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先陣勝夷寇肆虐,遁深山圍都打援
建平元年
正月十五日
司馬懿帶著五萬大軍,誓師出征。
二月二十三日
大軍抵達昌黎郡,見到了高句麗與歲貘的斥候。
司馬懿命後將軍關平為前鋒大將,領兵一萬,先出對敵,自己帶著大軍押後。
三月六日
關平部在遼陽抓住高句麗大軍三萬人。
漢軍精銳,各個披甲執銳,而高句麗常年在深山,雖然善射,但是裝甲不足,武器也是五花八門。
關平領騎兵三千沖陣,征戰高句麗大將,高句麗大軍潰不成軍,漢軍此戰斬首萬餘。
三月七日
關平進入玄菟郡,擊潰包圍玄菟郡郡城高句麗城的敵軍五萬人,高句麗王引敗軍退往遼東襄平,與朝鮮王所部會合。
三月十二日
關平與高句麗、朝鮮聯軍十萬人戰於襄平北二十里。
由於敵軍人數實在太多,關平引軍後撤五里紮營,等待司馬懿大軍抵達。
襄平城下,十萬聯軍包圍著襄平,外面駐守著關平的一萬漢軍,呈現一種詭異的平衡。
「如今漢人援軍已經到了,不如我們撤了吧,再打下去,也沒有好處可拿。」
高句麗王,吃著烤肉,喝著從漢人城池掠奪來的酒水,提議道。
朝鮮王有些意動,但是被在座的一位漢人阻止:
「兩位大王都是人傑,部落族人數十萬,漢軍不過五萬人,有什麼可怕的呢?」
此人是孫吳派來的使者,名為孫望。
「哼,你說的倒是輕巧,也沒見你們吳國擊敗大漢,占據中原,還不是偏居江東,與我們也沒有什麼兩樣嘛。」
軍帳中,一位朝鮮大將出言嘲諷道。
可是孫望並沒有惱怒,而是說:
「陛下同意向兩位大王交付物資、兵器,可都是看在兩位大王能夠為吳國帶來利益的份上。
如今港口裝船的人口還有十餘萬,若你們都回國了,這些人被漢軍救了回去,剩下的物資可就得不到了。」
「伱們吳人真是言而無信,說好了價錢怎麼還能不給呢?」一位高句麗大臣跳出來對孫望罵道。
孫望看著在座的夷人,雖然從心裡不屑,但是為了完成皇命,不得不虛與委蛇。
「當初說好了,想要完整拿到如此多的東西,要用二十萬人來換,如今才裝船不到十萬,你們又想回去,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
正當還有人要與孫望討價時,朝鮮王道:「好了,就算你說的那麼好聽,可是漢軍實在是太強大了,我們根本就抵擋不了。
如今來的漢軍只有一萬人,聽說還有四萬人在後面,再不跑,我們怕要全部留在這裡。
我們國內有一句諺語,要想吃肉,就得有吃肉的本事,吃肉的嘴。
如果你不能給我們好的建議,我們的交流就此作罷吧,相信僅憑你們吳國的軍隊,一定能夠抵擋住漢國的大軍。」
孫望笑著道:「如何沒有辦法呢?漢軍在平野上確實精銳,但是如果進入山林中,不就是你們的主場了嗎?
為什麼要與他們硬碰硬呢?」
朝鮮王與高句麗王都陷入沉思,有些沒有理解到孫望的意思。
孫望內心暗罵蠢人,面上微笑著對著高句麗王道:「聽聞大王之所以能夠在漢國遼東都護府的屢次圍剿下逃脫,都是憑藉對山林地形熟悉的優勢。
如今漢軍勢大,為什麼不再次發揮您的優勢,只要進了山林,漢軍的騎兵、甲胃等不僅不會發揮優勢,反而會成為累贅。」
朝鮮王大笑著道:「漢人果然都是狡詐之人。」
三月十六日
就在司馬懿大軍即將趕到時,聯軍突然放棄了包圍襄平,退出了遼東郡,進入了千山。
四月
經過多次誘惑,圍剿,漢軍始終是敗多勝少。
司馬懿只得升帳議事,尋求解決辦法。
「如今夷寇遁入深山,我進彼退,我退彼進。他們本就是山人,熟悉深山之事,不愁吃食。
我等中原之人,遠不如其深諳山中之道,甚至多有將士誤食毒果而亡,若經年久月,不僅夷寇沒有剿滅,恐大軍所剩無幾,諸將可有對策?」
「大司馬,末將有策,或可剿賊。」中郎將郭淮出列獻計。
郭淮與前將軍郭彰是同鄉,都是太原人,不過郭彰是寒門出身,娶了勇武公呂布之女。
郭淮是太原郭氏,世家子弟。
司馬懿見是郭淮,面容和藹道:「中郎將請說。」
「末將認為,夷寇雖遠遁深山,但是畢竟不是無根之萍,其根系在國內,大司馬只需要遣兩員大將,各帶精兵,攻取朝鮮、高句麗首都。
夷寇聽聞首都危險,估計國內妻小,必定會出山與我軍血戰,以求衝出重圍,援救都城。
而這個時候就是大司馬以強兵擊敗兩軍主力,進而進占高句麗國和朝鮮國,扶持親漢嗣子,平定遼東之時。」
司馬懿滿意的點頭,然後看向關平、郭彰:「二位將軍以為如何?」
關平還沒有回答,郭彰首先回復道:「大司馬放心,此小事耳。」
