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并州破代都之圍,代國亂身亡不遠

  第532章 并州破代都之圍,代國亂身亡不遠

  八月十六日

  正當拓跋迤那準備進一步進攻晉陽,徹底占據并州之時,一則消息傳來。

  代郡的廣昌被太子白鍇強勢攻破。

  廣昌是代郡的南大門,意味著幽州方面的夏軍,可以由廣昌,源源不斷湧入并州,而且也可以與閻其軍,夾擊代都的代國留守拓跋翳槐。

  拓跋迤那猶豫了,不知道自己該回防代郡,還是繼續進取晉陽。

  因為這時候只有數千守軍的晉陽,在叛軍的不斷蟻附下,已經搖搖欲墜了,自己憑藉騎兵之利,能夠輕易的從并州叛軍的手中搶奪過來。

  但如果戰事不利,被拖在晉陽,代郡一旦被夏軍攻破,自己的都城陷落,軍心絕對會大跌。

  而且代郡是自己控制整個拓跋部的核心,失去了它意味著自己失去了王位,不能不救。

  八月十七日

  又是一則消息的傳來,讓拓跋迤那不再猶豫。

  從常山郡繞行的呼衍英所部,終於抵達了晉陽,擊潰了圍在城下的叛軍。

  與此同時,從河東郡出發的安平王白翌的軍隊,已經擊潰了叛軍首領陳從的數萬大軍,並將陳從斬首,平陽收復。

  這說明并州的叛亂,已經即將要被夏廷平定。

  自己再前往晉陽,無利可圖。

  於是任命在廣武投降的城門將赫連謀為鎮南將軍,領著降兵一萬步卒,駐守陽曲。

  自己帶著五萬騎兵,急速馳援代都。

  八月二十日

  朝廷終於得知了廣平王白翼的死訊,朝野震怒。

  特別是正在皇陵守孝的天子白樞,更是第一次傳詔,要將拓跋迤那的頭顱,帶回來,不然不足以告慰祖宗,不足以安撫宗親。

  八月二十一日

  朝廷任命太子白鍇為大司馬,留幽州刺史田禋自行解決幽州胡亂,大都督白林,即刻帶領朝廷大軍,前往代郡與白鍇匯合。

  一切聽從白鍇的命令,攻滅代國,一定要將拓跋迤那的人頭,帶回來。

  八月二十五日

  還在幽州四處平定鮮卑之亂的朝廷軍,接到了集合通知,馬不停蹄的前往代國,會同白鍇攻代。

  九月

  拓跋迤那部抵達了廣昌,但是被廣昌的夏將所阻擋,

  無奈拓跋迤那隻好繞過廣昌,徑直前往代都。

  而此時的代都,已經陷入白鍇的重重包圍之中。

  依靠著夏軍精銳的步卒,代都抵抗的十分艱難。

  聽聞拓跋迤那到了,白鍇下令放棄攻城,改為圍城,並在代都城外,圍繞著代都,修築了一圈營寨。

  將代都圍在中間。

  拓跋迤那繞著夏軍營寨環行了數圈,也沒有找到破綻。

  見夏軍停止了攻城,便找了一個地方,安營紮寨,隨時準備威脅夏軍。

  九月十九日

  從幽州而來,長途跋涉的白林部終於趕到。

  拓跋迤那見又是數萬夏軍抵達,連忙退後十里紮營。

  九月二十三日

  閻其帶著宇文部騎兵三萬餘抵達。

  使得圍攻代都的夏軍兵力到達了十四萬。

  而拓跋迤那手上只有四萬餘人,加上城內被圍的兩萬餘人,也就是六萬人,還不夠夏軍的一半。

  看夏軍的架勢,是要鐵了心攻破代都,滅亡代國。

  十月

  北方的氣候已經十分寒冷了,但代都依然陷入重圍之中,而從幽州為夏軍運送輜重的車隊,源源不斷的抵達。

  廣昌已經成了代都夏軍的後方糧倉。

  拓跋迤那多次想要斷絕夏軍糧道,但都被夏軍與宇文部的聯合騎軍所阻止,無功而返。

  代都城內。

  代國留守拓跋翳槐對於眼前的戰事十分悲觀,特別是在拓跋迤那斬殺夏國宗室白翼後。

  明白了,這下子,代國要與夏國不死不休了。

  如今這種情況,正是驗證了自己的猜想。

  不僅拓跋翳槐對於拓跋迤那斬殺白翼的事情有所抱怨,其餘拓跋部大人,也同樣有這個想法。

  他們認為,是拓跋迤那為拓跋部招來了夏國這個對手。

  先是幫助夏國的叛將段匹磾,又是斬殺夏國宗室白翼,簡直將白國得罪得死死的。

  「留守大人,諸部大人都來了。」

  拓跋翳槐讓人將這些拓跋部的掌權者請了進來。

  與中原不同,代國實行的是漢官與胡官並存,以漢官治郡縣,以胡官治部落。

  漢官主要在尚書台中,而胡官主要在單于台中。

  在草原上,代國依舊按照原來的部落制管理,將部民分給拓跋部的各個大人,他們多是拓跋氏的貴族。

  也因此,各部大人在代國國內有極大的政治權利。

  所以面對這些人,拓跋翳槐展示出了極大的謙虛。

  「諸位大人,如今夏軍圍城已經有數月之久,大單于領兵遊蕩在城外,既不能進城,又不能退兵,可見若想保存我等的性命,已經不能指望他了,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啊。」

