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血戰蔚山(二)

  蔚山之戰。【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sto55】

  名將、強兵,一應俱全。

  反觀敵人,縷縷出現差池,只有楊鎬抓住其中一個機會,就可以奠定勝局。

  但結局卻令人失望。

  這位經略使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私心,誠然,很多明軍將領都有私心,提督麻貴有、上一次出征的李如松有,宋應昌也有。

  壬辰倭亂時,大家一邊抗倭,一邊就利益分配一事,鬧得天翻地覆。

  只不過,聰明人知道權衡利弊,分得清輕重緩急。

  李如松安排遼東軍搶功勞不假,但攻平壤時,沒有絲毫猶豫地倚重了南兵,直到大勢已定,才搞小動作;

  宋應昌是南兵的靠山不假,誣告、誇大其辭,種種手段向朝廷檢舉檢舉李如松,但真到了跟倭子戰鬥時,糧草軍餉、彈藥火炮,從無剋扣。

  因為有一種東西比私心更加重要,就是大局。

  楊鎬有大局觀,但不多,且私心始終凌駕其上,

  他一心想要扶持好兄弟李如梅,所以強令毛國器打到一半撤回來,放棄最佳攻城時機。

  當然了,如果要從歷史方面評價這個人,就這場戰役而言,仍有太多可數落,因為那些事情尚未發生,陸離也會設法阻止它們出現。

  說起蔚山之戰,可能大部分人會陌生,至少在特意了解之前,扮演者皆不清楚。

  但說起薩爾滸之戰,一定有太多人扼腕嘆息,這是明朝輸掉國運的一戰,而總指揮仍是楊鎬。

  不過,作為遼東軍總兵,既得利益者,陸離不願意批判楊鎬,只是位南兵感覺惋惜。

  在提到這個階段的南兵時,如果出現戚家軍字眼,不是說:得戚家軍真傳,就是有戚家軍的底子。

  因為,真正成建制的正宗戚家軍已經徹底沒了,以一種悲哀的方式,結束了戰場生涯。

  沒倒在韃靼人的鐵蹄下,也沒有死在倭刀、倭銃下,卻被他們浴血保衛的大明朝廷,以這樣一種無恥的方式虐殺。

  那是壬辰戰爭結束之後,三千多名戚家軍戰士回到駐地,可朝廷先前答應的錢糧與賞賜,遲遲沒兌現。

  每月三兩六錢銀子。

  年俸約四十三兩。

  皇帝興致起來,蓋些什麼,都比這個用的多。

  從死人堆里爬回來,卻什麼也沒有,不說獎勵,連俸祿都沒有,讓人怎麼活?拿什麼養活妻兒老小?

  將士們當然要討說法!

  然而,新任的薊鎮總兵王保卻耍了花招,把所有功臣騙到演武場列隊,接著就把臉一翻,擊之!

  早已躲藏在附近的北兵,向未有防備,手無寸鐵的戚家軍,舉起了弓箭、火銃、屠刀和鐵炮。

  最終,戚家軍最後的血脈,三千三百多人被殺,景象慘不忍睹,在御史馬文卿和兵部尚書石星顛倒黑白的運作下,王總兵竟然成了平定叛亂的功臣。

  參與此事的文武官員們,毫無例外,各個升官發財。

  中原王朝歷來就有這種傳統:

  黨爭。

  唐有牛李二黨,宋有新舊二黨,明朝則更加多,閹黨、東林黨、南北之爭。

  歷代君王都清楚危害,有血淋淋的歷史為鑑,但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到的教訓就是,人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大戰之前,陸某人望著星空感慨,遼東軍其它將領則匯聚在李如梅的大帳中,忙著分功。

  而島山城就沒那麼平靜了。

  加藤安政、鍋島直茂,以及淺野幸長等倭將、大名,也在商量事情,明軍如此聲威,這麼苦守下去,絕對會城毀人亡,得想辦法通知加藤清正。

  眼下,他本人並未待在島山城,而在西生浦。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有個叫木村賴母的小頭目自告奮勇,淺野幸長便主動讓出胯下坐騎。

  前不久的那個晚上,他能夠在三千南兵的追殺下,從彥陽城逃到島山,一半是因為麾下武士悍不畏死的護送,一半就是因為這匹馬。

  木村上了馬。

  與之一同出行的還有五人,它們從不同方向嘗試突破,提升概率,並擾亂明軍的注意。

  其中有一個嘗試從陸離的防區經過,結果被輕鬆捉拿,送去通譯那裡嚴加拷問了。

  最終,確實只有木村一人,憑藉著出色的騎術,從一個防守不算嚴密的陣營中闖了出去,一路朝著西生浦狂奔。

  西生浦。

  養好傷勢的加藤清正一聽這個消息,發出一聲長嘆,起身就要出發。

  四周,家臣與幕僚紛紛勸阻,直言明軍數量太多,己方寡不敵眾,索性放棄蔚山,專心鎮守西生浦。

  而加藤清正一口回絕。

  在他出征之前,淺野長政認真囑咐、懇求,要其好好照顧幸長。

  如果見死不救,加藤是決計不好意思回國。

  於是乎,加藤清正點齊五百兵馬,備好糧食,穿好鎧甲,就登上戰船循太和江開赴島山城。

  兵少意味著隱蔽。

  此外,他這副姿態令近臣們隱隱覺得,似乎是有把握守住蔚山。

  另一邊。

  聯軍開始對島山城發起第二次攻擊。

  經過一次調整,城內的倭軍已從昨日初戰的混亂中恢復過來。

  守城有了法度。

  畢竟,加藤清正不在,還有鍋島直茂這個老將,再加上島山城本來就險峻難攻,縱使聯軍人多勢眾,一時間竟然難以獲得突破。

  連戰了大半日,居然連三之丸都沒能突破。

  因為陸離在佯攻。

  西北軍也在佯攻。

  說句玩笑話,戰場目前是由太子爺李如梅來掌控節奏。

  不可否認,他是一員猛將,可惜能力還不夠。

  北上之上,負責觀戰李朝將領這般記載:

  賊壘甚靜暇,寂無人聲,城上不設女牆,環五面為長廊,守兵悉在其內。外兵若至城下,則鏡丸亂發如雨。

  由於事先在學校內模擬過戰事,陸離和潘明等人都清楚,這是典型的倭國式守城法。

  眼前這島山,是加藤等人築造,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無比熟悉,故而防禦力方面有了不小的加成。

  除卻來自精英一班的扮演者,其它將領,不管來自哪裡,都從未正經打過倭城,對戰法極不熟悉,以致於死傷慘重,卻收穫極少。

  奈何在楊鎬認清形勢之前,李如梅依舊是主攻,他不禁有些著急。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