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鬱郁終諸葛叛亂,家天下掌控地方
平南八年
正月
自從劉諶衝出南宮之後,司馬昭將他可以活動的範圍再次縮小,只允許在寢宮之內活動。
隨即在一系列心情憂鬱、箭瘡發作等負面作用的影響下,天子劉諶,於正月五日,在雒陽南宮病逝,享年四十二歲。
正月六日
司馬昭帶領群臣,為劉諶上諡號「翼」,剛克為伐曰翼;思慮深遠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
立廟號「順宗」,是為漢順宗孝翼皇帝。
正月八日
司馬昭推舉劉諶長子,年僅十二歲的劉瑾為太子,並尊皇后司馬氏為皇太后,臨朝聽政。
二月三日
劉諶靈駕落入雒陽南部的烏陵,太子劉瑾正式登基為帝,立明年年號「順德」。
九月
因為之前劉諶中箭被雒陽百姓親眼所見,故而劉諶之死的傳言,在天下間沸沸揚揚。
多有說劉諶是死於司馬氏的毒手。
徐州刺史諸葛靚、揚州刺史文欽聽後,傷心不已,聯手反叛朝廷,以為翼帝報仇為名,舉兵起事。
兩州聯軍共七萬人,浩浩蕩蕩攻打淮南郡的郡城,壽春。
司馬昭急令司馬炎領兵八萬,前往淮南郡平定諸葛靚之亂。
揚州,淮南郡,壽春
城內守軍只有三萬人,這是為了防備東吳預留的兵馬,誰知在這時候派上了用場。
壽春守將名為杜預,明面上是朝廷派駐揚州的中郎將,實則是司馬氏安插在揚州的釘子。
這次文欽反叛,想要奪取杜預的兵權,於是在壽春的刺史府設宴,想要在宴席上斬殺杜預,一舉奪得揚州兵權。
誰知杜預早有防備,在府外留有數百兵卒。
文欽下令刀斧手斬殺杜預時,卻被杜預及其身後的將領阻攔,成功等到了府外的援兵。
文欽不得不拋棄家小,連夜逃出壽春,準備到合肥尋求姜維的幫助。
但姜維並不同意起兵反叛,因為一旦姜維起兵,東吳定會乘勢進發,奪取漢郡,這對於重新統一天下不利。
反而使東吳抓住大漢內亂之際,北伐徐揚。
屆時起義軍被朝廷和東吳夾擊,不僅起事不成,反倒會丟失揚州諸郡,淪為大漢罪臣。
文欽沒辦法,只好帶人前往徐州,找到徐州刺史諸葛靚。
諸葛靚是諸葛誕之子,歷任懷縣令、侍中、散騎常侍、巴郡太守、徐州刺史。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是族兄弟。
只是自從諸葛瞻被東吳俘虜,失去音訊,諸葛亮這一脈在大漢的勢力遭到了滅頂之災,在集上司馬氏有意無意的壓制。
使得諸葛亮的養子諸葛喬,以及其餘子嗣,都被邊緣化,掌握不了實權。
諸葛靚聽了文欽的勸諫,當場贊同了文欽的想法:
「不瞞仲若,在下早有勤王之想法,只是礙於勢單力薄,又顧忌陛下的安全,所以一直按兵不動,韜光養晦,尋找時機。
如今陛下被司馬昭謀害,放著新平王和西河王這樣的長君不立,反而立沒有及冠的皇子為君,這是要學習王莽,為下一步篡奪國政做準備啊。
