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皇宮御座一傀儡,白國行走天下顯
武帝以來,將天下分為一部一域十二州。
一部是為司隸校尉部,內有三輔(右扶風、左馮詡、京兆尹)、三河(河南尹、河東郡、河內郡)、弘農郡。
一域是為西域長史府,由前漢的西域都護府演變而來,長官是為西域長史。
十二州是為在夏禹所分九州的基礎上,劃分而來。因為此時的地形以及其餘因素,漢之十二州與古九州的劃分界域很不一樣。
漢之十二州由北至南為幽州、并州、涼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從關東討董聯盟軍分裂,董卓遁入關中以來,此時的天下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如今天下諸太守、刺史或州牧,除了少部分,大體都只是名義上,奉天子劉協為主,實際上都是各為其政。
因為此時的劉協已經沒有了屬於自己的禁軍,只有數百人的宮廷衛隊,手中的權利,與周朝末年的周天子,沒有什麼兩樣。
董卓控制著關中,因為手握劉協這張王牌,以及掌握了雒陽政變之前的全部中央禁軍,是如今天下最大的諸侯。
其次要屬占據了冀州的冀州牧袁紹;占據豫州的後將軍袁術;占據幽州、冀州一郡(渤海郡)、青州一郡(平原國)的度遼將軍公孫瓚。
這三家是僅次於董卓的第二梯隊諸侯,其中冀州、豫州是天下最為富庶之地,因此袁紹、袁術二人實力極為強大。
而公孫瓚雖然占據一州二郡,但是幽州太過於貧寒,要不是有著渤海、平原二郡撐著,也排不上二梯隊。
再往下就是占據兗州之兗州牧曹操;占據徐州之徐州牧陶謙以及益州牧劉焉、荊州牧劉表。
劉焉因為處於地形封閉的蜀地,少為外人注意,關著門做著自己的土皇帝夢,天下紛擾,他向來沒有發過聲。
陶謙其人本就是低調之人,要不是為了剿滅徐州黃巾,也一直在徐州做著自己的徐州刺史一職,向來沒有什麼雄心大致,所為不過造福一方,是一個標準的漢臣。與幽州牧劉虞差不多。
而相對於劉焉,另一個漢室宗親劉表就比較惹人注目。
由於公孫瓚、袁紹、曹操、袁術、劉表五人的地盤,呈千層餅式分布。
因此為了對抗袁紹,公孫瓚與袁術結盟,而袁紹與曹操、劉表結盟,開始著公孫瓚與袁紹、袁紹與袁術、曹操與公孫瓚、曹操與袁術、劉表與袁術的相互攻伐戰爭。
最後一個梯隊的,就是沒有決出最終勝者,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並不想參與天下爭霸的幾州。
他們是陷入內鬥中的涼州,貧瘠的并州,發展受阻的揚州,遠離中原的交州,陷入黃巾狂潮的青州。
從天下動盪,平定黃巾,到如今的天下大亂,諸侯攻伐,不過劉宏死後一年而已。
這一年的時間,死了劉辯、何進、十常侍、何太后,幾乎整個大漢的上層大人物都死於相互傾軋。
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唏噓嘆息。
不過有一個地方,不管外面如何動盪不安,人物變換如流水過岸,這裡一年前是怎樣,一年後還是怎樣,他就是白國。
在白王和歷代白氏的威勢下,不管是袁紹還是董卓,他們仿佛都下意識的忽視了白國,哪怕它就在司隸校尉部,與雒陽只有一河之隔。
它就仿佛一座江心嶼,任憑下面的水流如何激盪不平,它就在那裡,如同它原來就在那裡一樣。
雀鳥在竹林中飛舞,時而矗立於竹之巔,將綠竹壓彎,時而展翅而飛,讓竹葉不斷地擺動。
在這中間有一座湖泊樣式的池塘,內有荷花住半塘,其下有魚蝦嬉戲,池塘邊亭台樓閣,特別是深入池塘的一座屋子大小的「湖心亭」。
懂得陶冶情操的人,能夠一眼發現此處,因為這裡絕對是最好的,環視整個池塘沿岸風景的地方。
池塘北邊多是竹,東邊多花圃,西邊多柳樹,南邊是屋舍,其中各種花草夾雜其間。
這裡是白國白府中唯一的一座園林,稱之為賞心園,是歷代白王最喜歡待的地方,待在這裡,能夠消除一天的疲勞。
白府是白王宮的簡稱,位於朝歌北部,占據了半個北城,它不僅是白王的居所,也是白國各官署衙門所在。
白府分為前後,前部是各官署辦公地,後部是白王所在,也是白氏諸子的居所。與雒陽的南宮,長安的未央宮的布置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漢天子的皇宮,內宮占地比外朝占地大得多,而白王宮則是外朝占地比後殿多。
當今八十八歲的白王白珂正端正的站在「游心亭」中,雖然年老,但是拿著毛筆的手依然穩如山松,在竹紙上書寫。
在當今紙比金貴的時候,竹紙,是比草紙更加名貴的紙張,因為草紙不管如何做,成品終究顯得泛黃,而竹紙則不然,因為是取竹心所制,成品雪白,是天下最上等的紙張。
但是由於製作太過於費時間,一年也就產出極少,使得這種紙比珠寶金玉都要貴重,是士人眼中的「黃金紙」。
因為成本的關係,今之士人少有用紙的,多用竹簡,就算是當今天子,乃至天下最富有的白王,也只能偶爾用草紙。