  這時,一位一直以來與拓跋迤那不對付的大人出言道:

  「還不是怪拓跋迤那殺了夏國的王,要不然夏國也不會在這冰天雪地里,一直圍困我們。

  依我看,這場大禍,完全是拓跋迤那一人造成,他已經不配為我們的王了,更不配為我們的大單于。

  因為他已經不能帶領我們拓跋部,走向勝利了。

  我提議,推舉拓跋翳槐為新王,新的拓跋部大單于。」

  「我同意!」

  在場的十數個大人,有半數都出言支持拓跋翳槐登基新王。

  可任由忠心拓跋迤那的大人,不同意,以至於一些喜歡觀望的大人,也沒有投出贊成票。

  不過拓跋翳槐並不擔心,因為他已經看明白了誰支持他,誰不支持他。

  會議後,他找到那些搖擺不定的大人,乘以利弊,明確告訴他們,城中的糧草已經不夠了,再不做出改變,城破人亡就在明日。

  終於中立的大人,都選擇接受拓跋翳槐的提議,推舉他為新王。

  十月二十三日

  掌握兵權的拓跋翳槐,派人衝進那些反對他的大人的府中,將他們全部捕殺,並將他們的部眾,平均分為其餘大人,由此得到了所有大人的支持。

  十月二十五日

  在各部大人的推舉下,拓跋翳槐成為拓跋部的大單于,代國的代王。

  當日,拓跋翳槐就以代王之名,向城外的白鍇派使,想要談和。

  「尊敬的夏國大人,你們心心念念的,唯有拓跋迤那一人而已,這是因為他殺了你們的王,但如今拓跋迤那已經不是我們代國的王了,請不要遷怒於我們這些無辜之人。

  我們新王願意與貴國談和,只希望貴國能夠偃兵息鼓,兩國重新回到以往的蜜月期。

  為了展現我們的誠意,我們的大王願意交出拓跋迤那,以息貴國之怒,同時贈送貴國馬匹五萬匹,牛羊二十萬頭,只願兩國交好如故。」

  面對代國使者給出的豐厚條件,白鍇忍不住的心動了。

  因為隨著氣候的不斷降低,代都的夏國遠征軍人數太多,後勤壓力太大,又要運送糧食,又要運送冬衣,這幾日已經出現很多將士被凍死的情況。

  而且這裡的將士,大多都是平定幽州之亂的將士,此時距離出征,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他們也很疲憊了。

  所以白鍇很希望早日結束這場戰鬥。

  不過朝廷嚴令必須要奪得拓跋迤那的頭顱,以告慰廣平王的在天之靈。

  可拓跋迤那所部都是騎兵,實在狡猾,每次都被他跑了。

  他只好以代都作為誘餌,將拓跋迤那吊在代都。

  如今代國內亂,願意給出豐厚的報酬,以及拓跋迤那的人頭,哪裡有不願意的呢?

  不過也不能讓代國如此容易的結束這場戰事,不然不長記性。

  於是在經過連續五六日的不斷的激烈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基本的共識。

  首先,夏軍承諾,在收到代國許諾的禮物,和拓跋迤那的人頭後,撤出代國。

  其次,代國必須將非理奪取的雁門等并州諸郡歸還。

  再有,雙方互派使臣,設立使臣館,作為兩國交流的渠道。

  最後,夏國與代國在廣昌設立互市,雙方均不得派兵駐守,此為兩國的共有城池。

  因為此戰夏軍占據絕對優勢,所以對於代國十分不利,但拓跋翳槐為了生存,還是捏著鼻子認了。

  十一月三日

  拓跋翳槐派出拓跋部的一員將領,穿過夏軍重重的營寨,找到了拓跋迤那所在地。

  告訴拓跋翳槐準備假意投降夏軍,趁著夏軍放鬆之計,與大王前後夾擊,偷襲夏營,這樣代都之圍可解。

  拓跋迤那很高興,同意了拓跋翳槐的建議,約定好時間,讓該將回城報信。

  只是拓跋迤那不知道的是,在該將回城之前,面見了多位軍中的將領。

  十一月八日

  到了與拓跋翳槐約定的日子。

  拓跋迤那果然聽到代都城下的喊殺聲,戰鬥聲,當即帶兵,冒著風雪,強攻發生戰鬥的夏軍營寨。

  仿佛老天在幫助他,拓跋迤那輕而易舉的沖入夏軍營寨,衝到喊殺處,只見嚴陣以待的夏軍,不見城內的代軍。

  拓跋迤那意識到中計了,連忙後撤。

  這時,身後的多員將領突然高喊:

  「各部大人說了,拓跋迤那已經不是我們的王了,我們的王是拓跋翳槐。

  奉王令,捕殺叛逆拓跋迤那。」

  在這幾位將領的帶領下,拓跋迤那軍當即陷入內亂,相互攻伐。

  夏軍也趁機衝殺。

  拓跋迤那目眥欲裂,不斷大罵拓跋翳槐叛國,但無濟於事。

  好在拓跋迤那有一支忠於自己的親衛營千餘人。

  在親衛營的拼死護衛下,終於衝出了亂軍,僅帶著三百多親衛逃跑。

  可這時又遇見了攔路的宇文部騎兵,面對著萬餘名宇文騎兵,拓跋迤那陷入絕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