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楚天秀為了科舉考試,忙得昏天黑地。
科舉考試之所以行得通,不僅僅需要這個主意,還需要「硬體」。
這個硬體,就是昏侯紙,以及活字印刷術。
為了給龐大的考生們供應足夠的考卷,就需要大量的紙張,以及印刷出考題。
否則,沒戲。
總不能讓人用手來抄考題吧?
換成大楚的其他人,就算腦子裡想到了這個主意,缺少這兩件東西,也一樣沒用。
小昏侯造紙作坊和沈府造紙坊,完全壟斷了大楚的造紙業,為了供應大楚皇朝龐大的紙張需求,都在迅速擴張作坊規模。
朝廷「以紙代簡」令發布之後,天下百郡千縣,各個衙門開始全面使用紙張,處理地方政務。
這讓紙張的需求,直線暴漲。
兩家造紙作坊瘋狂擴張產能,僅僅一個月下來,便幾乎擴張了幾十倍以上,每日上百萬張以上的昏侯紙被造出來,製成書籍,銷往大楚各地郡縣。
當然,紙張的價錢也大降了不少,降低到了二文銅錢一張,讓衙門買得起紙張。
儘管如此,每家造紙作坊都能輕鬆月入三萬兩銀子。
這簡直就是聚寶盆,一年輕鬆三四十萬兩銀子。正正噹噹的生意,能掙這麼多銀子,這是極為難得的。
這讓沈大富喜不自禁,以前小昏侯欠了沈家一大筆銀子的事情,自然不再提了。
而小昏侯印刷廠同樣急劇擴張,僱傭了上千名印刷匠人日夜不停,趕印考卷,還有各式書籍。
除了《石頭記》和縣試考卷之外。
其它一些先秦古籍,也都用活字印刷術印製出來,開始大量排版印刷,賣給金陵書坊和各地的書商,銷往整個大楚皇朝。
一本紙書的價錢也不算貴,也就一兩銀子。
平民雖然還是買不起,但是大部分小富人家,還有小地主,自然是掏得起這筆銀子。
...
很快,到了科考第一輪「縣試」的大日子。
這日。
楚天秀起了一個大早,祖兒幫他穿上了一身新制的侯爵大袍。
用完早膳。
隨後楚天秀來到秦淮河岸最繁華之地。
此地拆除了一片低矮瓦礫民房,新建起一座金陵貢院。
貢,科舉考試選才,以貢皇帝。
這座金陵貢院非常龐大,一排排整齊的闈屋子,足可容納數千人同時參加考試。
為了節省場地,金陵城的童生考試、秀才考試,也放在金陵貢院舉行。
此時,金陵貢院內,高官雲集。
科舉主考官小昏侯楚天秀,以及副考官丞相孔寒友和御史大夫王肅,還有金陵府尹王栩等本城大小官員們,都來了。
楚天秀其實是「第三輪國試」的主考官,為朝廷挑選舉人。
而第一輪縣試選童生,和郡試選秀才,主考官是當地官員。
第一輪縣試真正的主考官,負責主持大考,是大楚皇朝一千座縣城的縣令。
而第二輪郡試的主考官,則是郡太守。
第三輪國試,才是楚天秀親自負責。
金陵城不屬於任何郡縣,是單列的,直屬於丞相府的管轄。
金陵城的縣試和郡試主考官,都是金陵府尹王栩。
不過,皇帝命小昏侯負責前三輪考試的考卷和考試制度,整套的制度都是他一手設計。
楚天秀當然要來看看金陵貢院,童生考試的錄取情況。
眾高官們聚集在貢院大殿,等待科舉開始。
大大小小的官員,足有十多位。
「諸位大人,大考即將開始,請入座。丞相大人請坐主位吧!」
王栩連忙道。
「不妥,本相乃是國試副主考。既然這是科舉貢院,當然不以官位論高下,主考官當坐在主位。府尹,你是金陵城主考,你入座主位!」
孔寒友搖頭道。
「不敢不敢,下官如何能坐得主位。呃...要不,小侯爺坐主位?!」
王栩連忙擺手,一身冷汗。
丞相在此,他爹御史大夫王肅也在此,他一個府尹哪敢坐主位。
「不錯,這科考,小侯爺為主考官!他既在,當為主。」
眾官們紛紛道。
「也好!」
楚天秀也沒推託,當仁不讓坐在大殿主座。
他官位是低,但是爵位高啊。
這場科舉考試,除了皇帝之外,就屬他最大。
...
