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爭戶口世家敵對,益南變南蠻歸心
結合諸葛亮統計的,加上估計出來的孫吳人口,天下總戶數應該在三百三十多萬戶,也就是兩千多萬人。
如今亂世基本停歇,比之經過秦末亂世,漢初統計的人口近千萬人,故漢末年,光武年間統計的人口一千二百多萬,這次亂世,諸夏倖存的人口多了不少。
不過也是因為統計人口,丈量土地,使得諸葛亮得罪了大批的豪強、世家。
使得世家代表陳群、白藝,不斷聽到有說諸葛亮壞話的,白藝還好,安慰安慰,再講明利弊,手下的大族也都偃旗息鼓了。
可陳群就不一樣,身為世家利益的實際代表,多次在中書會議上,公開抨擊諸葛亮的治政手段太過於激烈、嚴厲,百姓苦不堪言,讓劉禪治他的罪,甚至免去其丞相之職。
乍一聽,諸葛亮仿佛是一名酷吏,劉禪差點就相信了陳群。
好在劉禪聽從了太后白月的建議,留了心眼,沒有立即聽陳群的,而是下朝後讓人去明察暗訪,發現百姓多有稱讚諸葛亮者,而辱罵諸葛亮的都是些大族子弟。
得知真實情況後,劉禪繼續一如既往的支持諸葛亮,這讓陳群十分生氣、鬱悶。
為了最大限度的爭取己方利益,陳群決定支持司馬懿,想要用司馬懿來對抗諸葛亮。
等到雒陽營造成功,上表司馬懿的功勞,以及當初勸曹叡投漢的大功,推薦他擔任司徒之職。
劉禪認真思索後,同意了陳群的意見,任命司馬懿為司徒,並錄尚書事。
有著司馬懿在一旁輔助,出主意,陳群對付起諸葛亮來,輕鬆了許多,不再是節節敗退。
而諸葛亮也逐漸感覺行事愈加困難,每推行一件事,都要花費以往雙倍的精力、資源。
以諸葛亮的智慧,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朝爭是不可避免的,也只好多花費一些心思,在朝堂上。
一直推行迅猛的政策,開始緩慢了起來,不再如以前那樣,常常事與願違,被下面的官吏忽略或乾脆蒙蔽。
七月
益州刺史羊祜上報朝廷,益州大姓雍闓、越巂夷帥高定元、牂牁太守朱褒裹挾起兵,使得益南數郡都深陷叛亂之中。
又有賊軍兵力數萬人,軍勢盛大,益州兵馬不能制,請求朝廷派精兵剿滅。
諸葛亮得到此戰報一刻也沒有停歇,立即進宮稟報劉禪,並說:
「如今江州正在全力營造伐吳的戰船,眼看就要成功。卻不想突然起了叛亂,而且跨州連郡,軍勢之大,以至於州軍不能制。
益南多蠻族,漢人甚少,況朝廷距離益南距離甚遠,若不徹底解決,恐年年反叛,以至於造成桓靈之時的涼州之事,拖慢甚至拖垮大漢。
再加上巴郡距離益南不過百里,若賊軍攻打巴郡,焚毀戰船,劫掠物資,則攻滅孫吳遙遙無期。
故而臣請命親自帶兵平定南蠻,以保益南再無叛亂。」
劉禪有些猶豫道:「只不過是邊境一異族叛亂,何須丞相親自出馬,派一上將,領兵平之,不就好了嗎?」
諸葛亮搖頭道:「陛下有所不知,此次叛亂非尋常之亂,一者是異族聯合漢人豪強,若不迅速平定,恐波及益州全境,甚至失去益州。
二者益南偏遠,多是不毛之地,第一次征伐是徹底解決南蠻問題的最好時機,隨意派遣一員將領,只會一味地製造殺戮,反倒會使得南蠻問題一日更比一日糜爛。
三者臣治政益州多年,對於益州的人事、地形、天氣多有了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集合最大的力量,將其解決,換了旁人,恐益州諸大族不會順利配合。」
劉禪仔細一想,便同意了諸葛亮的請求,然後又詢問諸葛亮南征,朝中大事該交給誰處置?
諸葛亮道:「侍中費禕、董允都是可以依靠的,丞相府長史法正也能夠代替臣處理一些政事,尚書令白浚有公心,可以協助陛下處理國政。
還有先帝時期遺留的一些老臣,陛下也可以暫時重用。況且臣此次出征定會快去快回,所以請陛下放心。」
「如此,朕便同意丞相的請求。」
七月五日
劉禪加丞相諸葛亮益州都督,領兵五萬,平定益南叛亂。
又下令賜丞相長史法正錄尚書事,尚書令白浚加給事中,暫時代行諸葛亮南征期間的丞相職責。
九月二十日
諸葛亮帶著五萬漢軍,抵達成都,與益州刺史羊祜帶領的三萬益州兵匯合。
雙方見面一陣驅寒溫暖之後,諸葛亮升帳議事。
參軍馬謖道:「職下認為,這次南征,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若南蠻臣服,益南將數十年不需要擔心蠻亂。」
諸葛亮十分看重馬謖的建議,並將其轉達為眾將所知。
本來雍闓聯合夷帥高定元、牂牁太守朱褒起兵時,益州的夷人並不想要與他們一起反叛,安安靜靜的生活不好嗎?
