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血戰蔚山(一)

  妖魔、國運存在的世界。【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sto55】

  普通人力能扛鼎、夜可視物已是尋常,不過大軍攻城,還是喜歡在黑夜之中進行,並藉助道術的力量,布置迷霧、暴雪之類能夠隔絕視線的陣法。

  天還沒亮。

  擺賽已經率隊殺到了島山城下,看陣勢,大約有千餘人,很是自信。

  如今,攻守之勢易位。

  明軍將士先是用火箭、各類火炮亂射城樓,把倭軍驚擾起來。

  鎮守加藤安政惟恐城牆被靠近,當即選擇派軍出擊,有種主動應戰的意思。

  奈何倭軍沒有大將帶隊,接著,兩軍稍稍交手,擺賽便親手殺了四名小頭目,試了試水,見好就收。

  加藤安政在城頭觀察了一下,也就一千來人,喃喃道:「不到兩千人也敢單獨攻城?」

  「出擊!」

  守城不能在士氣低落的情況下硬守,於是乎,他決定先打掉明軍銳氣,當即帶著三千精銳追了過去。

  由於擺賽麾下的將士都是草原人,慣於騎馬射箭,馬種又比倭馬好,很快就將他們甩掉。

  這時候,加藤安政突然察覺自己有些上頭,追擊得太遠,已經離開了城頭鐵炮的射程。

  「撤!速撤!」

  話音剛落,斜里晦澀的黑暗中,突然殺出一彪人馬,兜住了日軍後路。

  負責隨時支援的楊登山到了,有他和麾下的兩千騎兵在,本來已經快要逃走的擺賽不再逃跑,當即下令掉頭,來個前後夾擊。

  在詭異的黑暗中,倭人只覺得喊殺聲四起,瞬間驚慌失措,生怕客死他鄉,像是無頭蒼蠅般亂竄。

  反觀配合默契的明軍,個個生龍活虎,倭人卑劣不假,可它們的項上頭顱值錢。

  要是能夠積累十顆,保管班師回朝後,能受封九品散官,以及足夠娶妻生子的銀錢賞賜。

  一方挖空心思想逃跑,一方帶著誓要將倭軍全部殲滅的念頭,場面呈現出一邊倒的形式。

  可惜,楊登山與擺賽配合默契不假,一個引誘,一個悄悄將麾下騎兵帶到側翼,可個人實力方面,並不能對加藤安政造成碾壓。

  最終讓他帶著約莫兩千人殺出重圍,只留下近千待在戰團外圍,本身戰鬥力就不怎麼行的武士,接受來自明軍的屠戮。

  戰後清點人數,能夠找到全屍的倭子足有九百多人,這還不算那些被打碎,無法拼湊的。

  開門紅!

  沒有趁機拿下倭軍大量加藤安政,屬實令人惋惜,但提督麻貴依舊覺得這是一場大勝,意義重大。

  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宣大西北軍獲得了首場勝利,斬首千餘級,嚇退倭軍大將加藤安政!

  一場洋洋灑灑的請功信,被火速送往漢城,那裡有朝鮮王李昖、總督邢玠,他們會知道如何做。

  接下來兩天之內,西北軍一直在立功,遼東軍偶爾打打下手,少量混在其中的南兵,直接就是無所事事。

  畢竟,眼下這些戰鬥屬於撿功勞,等到了攻堅戰,啃硬骨頭的時候,就該上了……

  反正李如梅是這麼想,這個身材跟他兄長李如松一樣魁梧的男人,時不時來找陸離抱怨。

  不過三天以後,情況變得微妙起來——楊鎬抵達蔚山。

  經略使壓提督一頭。

  而整個半島戰場,能夠壓住楊鎬的人只有邢玠!

  這位鐵桿遼東軍團支持者,將大營設在了島山北面的一座山峰上,以便包括同行者權慄等李朝大將在內的人,可以隨時俯瞰整個戰局。

  當楊鎬聽到擺賽、楊登山立了大功,起初心中有些欣慰。

  隨後,又惱怒。

  能讓倭軍受挫,作為明軍一線總指揮,他自然高興,早一天把倭人趕下海,多殺一個倭人,功勞就大一分。

  為何惱怒,自然是因為立功的兩員大將,全是麻貴的人,且一直吃獨食,沒讓遼東軍得初勝也就罷了,後面竟然還不用!

  誰不知道,他楊鎬和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當年在遼東是過命的交情?!

