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漢趙變天子被俘,局勢圖白國思變

  第507章 漢趙變天子被俘,局勢圖白國思變

  隨著洛陽的最後一支大軍被殲滅,漢趙抓住時機,發動了對洛陽的突襲。

  然而,此時的漢趙君主不是劉淵,而是劉淵之子,劉聰。

  劉淵已經在去年,因病去世,上諡號「光文」,立廟號高祖。

  而漢趙國主的位子,就傳給了其長子,劉和。

  而劉聰則是劉淵的第四子。

  由於多次被劉淵任命為攻洛陽的主將,所以劉聰掌握著漢趙國內八成的軍隊。

  又被劉淵臨終任命為大司馬、大單于,與太宰劉歡樂和太傅劉洋共錄尚書事,成為輔政大臣。

  並在都城平陽西置單于台,作為自己的官署,主要負責管理「六夷」事務。

  可劉和繼位後,受宗正呼延攸、衛尉劉銳及素來厭惡劉聰的侍中劉乘進言挑唆,決定削藩,消除諸王勢力。

  而掌握漢趙十萬大軍的劉聰,則是首當其衝。

  就在劉和發動政變後,劉聰早就得到了消息,不僅抵擋住了劉和派來抓捕他的軍隊,還反攻入皇宮,在光極殿西室將劉和斬殺。

  隨後又捕殺了呼延攸、劉銳、劉乘等人,徹底清除了漢趙國內,反對劉聰的聲音。

  並於當月,登基為帝。

  接著劉聰又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徹底穩固了自己的皇位。

  又接到平晉王石勒的軍報,言自己殲滅了晉朝太傅司馬越的十萬大軍,晉廷最後一支有生力量業已敗亡。

  劉聰大喜,加封石勒為征東大將軍、并州刺史、白郡公、持節、開府、都督、校尉、王不變。

  石勒堅決辭讓將軍之職劉聰同意了。

  當年六月

  劉聰派建威將軍劉曜與其子河內王劉粲,領兵進攻洛陽。

  與東萊公王彌、平晉王石勒於大陽會師,並在澠池擊敗晉將裴邈,隨後三軍直入洛川,擄掠梁、陳、汝南、潁川之間大片土地,並攻陷百多個壁壘。

  關東百姓、士人不堪忍受胡人、賊寇之辱,朝廷又連戰連敗,沒有絲毫抵擋的意義。

  於是數十萬百姓,紛紛舉家向南,通過各種途徑,逃入荊州、揚州等地。

  六月

  劉聰派前軍大將軍呼延晏領二萬七千人進攻洛陽。

  漢趙大軍行軍至河南郡時,就已十二度擊敗抵抗的晉軍,殺三萬多人。

  六月十九日

  還在劫掠關東諸州郡的劉曜、王彌、石勒等部,都奉命出兵與呼延晏會攻洛陽。

  六月二十三日

  由於洛陽守軍盡失,城內也因為多年的諸王之爭,導致百姓十不存一。

  所以,呼延宴在劉曜等人未到時,就先行開始進攻洛陽,一日不到的時間,就攻陷了平昌門,焚燒了東陽、宣陽諸門及諸府寺。

  司馬熾遣河南尹劉默抵禦,但被擊敗。

  而呼延晏因為後續部隊還沒到,害怕遭受晉軍埋伏,襲擊,便從東陽門撤出,又於洛水焚毀了司馬熾打算出逃用的船隻。

  司馬熾等王公大臣們,沒有了退路,只得困守於雒陽皇宮內。

  六月二十八日

  劉曜、王彌等人抵達洛陽周邊,當日就與呼延宴同攻洛陽,攻陷宣陽門。

  接著王彌、呼延宴攻入南宮太極殿,縱兵搶掠,盡收晉宮中的宮人和珍寶,而劉曜大殺官員和宗室三萬餘人。

  另外更俘擄司馬熾和羊皇后,將他們及傳國六璽移送到漢趙國都,平陽。

  七月

  劉聰大赦天下,改年號「嘉平」,以司馬熾為特進、左光祿大夫、平阿公。

  八月

  天子司馬熾被俘的消息傳遍天下,天下動盪。

  此時,司徒傅祗、司空荀藩、大將軍苟晞、大司馬王浚分別在各地建立行台,各奉一位宗室布告天下。

  其中以荀藩奉立的秦王司馬鄴行台影響較大,他們傳檄要求各方鎮出兵勤王,攻打漢趙,營救天子。

  在這些勢力中,力量最強的鎮東大將軍、兼督揚江湘廣交五州諸軍事、琅琊王司馬睿,順理成章被推為盟主。

  但司馬睿此時根本無心北上,專意經營江南。

  九月

  白國,白宮

  一身素服的白焰,正襟危坐在其父白標的王位之上。

  沒錯,今日,正是白焰服完白標的喪期,第一次召集群臣,商議天下之事。

  去年九月,白標因年老體衰,薨逝,白公焰靈前繼位,承襲白王之位。

  請求冊封的上表傳到洛陽,根本無心白國之事的司馬熾,看也沒看,就加蓋了印璽,同意了白焰承襲白王的請求。

  同時派出一名使者,代表自己,親往弔唁。

  正是由於喪期未滿,白焰才一直沒有召開朝會,對於洛陽被漢趙攻陷、河內被漢趙占據,漢趙騎兵肆虐河南、河北諸地,視之無睹。

  「王上,如今天下之亂,比之漢末更甚。

  先有李雄割據蜀地,建立成漢。又有匈奴人劉淵假稱漢之兄弟,建立漢趙。

