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國破家亡隻身逃,身兼數職請援來
三月
曹劉孫三家聯軍攻抵袁術都城壽春,袁術眾叛親離,守城大將開城請降,袁術只得帶著金銀細軟,以及傳國玉璽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
他準備北上投靠袁紹,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袁嗎,雖然兩家不是同出一郡,但是至少同出一系。
而且準確來說,袁紹和袁術都是同路人,只是袁術得了傳國玉璽,而袁紹還沒有平定北方而已。
於是他寫信給袁紹道:
「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權出自私門。英雄豪傑爭奪追逐,分割地盤。
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兩樣,只有強大的一方吞併他方。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雖然汝南袁氏失敗了,但是渤海袁氏應該接過這個天命,符命祥瑞粲然昭著。
現在您擁有冀、青、並、幽四州之地,戶口達百萬人,論勢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論地位誰都不可能比您高。
曹操雖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劉備妄圖竊據帝位,但是他們又怎麼能夠將斷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將已經滅亡的大漢朝廷重新振興呢?
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
本就得到河北之地,讓袁紹躊躇滿志,如今又有袁術獻上傳國玉璽,哪裡有不同意之理。
在他看來,袁術稱帝被殺,完全是勢力太小,沒有精兵強將,守不住帝位。
而自己不僅占據河北之地,而且手下麴義、顏良、文丑、原昭、白共等將星雲集,又有鮮卑人、胡人、匈奴人相助,麾下謀士田豐、沮授、許攸、逢紀、荀諶等文星璀璨。
簡直就是天胡的牌,如今只缺一個契機,自己就能稱帝了,而且為了得到白氏的認可,他不斷派出使者出使白國,想要讓白國投向他。
要是白國也投向了自己,自己與光武帝的地盤一樣,豈有不能做出一番光武帝的偉業?
可惜啊,不知道什麼原因,白國就是不願意投向自己,一直說如今漢命未終,白國理應為漢之諸侯。
難道當今的白王太老了,腦子不靈光了?看不清形勢了?但是不管有沒有白氏明面上相助,在袁紹自己看來,自己確實是有帝王之姿的。
如今袁術要將傳國玉璽獻給自己,有了這個玉璽,自己將名正言順,以河北之地,與河南的許都朝廷分庭抗禮。
所以去信同意接納袁術。
八月
在山野之間,躲藏了數月的袁術,終於是得到了袁紹的回信。
高興之餘,袁術便準備悄悄從下邳北上,前往青州平原國,那裡有青州刺史袁譚派駐的援兵接應。
整個討伐袁術的戰鬥,持續了一年有餘,而袁術登基稱帝,也才三年,從建安二年袁術稱帝,到如今建安四年,被曹劉孫三家攻滅。
從建安三年曹操出兵,到如今袁術的最後根基壽春城破,也就一年多。
最後曹操占據了袁術在豫州汝南郡、潁川郡、陳國、梁國,劉備占據了豫州的沛國,孫策收下了丹陽郡、廬江郡。
最後的九江郡被曹劉兩家瓜分,曹操占據九江西部的下蔡、壽春、成德、合肥、浚遒。
劉備放棄了全力攻打壽春,而是占據了東部大半如:義成、當塗、平阿、西曲陽、陰陵、鍾離、東城、全椒、阜陵、歷陽。
劉備在西曲陽屯兵防備曹操,與孫策的丹陽隔著長江相對。曹操在合肥屯兵防備廬江的孫策,在壽春屯兵防備西曲陽的劉備。
因為軍糧耗盡,所以三人都是在下發了通緝袁術的行文後,率領大軍撤退,只留下一定兵力,在九江對峙。
曹操任命于禁為九江太守,駐守壽春,防備劉孫;劉備留下中郎將張遼屯駐西曲陽,任命張飛為廣陵太守,屯駐廣陵,防備曹孫。
孫策留伯父孫賁為廬江太守,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父親舊部朱治為吳郡太守防備曹劉。
在劉備帶著呂布、張飛二人攻略袁術、奪取沛國、九江之時,被劉備任命為青州刺史的關羽,帶著臧霸、白興、白典幾人,成功平定了青州的黃巾賊。