  這次特意指定李如梅來半島,就是指望李如梅能夠多立戰功,回國以後,好讓李家的聲望再上一個台階。

  正因為如此,提督麻貴的好日子到頭,楊經略使有令:

  諸軍向前,拔掉島山城周圍的釘子,為總攻創造有利條件。

  先前細作探查到的幾處日軍營寨,其實是加藤清正打算互為犄角之用。

  如今,明軍兵分三路,左路軍攻打島山西側——伴鷗亭。

  中路繼續攻擊島山城,牽制兵力。

  右路進攻太和江面的倭軍水營。

  閒了這麼久,陸離終於可以活動一下了,可本人依舊沒有出手,坐下黑鬃馬、牛魔,殺得那叫一個暢快。

  有時候,不需要自己親自動手,也能體會到戰鬥的快感。

  【主要是陸離找不到有價值的對手,索性看看黑鬃馬與牛魔各自的戰鬥力,以及特點,有哪些地方尚有不足,需要進行補強】

  不遠處,大將軍炮、虎蹲炮,乃至火箭,轟得地動山搖,讓倭子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口徑即正義。

  戰場上空,硝煙瀰漫。

  倭人的火炮遠不如明軍犀利,雖說也發展了幾門大威力火炮,但射程是短板。

  陸離眼尖,看到有大筒,也就是大批量裝在水師戰船上的那種武器,當即下令,繼續火炮平推。

  這玩意兒有補充。

  這次打完了,用不了多久,就會很快補給過來。

  而其它將領雖然有節省炮彈的打算,但卻不算多,都是管它三七二十一,先轟上一陣子再說。

  正如楊鎬所料,計劃非常順利。

  一群小規模的城寨而已,比起島山城,以及明軍的重炮集火,堪稱一無天險,二無堅固城牆。

  短短一天時間,便悉數被士氣高昂的明軍打碎。

  倭人武士要麼死硬抵抗,被炮彈炸死、被明軍、妖魔殺死,要麼僥倖逃回到島山城,縮在這個大龜殼裡面。

  陸上全面開花,唯獨水路不順利。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明軍水師仍駐留在本土,尚未抵達半島,先前聯軍引以為傲的李朝水師,能夠在海上、江面跟倭軍打得有來有往的同時,取得一場場勝利。

  如今……權慄食言,李舜臣根本沒有趕來支援,因此,遼東大將李芳春,麻貴麾下心腹解生打破太和江倭軍水營後,嘗試沿江而走,朝著島山城的水路通道殺去。

  結果倭軍以逸待勞,集中大量火器,朝著下方不間斷轟擊,明顯彈藥儲備並不低,再加上地形優勢——

  太和江和島山之間並非天然通道,而是倭子強征奴隸人工挖掘的運河,河道相對較窄,哪怕火炮精度不高,也能夠造成極大的威脅。

  正因為如此,李芳春與解生兩人,只是稍微試探了一下,便退回本陣,畢竟這屬於超額任務,接下來只需做好本職,將水道封鎖,確保裡面的人不敢從此處逃跑即可。

  山峰之上。

  看著在自己的指揮下,倭人非死即潰,楊鎬在北山揚鞭長笑。

  陪同觀摩的李朝將領紛紛表示祝賀,這正是他們所期望看到的景象,明軍打得越激進,倭人敗得越快,他們就可以更早收復失地。

  換而言之。

  明軍就是李朝手中最鋒利的刀,只是這把刀有自我意識,必須想辦法哄著它,而且時刻擔心,這把刀離開自己。

  介時,整個李朝就會再度被倭人光臨,任人宰割。

  眾多將領的吹捧下,楊鎬倒沒有飄,收斂得意,很沉穩的回應道:

  「一場小勝而已,等我大明天軍拿下蔚山,拿下後面的西生浦與釜山,再歡欣鼓舞也不遲。」

  說完豪言壯語,他朝著下方看去。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張大儒手書被氣機引燃。

  身為文官,既然敢親上前線,那必然是有手段傍身。

  隨著遠望,楊鎬的臉色登時就變了。

  左右兩路攻破倭軍營壘之時,本該最沒有存在感的中間那一路,不僅完成了本職工作——

  牽制島山城的倭軍。

  而且,還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萬明軍之中,超過三萬是北方軍團,分遼東、宣大兩個派系。

  南兵天然被排擠。

  總兵吳惟忠帶領三千浙兵去外圈,阻擊可能從梁山方向趕來支援的倭軍。

  但為了不落人口實,楊鎬和麻貴還是安排了些許南兵,參與大合戰。

  游擊茅國器、陳寅。

  兩個人都是南兵一系的將領,率領著一千多浙兵,有戚家軍的部分老底子。

  故而,這支部隊在抗倭這件事情上,從未讓人失望過。

  本來楊鎬的意思是,隨便牽制一下,讓南兵上去亮個相,以免將來有什麼不好的說法傳出來。

  結果,浙兵太厲害,尤其是在抗倭這件事上,戰鬥力能夠憑空增加數成。

  在茅國器、陳寅二將的率領下,硬生生把佯攻,變成了正面進攻,千餘浙兵,宛如最鋒利的匕首,刺向狠狠扎向倭軍的大動脈上。

  真·一鼓作氣!