  六月,天子被劉淵之子,劉聰俘獲,在洛的朝廷重臣或死或走,亦或被俘,晉的威嚴,已經被踐踏得低於塵埃。

  如今各地雖有勤王之兵,但是除了在河陰等地建立行台的司徒傅祗、司空荀藩、大將軍苟晞等人,其餘諸侯都是各懷異心。

  還有王彌、石勒等人流竄於河南、河北等地,讓各方鎮無法聯合。」

  白國相蘇城面對著天下的局勢,向白焰闡述。

  「之前,本王在喪期,沒有插手國事,對於天下各方的具體情況,不甚了解,可有卿奏對?」

  白焰環視朝中諸臣,聲線低柔的說道。

  「臣願為王上解惑!」

  出言者,是白國秘書監全陡。

  白焰看向全陡:

  「既然全卿願意為本王解惑,甚好。

  今天下除了漢趙、成漢,本王急需知道晉廷的力量還剩下多少,又分布在何方?」

  「啟稟王上,如今自從天子被俘,司馬越大軍盡歿寧平城,隸屬於中央的軍隊,已經十不存一。

  各方鎮如今都轉而支持當地司馬氏宗親,打著勤王的名義,行割據之事。

  北方的大司馬王浚,依靠著段部鮮卑和烏桓人的幫助,控制著幽州和冀州一部,麾下的鮮卑騎兵、烏桓騎兵十分厲害。

  并州刺史劉琨手下有一支并州騎兵,還有拓跋鮮卑的幫助,也是割據一方的方鎮勢力。

  河南地區的大將軍苟晞,控制著青兗二州,實力不俗。

  與在河陰聚集義兵,準備勤王的司徒傅祗相聯合,是堅定迎奉天子的方鎮。

  還有占據江淮以南的琅琊王司馬睿,依靠琅琊王氏子弟王導的幫助,與江南士族合作,基本上控制了江淮地區,以及徐州,被其餘勢力推舉為盟主。

  西邊還有占據長安的司空荀藩,奉秦王司馬鄴,設立行台。他們傳檄要求各方鎮出兵勤王。

  涼、秦、雍、梁、江、豫諸州都願意奉秦王的命令,紛紛派兵前往長安,抵禦漢趙的進攻。」

  對當今天下局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後,白焰壓制已久的想法終於得以實現:

  「今天下大亂,但是不同於漢末群雄爭霸,這些勢力的後面,或多或少都依靠著胡人、夷人的幫助。

  特別是漢趙、石勒、鮮卑等部,他們名義上打著漢的旗幟,實際上與漢沒有絲毫的關係,反而藉此大肆屠殺漢民。

  這是自周朝四夷入侵,漢朝匈奴南掠以來,諸夏最大的一場動亂。

  鮮卑人、匈奴人、烏桓人、羌人、氐人等等,他們都趁著司馬氏亂鬥的機會,打著漢人的旗幟,放我漢人的血液,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王可以在此向諸君預言,依照當今天下各方鎮的秉性,決計是斗不贏已經吸收了漢學的胡人。

  再有我白國從漢高帝立國以來,從來沒有參與天下大亂,是因為,不願意白國之刃,沾染上諸夏之血。

  可今天,胡人的鐵蹄在諸夏的土地上馳騁,殺我漢民,掠我漢財,一如古之東夷。

  本王的先祖,曾經五伐東夷,將東夷這個詞,徹底消失在諸夏大地,變成了今天的青、徐、豫、兗四州。

  而本王身為白氏子弟,又豈會缺乏克虜的勇氣和信心?

  在這個朝堂內,大多數人都是從我白氏而出,雖然我們之間已經相隔著數百年,但是先祖的榮耀仍舊福澤著我們。

  我們又豈能讓先祖為我們蒙羞?

  聽聞北方有乞活軍,是一群不願意接受胡人統治的勇士組建的,民尚且有此勇氣,我等身為王公貴族,又豈會缺乏勇氣。

  自古只聽聞夏君夷民者,未嘗聽聞有夷君夏民者。

  因此,本王決定,發布伐胡令。

  先取河內,再進冀州,奪取并州,伐滅偽漢劉聰。」

  「伐胡!伐胡!」

  群臣之右的武將紛紛大吼起來,緋紅的臉龐,可以明顯看到他們的興奮。

  誰能夠懂得他們這些武將的內心,白國日久承平數百年,他們這些白國武人也因此被壓制了數百年。

  每日除了訓練,就是軍演,少有出戰的機會。

  為了保持軍隊的士氣,以及軍隊的精銳度。

  白國設置了五年服役期,五年之後,可以讓士卒將領卸甲歸田,但是也可以繼續任職,而且會著重培養。

  不過九成的將士都會選擇在五年之後退役,因為他們明白,在白國軍隊裡混,沒有前途可言。

  要不是白國的軍餉太高,恐怕白國很難一直保持五千人的精兵。

  而每過二十年,白國就會在軍隊裡掀起一股清查之風,將那些敗壞軍隊的將士踢出去。

  白國也是用盡了手段,才能一直保持白國軍隊的精銳。

  就白國一直養著的五千營,每年所耗費的軍資,占據著白國收入的十分之一,這要放在朝廷,可養一支五萬人的軍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