掠郡縣。
更有當地豪強,勾連山中強盜,殺害縣令,據城自立。
眼見國家烽火四起。
白潛也只得動用特別手段。
以大將軍冉閔為冀州鎮討使,負責平定冀州各州郡的叛亂。
以尚書左僕射、車騎將軍王猛為幽州鎮討使,負責勘定幽州叛亂。
以鎮國大將軍白河為關東鎮討使,負責青兗豫三州叛亂。
以驃騎將軍辛烈為并州鎮討使,負責并州叛亂。
六月
經過數月的征討,全國各地的叛亂基本被平復,但還是有零星的叛亂起起伏伏。
白潛無奈,知道,只有夏國糧食恢復以往的狀態,才能徹底解決叛亂,於是只得讓他們暫時留在當地,等到糧價回升,再班師回朝。
本來白潛以為事情都結束了。
誰知平州傳來,廣平王、平州鎮守白潮,得知國內大亂,糧草不濟,認為有機可乘。
於是聯合平州刺史陽鑒,宣布叛離大夏,自立為王。
白潮自立為遼王,割據平州,任命陽鑒為遼國相,平州當地大族崔大正為尚書令,以手下大將鄭信為大將軍。
並出兵攻打遼州,企圖割據二州之地。
另又有朝鮮王妃挾持國王王德,不顧國內群臣之意,斷絕了與大夏的交往,宣布臣服遼國,並派大軍協助遼國攻打大夏的遼州。
夏遼州刺史崔松,帶領遼州守軍拼盡全力防守,終於是等到了王猛援軍。
叛軍大將鄭信見夏國援軍已至,便引軍撤回安平。
雖然白潛對於白潮的割據十分憤怒,但是由於國內糧食危機,也只得乾瞪眼。
命令王猛向遼東郡增派援軍,等國內緩過氣來,再行平叛。
靖平十六年
經過了三年的恢復,夏國國內,除了割據朝鮮的叛軍白潮,終於是將遍地的起義軍基本平復。
而秦國接連兩年的大戰,加上損失了除洛州以外關東所有的土地,所以自身也不好受,正處於休養生息之中。
不過晉國國內卻出現了大變動。
謝安在奪回了徐州之後,威望大漲,以總統諸軍之功,被晉帝司馬曜進拜太保。兼領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昌縣公。
但僅僅過了兩年,謝安就在建康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晉帝司馬曜聞訊後,在朝堂里哭吊三天,賜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錢百萬,布千匹,蠟五百斤,追贈太傅,諡號「文靖」。
到下葬時,其葬禮規格與桓溫相同,又追封為廬陵郡公。
謝安去世後,晉國朝政落入會稽王司馬道之手中。
晉帝司馬曜為了在朝堂上抗衡桓氏、王氏、謝氏等世家大族,便引入了宗親外力。
任命其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之後不久,原本謝安節制的徐、青、兗三州也先後被司馬道子(兼領徐州刺史)和譙王司馬恬(青、兗二州刺史)這兩位皇室成員瓜分。
至此,司馬曜成功以司馬皇室接替了謝安留下的所有政治遺產,而謝氏則是被其拋在一旁。
這也讓司馬曜完成了皇權的收回。
儘管孝武帝實現了親政,「威權己出」,但他顯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有了權力,不僅不思北伐,恢復中原,反而與司馬道子一起沉湎酒色,把宮廷搞的烏煙瘴氣,又信奉佛教,寵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
讓之前謝安耗盡心思維持的政治平衡,陡然打破。
而別看兄弟兩人一起玩樂,好似君臣相宜,但實則埋下了深刻的矛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