關平雖然在出發前,得到白浚的警示,讓他小心司馬懿,但是思量一下,也沒有什麼壞處,確實是有利於平定遼東,便也答應了。
「好,既然如此,本司馬命關平、郭彰二位將軍,各領精兵一萬,由郭將軍攻高句麗國丸都,關將軍攻朝鮮國朝鮮。」
丸都是高句麗自建的首都,處於原始叢林之中。
而朝鮮是朝鮮王占據樂浪郡後,見朝鮮城繁華,便將郡城朝鮮,定為自己的國都,朝鮮王也自此而來。
四月二十三日
郭彰、關平各帶一萬人向著各自目標挺進,司馬懿帶著三萬人將處於千山中的聯軍十萬包圍其中,等待戰機。
五月十日
關平收復渾彌,兵鋒直抵朝鮮。
朝鮮城內只有守軍六千人,壓力十分之大,朝鮮守將立即派人向自己的大王傳信,讓他趕緊回援。
關平也沒有阻止,反而讓部下放水,使得朝鮮城的傳令兵得以成功穿過漢軍的重重包圍,向千山而去。
為了不立即拿下朝鮮,關平攻城力度很低,眼見就要攻破,就下令收兵,等待司馬懿的指示。
五月十五日
朝鮮王、高句麗王都接到了國內告急的軍報。
兩人一起找到孫望,要求出山,回國。
孫望卻神秘道:「兩位大王放心,在你們大軍沒有全軍覆沒之前,你們的國都不會失陷。」
兩人不信,孫望只好解釋這都是漢軍的計策,要的就是你們出山與漢軍野戰。
當聯軍主力盡失,再包圍兩國國都就沒用了,那個時候,才是國都失陷之時。
「既然如此,我們不可能就這樣等著吧,時間久了,見我們不上鉤,一定會假戲真做,不還是會失陷嗎?」
朝鮮王比較讀過漢人的經典,腦子轉得快一些。
孫望一副輕鬆道:「我主早已為你們想到辦法了。」
在兩王直勾勾的眼神下,孫望說出了辦法:「出山!」
「?」
見兩王以為自己被耍了,就要下令將自己砍了,孫望趕緊說出原因:
「若兩位大王直接出山,必敗無疑,但是若有我的情報,兩位大王不僅不會有損失,解國都之圍,而且還能夠繳獲漢軍大量兵甲。」
朝鮮王、高句麗王提起了興趣,將其拉到上位坐著,聽著孫望的解釋:
「我吳國除了水師冠絕天下,名揚四海,情報能力也是一流。
當初漢國的名相諸葛亮之所以兵敗江陵,就是我吳國情報犀利,諸葛亮在我國面前,沒有絲毫秘密可言。
如今也是一樣。
接到線報,三日後半夜,漢軍會在西南角露出破綻,屆時你們傾盡全力衝擊此角,定能衝破重圍。
而且出山後,就是馬訾水,渡過此水,立即散出精兵,截殺漢軍令騎,斷絕南北消息。
朝鮮大王國都周圍平坦,可發動夜襲,一舉建功。高句麗大王國都附近多山,可依據山勢,殲滅國內漢軍。
如此朝鮮大王據河抗漢,高句麗大王依據地勢,使得漢軍輕易不敢入侵,可保國家穩固。」
二王聽見如此詳備的計策,都十分高興,紛紛邀請孫望前往本國,自己要以國相待之。
五月十八日
司馬懿下令,如今大軍遠在遼東苦寒之地,自出征以來,有四五個月了,將士們一直沒有得到休息。
為了提升軍心,安排了國內的船隊,送了許多酒肉,犒賞大軍,但各營要仔細安排輪崗,不得因為酒肉而導致夷寇逃竄,不然以軍法行之。
當夜,漢軍位於千山西南方向,立有多處營寨,完全的封住了千山通往西南方向。
負責這個方向的守將名叫趙統,是已故忠護侯趙雲的長子,今年五十有二,位列典軍中郎將,領千山西南諸軍。
看著營寨中喝得酩酊大醉的眾將士,趙統沒有絲毫飲酒的興趣。
「將軍,何不與眾將士暢飲?」偏將張南提著一壇美酒,笑著向趙統邀請道。
趙統看也不看張南,只是回答道:「本將命令將犒賞分成三天,只准三分之一的將士飲酒,其餘將士明後兩天再飲,吩咐下去了嗎?」
張南笑臉一凝,沒有回話,趙統猛然回頭,虎目一瞪,滿臉殺意:「何以違抗軍令?」
張南立即拱手道:
「非是末將不為,實乃無法下令,大司馬下令,為了預防飲酒誤事,因此犒賞只在今日,明日就會派人來將酒肉全部收回。
末將實在無法執行將軍之軍令。」
趙統眼睛一直盯著張南,沒有說話,張南只得一直苟著腰,絲毫不敢抬頭,額頭上已經出了密密麻麻的細汗。
趙統冷哼道:
「將令出而不奉,反倒奉行大司馬令,是為矯令,罪責當斬,然念及本將軍令與大司馬令有衝突,免去你之死罪。
你自去軍司馬處領五十軍棍,以作懲戒。」
張南恭敬道:「多謝將軍不殺之恩。」
趙統沒有再理會張南,而是自去召集營寨中包括自己親兵在內的,沒有喝醉的三千人,開始巡邏諸寨,以防不測。
只是趙統沒有看到的是,背後張南陰桀如同毒蛇的目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