  佯攻?

  不,仰攻!

  兩將實力強悍,在軍陣加持下,直接突破了四丸和三丸。

  所謂「丸」,類似於曲輪。

  在倭國,一座用作戰爭的城池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多重區域嵌套而成,本丸位於最核心。

  其中,每個區域都以曲折狹長的迴廊與城牆隔開,從上空俯視,島山城其實就是個梯郭式的結構。

  四丸呈現出樓梯那種姿態,越往裡面攻,地勢就越高,使入侵之敵,始終處於居高臨下的打擊之中。

  而位於最外層第四丸只建了一半,要是明軍再來晚一點,加藤和鍋島兩家絕對可以修到第五丸。

  游擊將軍茅國器和副將陳寅,悍不畏死,撞入四丸以後,直接領兵幹掉了六百多名嘗試逃進城裡的倭子。

  倭軍見最外層的那一丸被破,心中大駭,生怕後面有源源不斷的明軍殺上來,不用各級指揮官招呼,紛紛調轉銃口、炮口。

  見狀,二將直接硬頂上去,冒著彈藥、冷箭,又是一陣廝殺,隨後便朝著更深處的二之丸、本丸衝去。

  已經拿下兩丸,再拿下兩丸,島山城的核心就暴露在大軍眼皮子底下,集合優勢兵力,全力刺上去就行!

  茅國器看了看身後殺氣騰騰,並未掉隊的士卒,決定繼續沖!

  有那麼一刻,他想到了戚繼光、戚少保,想到了俞大猷。

  三尺雕弓丈八矛,目底倭奴若蚍蟻!

  突然,身後鐺鐺響起了鳴金聲。

  鳴金,收兵!

  衝到了這裡,死了多少弟兄,怎麼能撤呢?

  所有浙兵腦海中都浮現出這麼一個念頭,他們還能往裡面殺!

  傳令兵氣喘吁吁,幾乎是吼出聲來:「經略使有令!不可輕進!」

  「隨便割點腦袋,撤兵!」

  後面一句話聲音明顯小了許多。

  士兵不懂裡面的彎彎繞繞,茅國器不可能琢磨不出來,否則,他也當不上游擊,問題出在「他們立功了」「可能會立大功」。

  事實正是如此。

  南兵如此猛,照這個勢頭,他們絕對可以打到本丸,看到倭軍真正的城牆,要是運氣好,再猛一點,攻上城頭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是潑天大功!

  倭人稱其為:一番乘。

  明軍則是:先登。

  自古以來,就受看重,值錢得很!

  怎麼可以讓浙兵拿到呢?

  星夜疾馳,率領遼東軍團來支援的李如梅怎麼辦!

  基於此,楊鎬搞了這麼一手,為了安慰,讓他們割點首級算戰功。

  「軍令如山。」

  看著面前的二之丸,茅國器仿佛看到了倭軍真正的城牆,嘆息道:

  「撤。」

  經略使北人。

  提督北人。

  大勢不可逆。

  浙兵沖在最前線,而其它各路已經輕鬆拿下目標,他們一退,這個階段的戰略任務便是完成了。

  守二之丸的倭人武士暗自鬆了一口氣,看著遠去的背影,根本不敢去追。

  雖然這麼做不地道,但南北之爭,歷來如此,給了幾句口頭嘉勉,楊鎬承諾,自己記下了他們今日奮戰之功。

  隨後,一直處於不上不下,尷尬境地的遼東軍團被提了上來,所部營壘,齊齊向前挪動。

  頭功!

  島山城外的所有倭軍防備盡失,遼東軍團只要一鼓作氣,把硬骨頭給啃下來就行。

  楊鎬真做到了極限。

  為防止南兵再有什麼逆天之舉,搶風頭,他甚至特意將其中一部分連夜調去守江邊,說是防止敵軍水路來襲。

  餅送到了嘴邊,李如梅能輸?

  率部前移,即將參加血戰的陸離知道,沒有扮演者參與的情況下,李如梅率領的遼東軍團輸了。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