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拜帝師,任管學副大臣,兼校長,新政教育改革加速

  第169章 拜帝師,任管學副大臣,兼校長,新政教育改革加速

  李奇維從紫禁城出來後,便去吏部掛了號,正式成為大清的官員。

  辦理手續時,他倒是沒有遇到什麼不開眼的人上前挑釁。

  當官的都是人精,沒有利益衝突,誰也不會主動找事,給自己樹敵。

  萬一惹到不該惹的人,只能回家種地去了。

  李奇維這個管學副大臣,名義上統管全國所有學校。

  但是目前由於各省都處於新式教育改革的初期,情況混亂,難以集中管理。

  所以,在他的建議下,他的職務得到調整。

  管學大臣張百熙主管京師大學(已改名)的改革事宜,而管學副大臣李奇維則主管廣東大學的改革事宜。

  按照李奇維的提議,廣東大學將是一所完全借鑑西方的新式大學,必須要一個有經驗的人擔任校長,人選不言而喻。

  所以,李奇維剛剛來到京師,馬上又要返回廣東了。

  他將以帝師的身份,以管學副大臣的職位,兼任廣東大學校長。

  北有京師大學,南有廣東大學。

  這兩所大學將會是清朝大學教育改革的領頭羊,發揮出模範作用。

  而李奇維本人,則成為了當前清朝教育領域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1903年6月1日,清政府下令加快新政的改革力度。

  其中在教育領域,幾乎全盤按照李奇維的綱要實施。

  但是取消科舉和成立學部等事,茲事體大,影響國體,故還在商議之中。

  當然這只是官方的通告,真實情況是大佬們的利益劃分還沒有達成一致。

  畢竟這一次改革,可能會陸續成立陸軍部、商部、學部等好幾個中樞機構。

  尚書侍郎等主官由誰來當,不是幾天就能確定的。

  這裡面涉及到無數的利益、人情、權謀、布局等等。

  然而這一切都和李奇維無關了。

  當他帝師的身份公布後,頓時在朝廷及民間引起軒然大波。

  百官們頓時就傻眼了。

  尼瑪,什麼情況,這小子剛回國,只見了皇上一面,就成帝師了?

  雖然是教授西學的老師,在清朝的傳統體系里地位較低,但那也是實打實的帝師啊。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得到這種崇高的身份。

  京師南苑,武衛右軍軍營。

  袁世凱看著手中的《京報》,上面的消息讓他感覺不可思議。

  怪不得李奇維不願意當自己的顧問,原來是被皇上看重了。

  他的心中感嘆,幸好李奇維一心鑽研教育,要是有了其他心思,自己可能就要睡不著了。

  當前清朝的局勢雲譎波詭,但是袁世凱卻從中發現了一絲天機。

  他在慢慢積蓄力量,不會暴露出自己的野心。

  當李奇維和大哥李伯開告別時,他說了一句: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兄弟倆通過眼神交流,沒有繼續多言。

  等到李奇維回到廣州後,周子余等人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去一趟京師,回來就是帝師了。

  這種聖眷,簡直讓所有人嫉妒到發狂。

  李奇維非常淡定,笑道:「只是教授皇帝西學知識而已,和翁同龢那種真正的帝師可沒法比。」

  他口中的翁同龢乃歷仕咸豐、同治、光緒的三朝老臣,並曾是同治和光緒兩位帝王的老師。

  位至戶部尚書,入軍機處,參與內政外交。

  然而因為他支持百日維新,幫助光緒起草「定國是詔」,被慈禧勒令開缺回籍,革職編管,永不敘用。

  如今翁同龢正在老家常熟養老,真實歷史上,明年就會去世。

  可見,帝師也不是那麼好當的,皇帝倒霉,你也得跟著倒霉。

  二哥李仲星更是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他為官好幾載,別說皇帝了,哪怕是總督都沒有見過。

  而自己這個三弟,都已經是帝師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太大了。

  「三弟,以後你可得提攜二哥我啊。」

  「在皇上面前為我美言幾句。」

  李奇維哭笑不得,「二哥,我跟你可是兩個系統,八竿子打不著。」

  「除非伱改班到教育衙門內,我能幫你操作操作。」

  李仲星一聽,那還是算了,他對教育沒有興趣,就喜歡做行政管理。

  他的夢想就是能當一省的布政使。

  李奇維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二哥,你放心,將來也許你能當比布政使還厲害的官。」