可以說司馬昭的心思,就連路邊之人,都知道了。
為了大漢,在下願意做這個惡人。」
隨後,諸葛靚找到徐州都尉,向他說明了自己要起兵勤王,清君側,扶持長君繼位,復興漢室的想法。
徐州都尉也是劉氏忠臣,立刻就同意了諸葛靚的想法,約定與諸葛靚一同起兵勤王。
於是九月二十日
諸葛靚與文欽一起起兵,集合徐州以及一部分揚州兵馬,共七萬人,攻打壽春。
十月五日
十數日的攻打,仍然沒有攻破壽春的城牆,諸葛靚兩人有些急了。
「父親!!!」
在城下,文欽似乎聽到了自己兒子的聲音,抬頭仔細看。
正是自己的兒子文鴦,站在城垛之上,順著城牆下來。
「停止放箭,停止放箭。」文欽連忙阻止手下弓箭手的動作。
看見文鴦走近,文欽立即迎了上去,左看右看,沒見到傷口,才放下心,略帶關心的詢問道:
「杜預沒有為難你們母子吧。」
文鴦高興道:
「沒有,杜預都尉下令不許手下士卒侵擾家中,還多次前來安撫我們,讓我們不要擔心。」
文欽這才放下心來,隨即心又提起來,問道:「杜預讓你來,是有話要說的吧。」
文鴦點頭,隨後將杜預讓帶到的話說了出來。
文欽聽後不禁冷哼道:
「我乃漢臣,杜預侍奉司馬老賊,雖共事數年,但終究是通途陌路。
今為父起兵,只為清君側,報答先帝之恩。我兒也需要謹記此恩,絕不能屈身侍賊。」
文鴦猶豫片刻後,還是決定對文欽說出自己的見解:
「父親,孩兒認為,您這次舉事,過於魯莽,勝算不大,而且對於江山社稷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好事。
雖說有傳言稱先帝是司馬昭所害,但終究是傳言,以傳言起兵,終究不妥。
況且,司馬昭為相以來,也並沒有做出過什麼過分的事情來,反而安定海內,剿滅地方賊寇,壓服四方夷胡。
父親如此輕易起兵,不正是遂了司馬昭的願,可以提前除去先帝之臣了嗎?」
文欽聽聞大罵道:
「你個黃口小兒,可懂什麼是國家大事,司馬昭篡權刺帝,已經是路人皆知,還需要什麼驗證。
我文家世食漢祿,世為漢臣,是絕不會與司馬昭這等叛國逆賊,通路的,我警告伱,絕不可以為司馬昭說話。」
「父親,你這是一家之言,是小忠,白氏有言,大忠者為天下,若真的對天下好,豈在乎一家一姓?」
「啪!」文欽沒忍住打了文鴦一巴掌:「我文欽怎會生出你這個無君無父之人,滾回去吧,好好照看你的母親。
你要侍奉司馬氏就自去,今日,我與你斷絕父子關係,滾吧。」
「父親!」
「滾!」文欽突然暴怒,拔劍威脅文鴦。
文鴦噙著淚,向壽春城而去。
回到城中,諸葛靚迎上來,詢問道:「怎麼了,為何見你對親子拔劍相向?」
文欽落寞的搖頭道:
「不說了,竟生出如此不忠不孝之子。」
感嘆完後,文欽又提議道:「我聽說司馬炎的大軍不日就到,我們這點兵力,如何抵擋得住?
