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會教

  張師傅是這樣教常不為和權太煥的:先教他倆這台鏜床怎麼保養,怎麼擦,然後教他倆鏜床怎麼開,怎麼關,怎麼用,應該注意什麼。

  然後張師傅認真的檢查兩個人是不是真的會操作使用鏜床了,直到兩個人都能熟練的操作、使用、擦拭、保養鏜床之後,張師傅就撒手不管了。

  真的就是撒手不管了,啥都不管了,你幹啥他都不管了。

  看別的徒弟都是師傅告訴該幹這個了,該干那個了...把徒弟指使得團團轉,弄得手忙腳亂手足無措的不可開交,而他倆呢,則是願意幹啥幹啥,想幹啥幹啥。

  就這樣子,可到底應該幹啥呢?

  倆人就是一個蒙圈哪!真不知道該幹啥呀!當然了,還是常不為心眼兒多,就告訴權太煥:咱倆就看著師傅幹活。

  權太煥比常不為小兩歲,又是朝鮮族人,進了工廠比常不為還蒙圈,所以常不為說啥他就聽啥。

  倆人就天天看著師傅幹活,有時候常不為想幫師傅整點啥啥的,還讓師傅揮手攆一邊去了還。

  那就繼續看著師傅幹活。

  鏜床,主要是加工各種孔,要求的精度很高,基本上都是要鑲軸承用的。

  軸承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是一個精度很高的工業用品,是很嬌貴的一個零件,如果是特別精密的軸承,那個誤差簡直都不能夠用一般的測量工具進行了,得用光學儀器測量。

  所以,這個軸承,往哪個軸承座里安裝的時候,不能太緊,太緊了軸承外環會收縮,就會壓迫滾珠不能正常的轉動了;但也不能太松,太鬆了軸承外環容易跟著轉動,就會發生機械事故。

  那麼這個軸承的外徑和軸承座的公差要多大才行呢?這個公差的要求是:

  軸承的外徑要比軸承座的內經小二絲到三絲,這個公差要求非常嚴格,大一絲不行,小一絲也不行!就只能在二到三絲之間。

  這樣的公差在安裝軸承時的感覺就是一錘一下。

  什麼叫「一錘一下」?就是墊著銅棒用手錘往軸承座里擊打軸承,打一錘,那軸承走一點,只有公差在二、三絲的時候,才有這樣的效果。

  鏜床所加工的孔,幾乎絕大部分都是用來安裝軸承的,所以,鏜床的工作是需要細心再細心的,不能有絲毫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

  常不為和權太煥天天就這麼看師傅幹活,幾天下來,權太煥有點不明白了,也是有點不耐煩了,於是就問常不為:「咱們就這麼看師傅幹活,啥時候能學會技術啊?」

  常不為告訴權太煥:「別以為看師傅幹活沒用,你得看師傅為什麼這麼幹,師傅的經驗多豐富啊,他幹活的方法肯定都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而且,你還得想,要是我幹這個活,我怎麼幹,還有,你得一邊看那個零件一邊看那個圖紙,等你看明白圖紙了,再記住師傅怎麼幹的這個活,你才算真正學到東西了,這就是在學技術,知道不?」

  師傅不知怎麼聽見了常不為的話,朝常不為讚許的笑笑,又繼續幹活。

  十幾天下來,倆人對小的零件和圖紙都能看明白了,包括圖紙上的技術要求啥的也都清楚了,當然了,比較複雜的像床頭箱這樣的大件還是不行。

  這天,常不為一看,今天加工的是個車床的尾針座,很簡單,就是一個大長孔,還不是鑲軸承用的,所以就鼓起勇氣跟師傅說:「師傅,這個尾針座我來加工行不行啊?」

  張師傅看看常不為說道:「想幹活了?行,這活你倆干吧。」說完,扔下扳手就走了。

  常不為滿心想著師傅能在一旁給看著點,在一邊能給指點指點啥的,這樣心裡也能有點底不是,可是,師傅扔下他們倆就走了,自己也不能把師傅拽回來呀,於是一咬牙一跺腳,幹了!

  常不為仔細回想了一下師傅在加工這個活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

  常不為領著權太煥,按照記憶中師傅幹活的步驟,一步一步的操作:先把鏜床的工作檯清理乾淨;然後校正工作檯的各個部位都在正確的位置上。

  然後把零件「尾針座」清理乾淨,然後檢查零件「尾針座」是否經過劃線矯正。

  然後把零件搬上工作檯擺放在中央位置,然後確定用幾個壓板,(為了保險起見,師傅用兩個壓板,常不為用了四個)。

  擰上壓板螺栓但不擰緊。

  開動鏜床,用鏜床主軸夾住劃針然後開動鏜床前後滑動工作檯對「尾針座」進行「找正」。

  找正」完畢,擰緊壓板螺栓;

  最後再檢查一遍鏜床工作檯是否在正確位置且是否鎖緊,最後再檢查一遍零件「尾針座」是否壓緊,最後再檢查一遍鏜床主軸是否對準「尾針座」的中心而且是否鎖緊……

  常不為權太煥倆人忙了一個滿頭大汗,總算是完成了第一步操作。

  第一步,叫「卡(夾)活」,就是把那個要加工的零件在工作檯上正確的夾持固定住,等待加工。

  第二步,加工。

  為什麼這個尾針座好加工呢?因為它就是一個通孔,只要尾針座這個長孔的兩端沒有加工成一頭大一頭小就行了。

  鏜床加工,自然就是利用「鏜刀」來加工孔了,這個「鏜刀」裝在「鏜刀杆」上,這個鏜刀杆裝在鏜床的主軸上,主軸一轉,帶動鏜刀杆轉,鏜刀杆轉,鏜刀就把尾針座的孔給車削圓了。

  然後再調整鏜刀杆上的鏜刀,再把孔不斷的車削加大...一直車削到夠尺寸,加工完成。

  由於常不為權太煥看師傅幹活看得多了,幹活的步驟都記得牢牢梆梆的了,所以,照貓畫虎,差也差不了多少。

  第一個零件「尾針座」加工完成,師傅也回來了,師傅仔仔細細的前後檢查一遍,說道:「卸下來吧,乾的不錯!」

  師傅的信任,就是最好的認可,常不為權太煥兩個,從這以後,一步一步的從簡到繁,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

  再從提高了的認識去實踐,所以就產生了認識上和實踐上的飛躍,這個飛躍,就非常快的讓兩個人掌握了鏜床加工的精髓,很快,兩個人都能獨立工作了,師傅就更撒手不管了。

  所以說,都是一樣的教徒弟,人家的徒弟都能獨立幹活了,你的徒弟還跟著師傅問這問那呢,不是徒弟學的不好,而是師傅教的不得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