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燕王之叛,漢帝之謀

  第141章 燕王之叛,漢帝之謀

  「報!~」

  「代郡急報~」

  漢帝看著手中的軍報,下令道:「敲鐘,召集群臣議事!」

  「咚!~」

  漢宮的青銅大鐘在幾名宦者的拉動下不斷發出震動聲,清脆深沉的鐘鳴聲傳遍長安,清脆是因為大鐘初鑄,彰顯著這個王朝的青澀,深沉是因為大鐘的造型,體現著這個王朝建立在深厚的文明之上。

  才搬入不久的漢王朝大臣將領們趕緊穿上朝服,前往長樂宮參加朝會。

  一個時辰後,長樂宮前,眾多大臣和軍將齊聚。

  一個宦者扯著嗓子大喊道:

  「皇帝曰:宣群臣上殿!~」

  眾臣按著排位亦步亦趨的走進大殿,只見漢帝劉邦頭戴通天冠,身著袀玄朝服,坐北朝南,高位懸坐,其下幾階,太子劉盈恭敬地昂首坐立。

  群臣到位以後,按照文左武右,文官頭戴進賢冠,身著袀玄朝服,腰佩綬帶,以綬帶和印區分等級;武官頭戴貂蟬冠,身著大紅色朝服,同樣以印綬區分等級。

  到達了指定的位置後,群臣對著漢帝拱手大拜道:「皇帝萬年!」如此拜了三拜,漢帝回道:「免禮!」

  眾臣才回到旁邊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見群臣坐定,漢帝將軍報由宦者遞下,傳閱群臣。

  只見軍報上悍然寫道:「燕王臧荼謀反,兵二十萬,攻代郡。」

  漢帝道:「燕王謀反,朕不得不前去平亂,朕決定不日出征,你們做好準備吧!」

  蕭何出列道:「不知陛下出兵幾何?要帶哪些將領呢?」

  漢帝道:「朕欲出兵二十萬,同時詔令楚王和趙王,各領兵十萬,隨我出征!」

  有大臣道:「陛下!只是一個小小的燕王,何故動用如此大的動作,依照臣看,不如派一大將,領兵出征就好,何必大王親征?況且,楚王一向聽調不聽宣,陛下親帥,風險極大啊!」

  漢帝怒道:「看你說這話,就知道是一個酸儒,嘰嘰歪歪什麼?朕說了,即刻出征,還要親征,怎麼?有意見?」

  大臣不敢回話,只得俯首帖耳,漢帝見狀,沒了興趣,轉頭說:「張良、樊噲、灌嬰、周昌、陳豨等人隨朕出征!」

  群臣回答道:「喏!」

  漢帝擺了擺手,宦者示意高喊道:「退朝!」

  見都要離開了,漢帝叫過太子劉盈:「你去將張良和蕭何給朕叫回來!」

  劉盈領命而去,截住了準備出宮的蕭何和張良,領著二人前往偏殿。

  「伱們知道為何朕要大動干戈嗎?」

  蕭何思索後道:「莫非陛下是想要一石二鳥?」

  劉邦點頭道:「正是!」

  張良也想到了,急忙對劉邦道:「可是因為白國?」

  劉邦點頭,張良道:「白國可不能輕易攻打啊!一旦做錯一步,就會導致白氏與我漢朝分心離德啊!」

  劉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朕前幾日做了一個夢,夢到朕的塌前有一株樹木,甚是礙眼,上下塌都需繞行,且還抵擋住了陽光,如此阻擋之物,不剪除它,難道還要等到他不斷成長,最終占據朕的床榻嗎?」

  張良知道劉邦的意思,只好說道:「可是白國不能靠武力解決啊!」

  劉邦道:「朕知你之意,但是解決白國又不能放棄使用武力不是嗎?就算白王主動放棄爵位,融入大漢,但是他手底下的士卒和大臣也不會同意的不是嗎?而朕的武力威脅不就給了白王放棄軍隊的藉口嗎?」

  張良默然,劉邦繼續道:「天下已經亂了很久了,大家都希望穩定下來,朕也不願意輕動干戈,但是這些問題朕不解決,朕的兒子也要解決,如今朕還活著,還能壓制住那些諸侯和功臣。

  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憑藉太子的威望,和足以壓制他們,到那時還不是要用武力解決?這種問題,宜早不宜遲啊,朕實話和你們說,不消除諸侯王,朕不會安心,大漢也不會安心的。」

  張良知道劉邦是對的,但是他也知道不能無故起征伐,說道:「可是白國並沒有違反道義,我們沒有理由啊!再說了,白氏的名聲冠絕天下,貿然覆滅他們,只會讓天下人不信任朝廷,尤其是白氏在儒家和墨家的地位,到時候,說不定會適得其反。」

  劉邦思索後道:「朕無法忍受白氏持有不受朝廷監督的軍隊,但是可以讓他們在軍隊中施加影響,這也能提高漢軍的戰力,而且必須要去王位,沒有軍隊的白氏,才是大漢最親密的合作夥伴。」