不如向東吳尋求幫助?你族兄諸葛瞻不是在東吳嗎?不如聯繫他,借東吳之兵,逼迫司馬氏。」
諸葛靚聞言立即反對道:
「不可,東吳狼子野心,豈能驅虎吞狼,引虎入室。」
文欽再勸,諸葛靚依舊不同意,兩人在這方面產生了極大地分歧。
文欽認為有姜維在,東吳不可能占據江淮,以壽春誘之東吳,擊敗司馬炎大軍後,再襲擊東吳之軍。
不僅能夠打敗司馬炎,占據徐州和揚州,進取豫州,還能夠削弱東吳軍力,一石三鳥。
但諸葛靚認為東吳不可能如我們所願,若引東吳之兵,不亞於引狼入室,反倒叫東吳趁機占據了徐州。
連續幾日的磋商,兩人都不歡而散。
十月二十日
諸葛靚大軍仍舊頓兵壽春城下,而朝廷大軍也距離不遠了。
文欽再次找到諸葛靚,提議向東吳求援,仍舊被其拒絕。
於是文欽決定帶著自己的一部分兵馬二萬人,退守六安,並派人向東吳求救。
而諸葛靚依舊帶著本部兵馬,攻打壽春。
十月三十日
司馬炎大軍抵達壽春,擊敗諸葛靚的軍隊,諸葛靚引兵退往義成。
另一邊,得到漢國大將文欽投降消息的吳主孫休也十分興奮,當即派出丞相孫綝,領兵前往壽春接應文欽軍。
十一月十三日
司馬炎又一次擊潰諸葛靚大軍,諸葛靚死於戰陣中,徐州殘軍在原徐州都尉的帶領下,退入徐州。
司馬炎派杜預領兵三萬,平定徐州殘餘,自己親率剩餘大軍,攻打六安。
十一月二十日
司馬炎大軍與文欽軍戰於六安城北二十里,恰逢東吳援軍抵達,司馬炎退卻五十里紮營。
十一月二十三日
文欽軍與吳軍聯軍九萬人,攻打司馬炎大營。
司馬炎大營陷入包圍,情況急轉愈下,急令將領突圍,傳信姜維,攻打吳國廬江郡,抄吳軍後路。
姜維思慮再三,決定幫一把。
率軍攻打吳國皖縣。
孫綝得到皖縣被攻打的消息,立即引軍後撤,救援皖縣。
沒了吳軍的幫助,文欽被打得大敗,只得引殘軍數千餘人,投奔吳相孫綝。
十一月三十日
吳軍與姜維軍戰於皖縣,吳軍大敗,退守皖縣城內。
姜維多日攻城未下,只得引軍退回合肥駐守。
十二月二十三日
司馬炎徹底平定諸葛靚、文欽之亂,班師回朝。
順德元年
正月三日
朝廷下達封賞詔書:
晉封高都侯司馬昭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晉號為大都督,兼領丞相事。
擢右將軍姜維為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外領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擢驃騎將軍司馬炎為鎮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領軍;
擢揚州都尉杜預為鎮南將軍,領揚州事,外護軍,都督壽春。
以衛將軍鍾會之兄,尚書僕射鍾毓為鎮東將軍,兼領徐州刺史,撫鎮徐州。
九月
鎮南大將軍姜維於合肥病逝,享年五十三歲。
司馬昭追授姜維合肥侯,食邑萬戶,由其子姜南繼承,並任命其子姜南為奉車中郎將。
又以杜預為征南將軍,兼領揚州事,都督壽春、合肥,外領軍。
十月
朝廷改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允許設置晉國。
司馬昭九次推辭,這件事只得停了下來,又改為增加司馬昭封邑一萬戶,食三縣租稅。
但司馬氏子弟中,得以封侯的多達二十多人,特別是司馬昭的兒子,沒有爵位的都被封為列侯。
同月
司馬昭上奏錄用前世名臣元勛之子孫,量才任職。並上奏中正令之權太過於大,允許司徒過問中正府。
進一步分割了中正府的權利,也又一次拉攏了世家大族。
士林中,對於司馬昭的讚譽如河水般湧來。
順德二年
二月
司馬昭將涼州分為秦州和涼州兩部分,分置二都督。
原涼州刺史王渾仍舊任職涼州,以尚書令州泰為鎮西將軍,秦州刺史,都督秦州諸軍事。
又遷益州刺史龐軒為荊州刺史,擢前將軍羊祜為鎮西大將軍,外護軍,開府儀同三司,兼領荊州諸軍事。
以司州校尉荀愷為平蠻將軍,益州刺史,都督益州諸軍事。
擢少府和嶠為尚書令。
五月
劉瑾再度下詔加封司馬昭為晉公,加九錫,設置晉國,這次司馬昭沒有拒絕,接受了。
經過司馬昭的一系列調整,天下基本上都掌握在了司馬氏及其盟友們的手中,漢室的權威,陷入低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