此時。
金陵貢院門外,已經排了一直長長的隊伍,足足有上萬名之眾。
門口,有幾十名守衛,在搜查每一位進入貢院的考生,防止夾帶小抄入貢院內赴考。
都是金陵城本地戶籍讀書人,已經報名參加首屆科舉,領了一塊考牌。
有各大門閥士子,官宦子弟,有平民儒生,從十多歲的少年童子,到五六十歲白髮老人,一眼望不到盡頭。
街道周圍烏泱泱人群,更多的是前來送考的父母、妻眷親朋好友。
這縣試錄取童生,沒有任何的限制條件,當然是願意考的便來。
賈生在考生人群之中,手提著一副筆囊,面色激動。
他已經五十餘歲了,畢生苦讀書,熬了半輩子,終於踏上考場。私塾先生,終究非他畢生所願。
若是有幸能夠中舉,他一介平民儒生,也能一躍成為朝廷官員。
說起來,他也有些運氣。
雖是一生研習儒書的儒生,但他這二十年在平王府里當私塾先生,最嗜讀書,經常通宵達旦看書。
借了平王府的光,二十年下來也讀了極多的藏書,府里的藏書大多都讀過。就算偏門的書,他也有些印象。
這不是普通儒生,能有這麼好的運氣。
聽說科舉考全科,賈生也並不怵。
「這都五六十歲了,還在做當官的夢。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這塊料。等這次考砸了,腦子就清醒了!」
賈生的胖婆娘站在街邊前來送他赴考,雖然嘴裡碎碎,發著牢騷,但還是給賈生帶來了一袋乾糧和水。
金陵貢院外,眾親友們都在送自家子弟赴考,仔細叮囑著。
...
上午,巳時。
有金陵府的長吏來報:「稟諸位大人,眾考生皆已經入貢院!收回考牌一共九千八百枚。尚缺數十枚。」
楚天秀淡淡道:「嗯,吉時已到,不等了!關閉貢院大門,誤點者不許再進入考場。
王栩大人,可以開始發放縣試考卷,時限為三個時辰,下午收卷。命金陵衙役,巡邏監視考場,嚴查舞弊。」
「是!」
王栩道,立刻吩咐金陵府的眾小吏,開始給考生們發放縣試考卷。
金陵貢院內,眾考生們拿到這份傳言已久的全科考卷,有些驚懵。
果然,廣博和雜學。
總共五十道題,涉及儒學書籍只占了其中七八道而已。其它,道家、法家、兵家、墨家,連醫家書籍,考題上居然都有。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雜燴。
讓許多考生,一臉懵,感到燒腦。
唯一讓他們鬆一口氣的是,考題是出原文,只需記住原文,背寫出來便可。
無需他們講述自己的見解和道理。
這大大降低了難度。
看過大量書籍的,應付這場縣試童生考題,還是比較輕鬆。
...
金陵考生這邊,自然無需多提。
眾考官們臉色都有些變了,他們只聽過傳聞,也是剛剛拿到這份縣試考卷。
沒想到,小昏侯親手設計的科舉考試,果然是「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他們的臉色變了,心頭暗驚。
自春秋、戰國八百年以來,諸子百家的學術爭端,一直轟轟烈烈,從未消失。
秦始皇「焚書坑儒」,讓這場學術爭端迅速消沉了下去,各家各派紛紛蟄伏不出。
而大楚皇朝立朝之後,以黃老治國,也講究大家都消停一下,「不爭議、不爭論」。
各個學派都在自己低調發展,不和其它學派爭鬥。
尤其以儒家學派,憑藉私塾廣授弟子,迅速發展壯大。
他們深感擔憂,小昏侯這樣安排科舉考試,三教九流駁雜於考卷,只怕會再次挑起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