  張良不斷踱步,最後道:「依照我對於白氏的了解,如果有一定的外力壓制,白氏可以一定程度上接受這種條件,但是攻打白國的理由呢?」

  劉邦道:「你知道朕為何要詔令韓信隨軍嗎?」

  張良搖頭,旁邊的蕭何解釋道:「莫非陛下是想要韓信以報仇的理由,壓制住白國大軍?」

  劉邦笑道:「正是!」

  張良道:「這確實可以勉強算一個說得過去的,而且只要進攻了白國,白王一定知道陛下的用意,我們只需要體現出我們最大的誠意,以及展示我們與秦朝的不同之處,相信白王的牴觸力度會小上不少!」

  劉邦撫掌道:「那就這樣,具體的細節,等擊潰了臧荼再細細布置,不過啊,子房要將細作工作做到前面啊!」

  張良拱手道:「遵命!但是臣請求先行前往白國,以尋道訪友之名,探查白國辛秘,一個臧荼,陛下和楚王足以!」

  劉邦同意了。

  十一月

  二十萬漢軍和十萬趙軍以及十萬楚軍匯聚南皮,漢帝親自登壇作誓,列數臧荼的種種罪狀,然後焚毀,敬告上天,以此展示此次攻伐的合理性。

  而漢軍麾下的將領士卒在聽到,燕王臧荼是破壞自己嚮往安定平和生活的始作俑者後,各個都對其充滿著深深地怨恨和不滿。

  大軍出征,劉邦命令韓信和張敖率二十萬本部兵馬向西經過常山郡求援代縣,自己親領漢軍二十萬,向北直撲燕國國都薊。

  臧荼得知劉邦出兵四十萬,分兩路行進,有些慌張,眼看代縣就要攻破,但是如果國都沒了,己方軍心一定會大潰,而若是回軍和劉邦對戰,雙方都是二十萬,說不定有一搏的機會,於是撤軍回師薊。

  旬月

  漢軍兵臨薊下,燕軍也準時回師,雙方在薊西,於延水東岸大戰。

  由於漢軍背後有半個天下的力量支持,裝備和訓練高上燕軍不止一倍,且都是常年在外作戰的老兵,而燕軍雖然久居苦寒之地,士兵多有勇猛之氣,但是裝備匱乏,大兵團作戰經驗不足。

  沒有意外的,燕軍被漢軍打得大敗不已,甚至連回城的時間都沒有,臧荼本來還想跑,但是被夏侯嬰率領精銳漢軍騎兵,追擊斬殺,但是其子臧衍,成功跑了出去,往北投奔匈奴而去。

  因為燕地距離大漢的統治中心太遠,為了防備北方匈奴,漢帝改立自己的密友、太尉盧綰為燕王,都薊;改封魏王韓信為代王,都平邑。隨後撤軍巨鹿城,大軍就此不動。

  再看張良,自從得令漢帝的密令,一路緩慢的前行,給人一種隨意的感覺,進了白地,先是前往朝歌拜見白王卿,對其說:

  「昔日在下於白氏書谷讀書時,查閱浩瀚書簡,除了復興韓國和張氏所要用的謀略之書外,最喜道書,特別是老莊之學,心甚嚮往,如今天下基本安定,我想要前來白國,尋仙問道,希望大王准許!」

  白卿笑道:「子房不必多禮,世人皆知白氏學儒墨,每代多有賢人儒者著書立說,甚至只知道白氏內部派系大致分為儒墨兩派,但是鮮有人知道,我白氏還是老莊之學的集大成者和發揚者,這都是因為那些道者喜歡清靜的原因吧!

  如今子房能從眾多書簡中得道,看來子房的修道資質也是上上之選啊!」

  張良謙虛,白卿繼續道:「說起來,自從秦始皇二十九年,你與子良前往白氏小村至今已經有十六年了吧!」

  張良笑著道:「算起來的確如此!」

  白卿追憶道:「當年寡人也只是一個二十四歲的小子,你和子良也是剛過及冠之齡,我們都因為家族之仇走上了蚍蜉撼樹之路,如今寡人已到了不惑之年,你和子良也跟我差不多,寡人雖貴為王爵,卻也十分珍惜當年三人在那裡互相討論,針砭時事,讀書練武的時光,每每想到,仿若夢中一般。」

  張良道:「是呀!當年我等三人,雖然聚在一起不過一兩年,但是我也認為與大王、子良相聚的那段時光,是那時我唯一能放下報仇之心,輕鬆無比的時間。可惜時光荏苒,再也回不去了啊!」

  白卿笑道:「好在我們都完成復興家族除去暴秦之仇,也不枉先祖對我們的期望了。」

  張良道:「如今天下初定,我也想去探訪昔日舊友,解決了紅塵之事,等過段時間,再去尋仙問道,徹底放下。」

  白卿道:「那好,如今王彰正在城外軍營督練士卒,我與你一道手令,你可自去。」

  張良行禮道:「多謝大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