雍闓就對夷人首領孟獲說:
「朝廷想要徵收三百頭烏狗,而且胸前都得是黑色,還要三斗蟎腦、三千根三丈長的斫木,你們能拿得出來嗎?」
孟獲頭腦簡單,信以為真,惱怒道:
「我們夷人與漢人世代友好,對於每年上貢的貢品也盡心盡力,為何如此為難我們,難道是因為我們夷人比板楯蠻他們更加順從嗎?真是欺人太甚了。」
隨後立即召集起其他夷人首領,最後眾人一致推舉漢夷混血的孟獲為夷人代表,帶領夷族士兵與雍闓等人一起作亂。
十月二日
諸葛亮在成都宣誓出兵,以討寇將軍馬忠攻牂牁郡,益州刺史羊祜攻益州郡,自己親帥大軍攻越巂郡。
就在三路大軍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之際,夷人豪帥高定元見漢軍兇猛,恐懼之下,居然反悔了,不想反叛了,便帶兵殺了雍闓,向諸葛亮投降。
諸葛亮寬恕了高定遠的罪責,並放還了他部落的族人,任命他為越巂太守,以夷制夷,並與他作誓,要他的部落今後不能夠再聽信謠言,永不作亂。
高定遠感激涕零,與其作誓,表示只要諸葛亮在漢一日,自己以及族人定不會再無緣無故的叛亂。
高定遠投降後,其餘叛軍也不斷投降,就在諸葛亮認為此戰到此為止,準備撤退時。
卻突然遭到一股敵軍的襲擊,好在漢軍警戒度高,及時發現,沒有讓其得逞。
經過調查,發現是另一股夷帥孟獲所率領的夷兵。
隨後又從高定遠口中得知孟獲因為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
於是為了徹底解決益南叛亂的問題,便繼續發兵攻打建寧郡。
十一月五日
由於孟獲作戰實在沒有什麼計策,於是在一次戰鬥中,闖進埋伏圈,被漢軍所擒,諸葛亮問他可願意臣服。
孟獲埂著腦袋,不服氣道:「夷人沒有投降的,要殺便殺,老子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夷人的臉。」
於是諸葛亮親自為他鬆綁,並把他帶到營陣之間,故意展示其中的老弱殘兵,詢問道:
「你看我漢軍軍勢如何?」
孟獲見完信心十足道:「之前不知道你們軍隊的虛實,因此失敗了。如今蒙您所賜,得以觀看營陣,若伱們只有如此,那我就容易取勝了。」
諸葛亮哈哈大笑,將其放歸,讓他回去整軍再戰,孟獲不敢置信,最後得到諸葛亮的肯定後,才不服氣的走了。
諸將都不理解,認為費心費力的將敵軍主將抓獲,為什麼又放了回去,諸葛亮道:
「南中地區歷來喜好叛亂,若只是如此輕鬆的將他擒獲,他定然沒有敬畏之心,我軍班師回朝,來日他必定又要反叛。
還是馬謖說的那句話,此戰,攻心為上。」
隨後多次,孟獲戰敗被俘,諸葛亮也不多說,只是放他,讓他回去整軍再戰。
隨著次數的不斷增加,甚至最後一次,為了不死於戰鬥,孟獲是被族人親自抓到諸葛亮軍營。
孟獲的族人認為,每次自己用心打仗,結果都敗了,而孟獲都被放了回來,又讓自己去打,還不如直接將其送給漢人將軍,反正孟獲也不會死。
這次,孟獲實在沒有臉面回去,等諸葛亮又一次為他解綁,讓他回去時,撲通一下跪倒在地:
「兩軍敵對,多次被俘又被放回戰鬥,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實在是沒有臉面再回去了,孟獲願降。」
然後跪伏在地。
諸葛亮十分高興,將其扶起道:「你願降,我心實在欣喜,如今我封你為南中太守,永鎮南中,還是帶領你自己的部曲和族人。」
孟獲聽完又跪倒在地:「丞相大恩,孟獲在此代表南中各部族與丞相起誓,只要丞相在一日,南中諸部族,永世不反。」
諸葛亮高興得連連說好。
隨後孟獲又提出想要與諸葛亮一同回朝,為報大恩,願意護衛在他的左右,作為一個武士。
諸葛亮知道他內心的小心思,笑著答應了,並重新任命在這場戰鬥中,作戰和威望絲毫不遜孟獲的,其夫人祝融為南中太守,代替孟獲鎮守南中。
十一月二十九日
諸葛亮大軍開始班師回朝,這次平蠻戰役只花費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徹底解決了益南多年來的苛疾。
諸葛亮以夷制夷,在夷族多的地方,任命親漢的夷人為太守、縣令,在漢人多的地方任命在漢蠻雙方都有威望的漢人為太守、縣令。
徹底解決了漢蠻雙方多年來不信任,互相敵對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