賊首管承被陣斬,黃巾將領管亥、周倉、裴元紹等率領山中數十萬民眾投降,關羽根據白典的建議,仿效曹操的屯田,將數十萬民眾分為十部,每部設置典農校尉一人,文吏若干,於泰山郡開始屯田。
為了管理這十部屯田營,關羽上報劉備,希望設置一名典農中郎將,統一管理。
得到關羽的報告後,劉備任命白典為典農中郎將,管理著十部黃巾遺民。
不僅如此,關羽還從這數十萬黃巾遺民和數萬黃巾降兵中,遴選了五萬精壯,組成青州軍,對左右道:
「聽說曹操有青州兵,一直引以為強助力,可並沒有占據青州一州一縣,而我之青州軍盡收青州之民,占據青州之郡縣操練,可見曹操之青州兵名不副實,我之青州軍才是真正的青州兵。」
為了訓練這五萬青州軍,關羽特地親自操練,自己兼任軍法官,並向劉備借了善於練兵的高順作為副將,又以黃巾降將周倉、管亥為裨將,白興為別部司馬,白典兼任軍糧官。
下定決心要為劉備訓練一支精銳的軍隊。
劉備聽說後,十分支持關羽的行動,去信:「二弟儘管全力訓練,待到軍成之日,為兄親自前來閱兵!」
得到了劉備的支持,關羽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這五萬青州軍的訓練中,將青州一應軍務政務,都交給了青州別駕白典。
這讓白典十分幽怨,原本在東萊郡,自己十分清閒,又不需要管郡外的事,就東萊郡那點事,幾刻鐘就能夠處理完,每天不是打獵,就是喝茶看書,好不悠閒自得。
如今投向了劉備,又是管理數十萬黃巾遺民,又是管理一州之政務,又是操心五萬青州軍的糧草軍備。
只覺得自己分身乏術,不得不向劉備發出求救,讓他給自己多派些文吏,官員來,不然恐怕耽誤正事。
劉備見到白典的告苦文書,一拍額頭,自責道:「以往多關注軍政之事,卻忽略了人才的徵辟、邀請,實在是不該。
看來是這兩年太過於順風順水,又是得了徐州,又是白氏子來徐、送來了青州、又得了沛國與九江,好像有些得意忘形了。」
隨後對一旁的近侍道:「開去召集在下邳的眾文武,我要議事,對了將白律公子也邀請來,我想聽一聽他的意見。」
隨著近侍下去傳令。很快,在下邳的眾文武大臣都一個接一個從外面進入,坐在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上,白律也沒有拒絕,帶著自己的隨從前來,坐在一旁旁聽。
來到這裡的有將軍府長史陳宮、徐州別駕糜竺、別駕從事陳群、從事白近、主簿簡、孫乾、下邳相諸葛誕等文官。
還有徐州刺史呂布、中郎將趙雲、中郎將成廉、別部司馬曹豹、下邳都尉太史慈等在城武將。
「諸位,青州白別駕來信,言如今人手稀缺,政令不達,想向我討要一些文吏、官員。
可是諸位也都知道,如今下邳各處府衙,任有空缺,我之緣屬尚且不夠,如何能夠支援青州。
思量之下,發現如今我雖占據二州兩郡,有青州軍以及溫侯之并州鐵騎幫助,更有公台、白典等文士相助,使得這兩州百姓,得以暫時擺脫亂世之苦。
然依靠我自己去徵辟,以及各位的推薦,在這兩州之地,終究是杯水車薪。賢才乃是國之根基,無人,則國不可治,州郡地方無法安定。
可是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因此今日召集諸君,想要集廣思議,定下一個能夠穩定賢才任用之法?」
堂下的眾人都沉默思考,這可是個大事情,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夠確定的。
這時糜竺出列道:「將軍想要徵辟賢良,首先就要知道這天下賢良從何而來。
今天下官員,多出於儒門,習六禮,修六經,上承天子,下撫萬民。秦以前,士人學子多出於貴族王侯,非平民無可修。
漢以來,歷代天子修太學,又有白國之白學、白院,使得天下士子多由貴勛、豪強中出。
等到光武帝以來,不斷增續文脈,修文法,使得書籍增多,故而士子多出於世家豪族,但是哪怕是平民,若有機會研習經書,修習德行,也有希望舉孝廉,為官入仕。
因此如今之士人多出於世家豪族,亦或者寒門小族之家。將軍想要天下之賢良如江河之入海,就應當想辦法讓這些士人從家中出來入仕。
若天下詩書傳家之門,都嚮往於將軍帳下,屆時,將軍還愁麾下沒有賢士良臣嗎?」
劉備點了點頭,認同了如今官員的主要來源是豪門大族的說法,但是自己是從平民出身的,知道寒門中也是有人才的。
比如自己以及關羽、呂布、簡雍、孫乾等人都是寒門出身。所以認同士子多出於世家,但是並不認同士子全都出於世家的說法。
不過如今雖然知道下面有許多人才,但是並沒有一個方法,將他們收入麾下,就很難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