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變心了?還是成熟了?
漢帝六年(元壽二年)
漢帝劉欣因病駕崩,享年二十五歲。群臣上諡號「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恭人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是為大漢孝哀皇帝
葬於義陵。
哀帝期間,政局混亂,地方兼併之風亦沒有制止,天災人禍不斷,大漢百姓急需一個能人,為他們發聲,解決問題。
於是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駕崩後當天,就起駕到未央宮,收回傳國玉璽。又召來大司馬董賢,問他如何安排喪事。
董賢內心擔憂發愁,回答不出,只好免冠道歉。王太后便道:「新都侯王莽以前以大司馬的身份處理過先帝喪事,知曉舊例,我令王莽幫助你。」
董賢只得叩頭以示自己受到很大寵幸。隨後王太后便派遣使者召見王莽。
當王莽到達以後,便藉助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權勢,指使尚書彈劾董賢在哀帝臥病時不親侍醫藥,禁止董賢出入殿中的司馬府大門。董賢不知為何,到殿庭摘帽赤腳步行謝罪。
第二日,王莽派謁者以太皇太后詔書的名義就在宮殿下給董賢下詔說:「自從董賢入宮以來,陰陽不調,災害並至,平民遭罪。三公,是皇上最重要的輔臣,高安侯董賢不懂得事物道理,擔任大司馬不能令眾人滿意,不能用來擊敗敵人安撫邊遠地方。哀家決議,收回董賢大司馬印綬,令他罷官回家。」
當日董賢與他的妻子都自殺了,他們家裡的人都非常害怕就在夜晚悄悄的埋葬了。
但是王莽懷疑他假裝稱死,便讓有司奏請打開董賢的棺材,前去驗看。
隨後又暗示大司徒孔光上奏:「董賢生性善於諂媚,與邪惡不正之人相勾結來獲取封侯,父子把持朝政,兄弟並受寵愛,過多地接受賞賜,大規模建造住宅,建築墳塋,仿效君王沒有節度,與皇帝的陵墓無異,其費用以萬萬錢來計算,國家因此空虛。
其父子傲慢不順,直到不敬皇帝派遣的使者,接受賞賜不跪拜,罪惡已經非常明顯了。如今董賢自殺認罪,死後他的父親董恭以及其他人不悔過,並且又在棺材塗上硃砂,並雕畫以四季之色,左邊是蒼龍,右邊是白虎,上邊附著金銀日月,用玉衣珠璧裝殮,其至尊無以復加。
董恭等人本就僥倖免於誅殺,不應該再待在朝廷裡面。我請求將其財物沒收納於朝廷。所有靠董賢擔任官職的人都予以免官,以彰顯朝廷的威嚴。」
大司徒孔光是先賢孔子的後人,以前一直都是依附於白氏存在,後來王莽認為需要儒家的鼎力相助,而儒家如今除了白氏,最正統的就應該是孔氏了。
於是便拉攏孔光的女婿甄邯,也就是甄豐的堂弟,又許以重利,承諾其擺脫白氏的控制。以此得到了孔光及其家族的大力支持。
隨著孔光的上書,董賢的父親董恭、弟弟董寬信與家屬被遷到合浦,董賢的母親回到故鄉巨鹿。
其後朝廷又變賣董賢的家產,得到的總共有四十三萬萬錢之巨。這為後來王莽上位提供了很重要的助力。
董賢已逝,朝廷急需要一個主事之人,因此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沒有意外,群臣紛紛舉薦王莽,但是只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表示反對。
何武與白氏相交十分密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主張,他是典型的忠君派,在與皇帝沒有衝突時,他就是白氏在朝中堅挺的支持者。
到王莽為止,王氏成為權臣,替皇執政,富貴已經有了幾十年了,豈有幾十年富貴的家族?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對於大漢的天下一定是不利的。
但是他想到如今白氏子白宣在支持王莽,有些苦惱,便去信朝歌,想要仔細問問白氏的當家主白貫,白氏是否是完全支持了王莽?