因此竹紙向來是大儒寫賦錄詩的承載物,若是名士作出了天下名賦,總會重金收購竹紙,將其上書,這樣一篇名賦,價值千金,也難以買到。
寫完最後一個字,白珂停筆起身。拿過一旁的印章將其蓋了上去「白氏珂印」。
「將其做好處理,收好。」
白珂吩咐完後,一旁的侍從,小心翼翼的將帖子收好,恭敬的退了下去。因為白珂是天下少有的書法大家。
在當今天下紙比金貴的形勢下,白珂,由於家族的關係,練得一手好書法,他的筆鋒以端正、平直聞名。
使得天下士人多知道白氏有一人名珂,乃大文豪,少知道這位書法大家就是當今白王。
做完這一切後,白珂抬頭看向在一旁站成一溜的曾孫輩。
沒錯是曾孫,因為白王普遍長壽,使得王太子多六十多歲繼位,如今他需要要找一些年輕氣盛,有精力,又不會太引人注目的族人,只有從曾孫輩去找。
面前的這些都是白氏中年齡滿二十的白氏子,他準備讓他們去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小子們,可知道我要讓你們去做什麼?」
白珂緩緩的端坐在湖邊的坐榻上,考驗的詢問道。
在這裡的白氏子一共有九人,人人眉心都有神印,舉止都顯著大家風度,不過神態、性格各異。
但是不管他們平時是怎樣一個狀態,此時面對白氏的家主,都是一副恭敬受訓的姿態。
「祖父,孫兒或許知道。」一個白氏子出言道。
「九兒,那你來說說。」
為了區分輩分以及長幼,每一輩的白氏子出生後,都會被家族排號,在這一代第幾個出生,就排行幾。
白律恭敬的回道:「當今天下正陷入內鬥攻伐之中,皇室淪為天下諸侯的掌中之物,失去了鎮壓天下的能力。
此時的情形,一如前漢末年。家族身為漢之諸侯王,大漢傾頹,白國也難逃動盪,今漢初年,家族支持了光武帝,這才以極快的速度,恢復了天下一統。
如今重現前漢之景,想必也需要扶持一個明主,以挽救諸夏的分裂,重鑄帝國榮光。
之前,我們都被派去向學府夫子許劭、許攸二位先生學習識人之術,如今在這裡的,都是二位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綜合之下,孫兒認為,家族需要我們出去,尋找下一個光武帝。」
其餘的白氏子也紛紛認同白律的看法,出言支持。
白珂對於後代眼光如此精準,十分滿意:「很好,你們能夠想人之所想,提前看到未有的事情,這說明伱們並沒有荒廢時間,也沒有辜負家族對你們的傾力培養。
不錯,我準備將你們派出去,在天下的範圍內尋找下一個能夠一統天下的明主。
不過,我這裡還是有著要求,以前是沒得選,所以出了個嬴政,致使天下疲敝,十室九空。
後來我們有能力了,因此支持了劉秀,保存了冀州這個膏腴之地,也使得今漢能夠在數十年的恢復後,能夠一舉蕩平匈奴。
不必學習前漢,需要恢復上百年,以至於發生白登之圍的事情。
如今我們的目標是保存整個河北之地。如今這天下的格局,來之前,你們的族叔都已經盡數告知了,如今也都應該清楚了。
袁紹如今雖然竊據冀州,但不是一個明主,反而是一個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之輩。
公孫瓚雖然有勇力,行軍打仗,頗有名將之風,然只能為將,不可為主,久居幽州,不是好事。
并州貧瘠,無主,但是我看如今天下紛亂,許多百姓都往并州跑,特別是太原、上黨二郡,多有流民至此,但是有鎮北府在此,能夠短暫庇佑,但不能長久。
河北就這三州,河南我白氏鞭長莫及,只能集河北三州之大勢,有希望囊居河南,藉此重回大一統之局面。
雖然家族對天下英豪都有所評價,但是具體此人如何,是否是欺世盜名之輩,沒有親眼所見,終是不妥,因此才有了將你們聚集起來的打算。
白氏支持之明主有三,德、才、謹。無德而扶持,恐為河北之災;無才而扶持,恐為河南英豪所滅;無謹而扶持,恐為家族致禍。此三者,卻一而不可。
今天下大亂,是因為人地失衡所致,故而亂,但不可常亂,久亂會導致異族生心,於諸夏不利。
因此你們有五年的時間,找到一個河北之主,然後五年的時間,統一河北,十年的時間,平定天下。
屆時經過多年的戰亂,人地關係錯雜,人心思定,即可重新歸於一體。」
「謹遵家主之令!」
白珂看著眼前的九位白氏子,愛惜道:「此去不如國內,外面情況異常複雜,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萬事以保全性命為主。
我會為你們專門打造一塊符節,是為白國行走,持此符節即可調動當地白國和白氏一切力量。
此外,家族近些年重新組建了白羆衛,你們一人帶五個白羆衛士,以保全自身,記住只要人在,一切都可重來。人若不在了,一切都是虛妄。」
九位白氏子感受到了家族的關心,恭敬道:「請家主放心,我等必不墮白氏之名。」
白珂少有的露出了笑容:「去吧,去為家族看看,誰才是下一個天命之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