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泰安殿
楊蛟隨陳瀛來到太后所居的泰安殿,接著就在內宮總管黃仁禮的帶領下,步入殿中。
他立刻便注意到寧雪寧跪在殿內,並用珠釵抵在脖頸上,又看到主位上端坐著一位雍容華貴的老婦,大殿一旁還站著好幾位貌美女子。
旋即,陳瀛作揖行禮:
「臣刑部侍郎陳瀛蒙詔,向太后娘娘請安。」
他一說完,楊蛟跟著作揖:
「臣刑科給事中張遮拜見太后娘娘。」
話落,跪在楊蛟身旁的姜雪寧神色一怔,心中像是有了什麼依靠,抬眸看向他的時候,用珠釵抵在脖頸的上不禁垂落。
此刻,那幾位貌美女子赫然有著姚惜,她一看到楊蛟,臉上由衷地浮現一抹驚喜,直接目不轉睛的盯著楊蛟看。
這番姿態,還是一旁的周寶櫻對她招了招手,才讓她回過神。
華貴老婦也就是薛太后眉宇一皺:
「刑科給事中?不過是個七品小官吧。」
陳瀛恭聲回道:
「回太后娘娘,張大人入刑部短短時日,就已經處理妥當積壓了大半年的刑名之事,乃是箇中好手,臣唯恐力薄,慢待了娘娘之事,是以帶了張大人。」
薛太后聽後,也不糾結,淡問:
「案情之事,路上都已經知曉了嗎?」
陳瀛回道:
「都已經說過了。」
薛太后頷首,帶著一抹冷意:
「那你二人就給我好好地查,看看幕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小人在作祟。」
陳瀛看向黃仁禮:
「敢問今日一案的物證現在何處?」
黃仁禮拿出從仰止齋姜雪寧房間搜出的私通逆黨紙張:
「陳大人請看。」
陳瀛看完紙上寫的東西,便遞給了楊蛟:
「張大人也看看。」
楊蛟接過,就見紙上寫著三百忠魂何其無辜,庸君無德敢做天子的話,便知這是在說二十年前三百孩童慘死的事。
他平靜開口:
「白鹿紙,普通信箋尺寸,楷體字跡,臣在來的路上已閱玉如意上所刻內容的拓本,的確與此信內容無異。」
陳瀛出聲詢問:
「張大人的意思是,這東西在誰的手裡,誰就與逆黨有關?」
楊蛟吐出兩個字:
「未必。」
薛太后沒聽到自己滿意的答案,眼神一冷:
「物證如此明晰,還只是未必,張大人是何居心吶?」
楊蛟依舊從容:
「與逆黨有關之事本就錯綜複雜,律令有言,無證不罪,單憑一張紙尚不能定罪,還需查清原委方能斷言。」
此話一出,周寶櫻低聲開口:
「張大人果然是個直臣呢。」
姚惜與有榮焉,眉開眼笑的回道:
「那是自然。」
楊蛟向黃仁禮詢問:
「敢問此物,是何人,何時,從何處搜來?」
黃仁禮答道:
「是咱家依娘娘之命在宮中清查,今夜亥時一刻,自仰止齋姜雪寧房間抄檢而出。」
楊蛟追問:
「房間很大,我問的是何處?」
黃仁禮回道:
「是夾在書案上的一本書中,藏得十分隱秘,若非仔細翻找,恐怕是難以發現。」
「什麼書?」
「這個.」
身旁的小太監見黃仁禮面有難色,馬上躬身道:
「回大人的話,小的不大識得字,就記得那書皮上有四個字,只認得一個話字。」
姜雪寧突然開口:
「是《圍爐詩話》,臣女的案上只放了這一本書,且在黃公公帶人來搜查前一個時辰剛剛讀過,案上其餘都是些筆墨紙硯,是以記得清楚。」
由於她先前心神無比緊繃的在泰安殿跪了一個時辰,導致說話之間顯得很是虛弱,身子更有些搖搖欲墜。
陳瀛見狀,向太后請示:
「娘娘,臣觀這位姑娘臉色不對,可否恩准她先起身,臣只恐審問一半,她就暈厥過去,那便耽誤了案情。」
薛太后冷哼一聲:
「哼,只怕她不把我這泰安殿掀了都是好的。」
她嫌棄的看了姜雪寧一眼,見其面色蒼白,一副體力不支的模樣,道:
「你起來吧。」
「是。」姜雪寧久跪不起,雙腳早已麻木,很是艱難的起身之際,不禁一個踉蹌朝楊蛟摔來。
楊蛟眼疾手快的扶住了她的胳膊,這一幕就讓姚惜看的臉色一變,生起了悶氣。
姜雪寧站穩後,沉聲道:
「還請張大人明察,此紙與臣女絕無關係,也絕非臣女字跡。」
楊蛟不為所動,道:
「空口無憑,如何自證。」
他一說完,姚惜身旁的薛殊站了出來:
「臣女可為姜二姑娘作證。」
頓時,姜雪寧大感意外,薛太后更是神色微變,對於這個自己多有教養的侄女,她自是無比了解。
「太后娘娘,張大人,臣女略曉書法,姜二姑娘最初寫的乃是行草,後雖隨先生學習楷書,可尚如孩童蹣跚學步,斷寫不出此頁字跡。」
姜雪寧雖覺得古怪,但還是出言感謝:
「多謝薛大姑娘。」
楊蛟自然明白薛殊才是罪魁禍首,因為當今皇上無嗣,身體又欠佳。
所以,無論是薛太后還是定國公薛遠,都想把薛殊嫁給臨孜王沈玠,再想方設法讓沈玠成為皇太弟,如此一來,未來的皇后就是薛家人。
而薛殊前些時日,發現沈玠貼身帶著一條明顯是女兒家的手帕,又見姜雪寧的手帕跟他手裡的一般無二,便認為這姜雪寧被沈玠屬意,就起了針對之心,但實則沈玠的手帕是姜雪蕙的。
隨後,楊蛟波瀾不驚的道:
「這位姑娘所言雖有佐證,但字跡仍有仿寫的可能,暫且不論。」
他不急不緩的繼續道:
「若想證明此物與姜二姑娘有關,並不困難,宮內對於出入物什檢查極嚴,伴讀入宮之初,皆要查過所攜之物,所以,若非是姜二姑娘買通了當時檢查的宮人,那此紙張作亂妖言便該出自宮中。」
「且宮中一應紙品皆有定例,不許私以火焚,便有用過也收於一處,管之甚嚴,這張紙乃是宮中所用之白鹿紙,仰止齋各人送到多少,用過多少,內務府處該有記錄。」
「娘娘若懷疑此言乃是姜二姑娘所寫,與玉如意一案有牽扯,不妨下令調內務府用度帳冊。」
「再查仰止齋的紙數,倘若姜二姑娘紙數對不上,少了些許,此罪之嫌疑便要添上五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