因為在他的理解中,白氏不會如此大力的支持一個權臣,哪怕是霍光,都是有限支持,如今白氏表現出來的以王莽為主的態度,應該是白公子白宣一人所為,當不得白氏的態度。
果然,等到朝歌的回信,「如今長安主事之人為白宣,白宣所為是白氏所為,但是我之所為,也為白氏所為。」
所以何武知道了,估計支持王莽所為的只有白宣,而白貫最多只持默認的態度。
雖然有著何武和公孫祿反對,但是有著十之八九的朝臣,都同意由王莽擔任大司馬之位。
幾日後,太皇太后下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
為了防止哀帝之事重生,王莽不顧多數人反對,擁立了年僅九歲的劉衎繼位。
劉衎是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親是衛姬。
由於新帝年幼,自然而然就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一致擁戴。
此後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漸暴露。他開始排斥異己,先是逼迫太后王政君趕走自己的叔父王立,然後拔擢依附順從他的人,誅滅觸犯怨恨他的人。
大司徒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為人膽小怕事,過于謹慎。
王莽先任命他的女婿甄邯擔任侍中兼奉車都尉,然後又封其子孔休為褒成侯,以奉祀孔子。又封周公的後人公孫相如為褒魯侯,奉周公之祀。
這一舉動使得王莽盡收天下儒生之心,同時也讓孔光對其言聽計從。
於是他利用孔光上奏的影響力,充當自己排斥異己的工具,上奏彈劾何武與公孫祿,將他們免去官職。
後又以各種罪名陸續罷免了中太僕史立、南郡太守毋將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內太守趙昌、河東太守張賀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剝奪了高昌侯董武、關內侯張由等的爵位。
與此同時,王莽逐漸開始提拔大量自己的親信和心腹,以其堂弟王舜、王邑,好友白宣為腹心,用自己的親信甄豐、甄邯主管糾察彈劾,平晏管理機要事務。
王莽平時表情嚴肅一本正經,當想要有所獲取利益的時候,只須略微示意,他的黨羽就會按他意思紛紛上奏,然後王莽就磕頭哭泣,堅決推辭,從而對上以迷惑太后,對下向平民百姓掩蓋自己的野心。
而白宣之所以如此支持王莽,只因為王莽說:「如果不將大權盡收我們的手中,就如同哀帝一般,縱使有心改變天下,但是也會被丁明、傅太后之流阻止,只有真的大權在握,沒有任何人敢反對我們,我們就能夠強勢推動我們決定的措施。
你要知道,懦弱與妥協,可換不來天下大治,萬世太平。如果能讓百姓過上盛世的生活,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讓我身敗名裂,或者死無葬身之地,那就讓我一個人承擔好了。
白兄,我將最後一次這樣叫你,因為自此以後,我將不再妥協,前方雖有千般難,我也要義無反顧的趟過去,如果伱信任我的話,請跟上我,如果有一天你認為我變了,你想要退出,甚至是反對我,我也不怪你,誰叫我王莽這輩子就只有你這一個至交好友呢?」
白宣看著謙謙微笑的王莽,好似回到了當初兩人見到的第一面,是了,這種事怎會如此簡單呢?巨君在前方頂著如此大的壓力,我竟然還要懷疑他,真該死啊。
「將軍,我知道了,請繼續前行吧?我白宣將會成為你身後最堅定的道友,不為別的,就為了你相信我,你我同志而已。」
所以之後,不管王莽做出什麼決定,白宣都會堅定地支持,哪怕這個舉措看上去不那麼光明,不那麼對。
有人身在黑暗,卻心向光明;有人身在光明,卻心在黑暗。白宣懂王莽是哪種人。
而對於白宣的行為,在朝歌的白貫對其心知肚明,不過他對於當今天下之亂,也有些束手無策,之前師丹所提《限田限奴書》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依照白貫的眼光看來,這只能夠緩解,不能夠根治。
白氏自有情報,特別是對於底層的情報,一直是歷代家主最為重視的。
如今地方豪族與平民的土地之爭,白貫是看得一清二楚,在白貫看來,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徹底將豪族打倒,將土地全部分給平民。
二是將平民所有的土地徹底的剝奪,將平民徹底的打為底層的耗材,斷絕其讀書、識字、晉升的所有機會。徹底的固化階級,即奴隸的兒子永遠都是奴隸,哪怕你再天才,貴族的兒子永遠都是貴族,哪怕你是個傻子。
第一個辦法,是與天下所有的除了平民的人為敵,而平民因為其眼光所限,一定會有大量的人背叛,轉而屠殺同為一個層面的其他平民,所以以目前白氏的力量和平民的狀態,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第二個辦法,白貫就是想想就悶得慌,這件事就是滅絕人性,強行將大部分人消除人籍,這與自己家族的祖志不符,這是與家族存在的意義相背馳的,而且發現一個,白氏絕對是要拼盡全力去消滅的,哪怕粉身碎骨,家破人亡。
當初的秦朝,也有一部分這樣的原因,其重視法家,愚民,不拿底層百姓當人看的大政策,正是白氏就算舉家破滅也要反抗的原因。
正因為白氏歷代家主看透了這個問題,但是又沒有方法,所以才對於登上天下之主的位置不感興趣,在以家族為主的白氏眼中,耗費巨大代價去登那個註定要覆滅的天子之位,是十分愚蠢的選擇。
所以,這才是白貫沒有反對白宣全力支持王莽的原因,哪怕是他已經發現白宣對於王莽的狀態有些不對了。
試試吧,萬一他成功了呢?也因此,白貫開始了對其弟,白室的培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