  李仲星一點不相信,「好,那我就借你吉言。」

  接下來,李奇維正式開始屬於他的工作。

  教育新政改革後,在李奇維的建議下,省一級成立了新的主管教育的部門:教育使司。

  至於府、州、縣,則設立「勸學所」。

  目前清朝還是以辦大學為主,而大學都是以各省的名義成立,因此地位崇高。

  本來,李奇維提的是教育廳,但是朝廷沒有同意。

  督辦政務處認為這個稱呼與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不協調,故改為教育使司。

  真實原因則是奕劻等旗人,看李奇維非常不爽,覺得這小子最近風頭太盛,想打壓他的氣焰。

  本來大家都是慢吞吞地在搞新政。

  你倒好,上來寫了那麼多字的奏摺,又是數據,又是邏輯的,搞得就你一個人是為朝廷著想的忠臣。

  現在太后再訓斥他們辦事不力時,有了李奇維這個標杆,理由就更充足了,百官有口難辯。

  在後世,李奇維就是典型的奮鬥逼。

  所以,大佬們有的不喜他。

  不過,還是有不少人支持李奇維的。

  有了教育使司後,原本的學政被取消,改稱教育使。

  並且教育使不再是中央直接委派的差使,而是有了自己的直屬官,下設部門。

  換句話說,教育使成為地方官了。

  因為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使不是布政使的下屬,兩者是平級的。

  可見清朝對於教育改革的重視。

  因為在李奇維的教育改革綱要里,教育使需要承擔的任務實在太多了,一個人不可能忙得過來。

  所以教育使必須有自己的手下和辦事機構。

  官場本來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有新的官職了,相當於競爭變小了,那些等候實缺的候補官員當然高興。

  當李奇維來到廣東教育使司後,立刻就受到了于式枚的熱情歡迎。

  如今的于式枚,乃是第一任廣東教育使,手下有人,上頭有撥款。

  他真正體會到當官的感覺了。

  「李大人,幾日不見,你竟然成為帝師了。」

  「真是讓老朽汗顏啊。」

  李奇維笑道:「學台,這裡又沒有外人,你我二人可不要見外。」

  「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就喊你一聲老哥,怎麼樣?」

  于式枚喜出望外,能跟帝師稱兄道弟,這份榮耀對於讀書人而言無法想像。

  雖然他不敢當眾叫李奇維老弟,但是私底下就無所謂了。

  他已經認清了李奇維的人品,絕不是那種背後反手一刀,舉報自己對皇上大不敬的人。

  不然的話,他一個小小的教育使,敢稱呼帝師為老弟,恐怕是嫌命長了。

  「奇維老弟,你真是我的福星啊。」

  「這才多久,曾經沒人要的學政,竟然變成香餑餑了。」

  「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我,有的人還在翰林院當編修呢,我已經成為主政一方教育的父母官了。」

  于式枚是真開心,連老弟這個稱呼都出來了,全然不顧他比李奇維大了二十幾歲。

  李奇維拱手笑道:「還得感謝於老哥幫我遞奏摺子,我才有機會被皇上召見。」

  于式枚假裝撇嘴,「誒,老弟過謙了,你的那份摺子可謂是一鳴驚人啊。」

  「太后和皇上都讚不絕口,可見老弟你學富五車,大有可為啊。」

  「不知學部一事,老弟你了解多少啊?」

  李奇維無語,第一次見于式枚時,對方還是挺兩袖清風,高風亮節啊。

  怎麼現在立馬成官迷了。

  他哪裡知道,于式枚之前是沒有出路,只能得過且過。

  如今有了機會,自然滋長了向上爬的欲望。

  而教育使再往上,必然就是在新成立的學部中任職了。

  「老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學部成立這麼大的事,我怎麼可能知道,那都是朝堂上大佬要考慮的事情。」

  「我看老哥你還不如老老實實把廣東的教育搞好,到時候拿成績說話,當個侍郎都沒問題啊。」

  于式枚頓時尷尬,笑了笑,「那是,那是。」

  「不過還得麻煩老弟你幫我辦新式教育啊。」

  「說實話,你的摺子我反覆研究過了。」

  「雖然方法描述的很詳細,但我還是有點不放心。」

  李奇維笑道:「老哥,放心,皇上讓我兼任廣東大學的校長,並且有絕對的管理權力。」

  「我準備讓你擔任副校長一職,不知老哥是否願意?」

  于式枚頓時張大嘴巴,「願意,願意,我求之不得啊。」

  能跟在這樣一位西學大宗師後面,什麼樣的大學辦不好?

  到時候他于式枚說不定能成為西學第二人呢。

  李奇維也是微微一笑,他把于式枚拉過來就是當苦力用的。

  他自己的重心肯定是黃埔理工大學,以後沒有多少時間放在廣東大學上。

  不如把于式枚培養出來,幫自己分擔壓力。

  還能博得其他教育使的好感,何樂而不為。

  自己以後肯定是要主管全國教育的,如果每個省的教育使,都對自己馬首是瞻,還怕辦不成事嗎。

  如今他奉命主持廣東大學的新建與改革,肯定是要做出一番成績,才能取得滿清的信任,放手更大的權力給他。

  所以,李奇維會不遺餘力地把廣東大學辦好。

  同時,還能為黃埔理工大學積累經驗。

  要知道,目前為止,所有的計劃都是存在於紙面上。

  李奇維也不知道真正教學時,是不是會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問題。

  而廣東大學,就是他的試驗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