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為淡看風雲之巔白銀盟加更38/110)

  崇禎皇帝聽得半懂不懂的,就感覺張明偉所說得話都很高深。但是,聽著就覺得很不錯的樣子。

  於是,他便連忙問道:「先生,這一舉數得是哪數得呢,朕聽得不甚明白,特別是這什麼根據民間流通的錢幣多少適當調整利息,控制大明的錢幣不貶值也不緊縮,還能為國庫增收,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聽到這話,張明偉當即一笑道:「陛下,這個叫做金融學,是歷代以來總結出來的經驗,關係國計民生,甚至可以說關乎江山社稷的穩定。如果要展開說的話,絕不是一天,兩天能說清楚的。不過有一事陛下可以先明確知道便成,那便是朝廷必須掌控錢莊。」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不由得對這什麼金融學更是好奇,心中痒痒。按照先生所說,這門學問就真得是太重要了。由此聯想,恐怕先生腦海中的那些科技學識,真得是無價之寶!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立刻對張明偉說道:「那還請先生改日立刻給朕一個奏章,說明這錢莊之事,不需要解釋成因,只需要說明怎麼做便是,這樣應該不用多費工夫吧,如何?」

  張明偉既然提出來了,就算崇禎皇帝不這麼要求,他也是會這麼做的。因此,他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崇禎皇帝聽了,頓時眉飛色舞,就有那種又爽了一次的感覺!

  他正想說點什麼的時候,張明偉先開口說道:「今天遇到的這個事情中,還有一個情況非常重要,也必須要引起重視!」

  「哦?」崇禎皇帝一聽,很是感興趣,連忙問道,「何事?」

  就是有關那苛捐雜稅的事情,剛才既然說開了,張明偉便索性也談下,就給崇禎皇帝說了他看到過的那個例子。而今日布商所說,也證明了這一點。

  最後,他便對崇禎皇帝說道:「雖然朝廷規定是三十稅一,可是,百姓實際付出的成本,卻遠不止三十稅一。地方上仗著勢力收取錢財的這種事情,必須要嚴厲打擊!」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當即就怒了。那可不,這就等於是和朝廷來搶錢了,豈能容忍?

  於是,他便二話不說,厲聲喝道:「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朕要把他們統統投入大牢!」

  崇禎皇帝因為憤怒而聲音大了不少,頓時引得邊上的妃子和皇子皇女們,立刻驚詫地看向這邊,這大年三十的,皇上怎麼就發怒了呢?

  崇禎皇帝感覺到了有情況,轉頭一看,發現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一臉驚愕的看向自己,便馬上回過神來,當即和緩了臉色對她們說道:「沒事,沒事!」

  說完之後,他轉回頭,看向張明偉,還是心中有氣地說道:「先生,這些人都是該死!」

  江山社稷是怎麼亂起來的,不就是這些地方上的官府和豪強太過壓榨百姓,搞得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會那麼亂嗎!

  說真的,崇禎皇帝知道如果不是張明偉穿越的話,已經死了的他,當然是對此非常憤怒的。

  張明偉聽了,表情嚴肅地說道:「陛下,這個亂象肯定要治理,但是不能急,只能一件件來。當朝廷對地方上的控制力越加地強大時,才能走這一步!大明中興,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此時的崇禎皇帝,已經不是剛登基時候那個什麼都不懂的皇帝了。他已經明白,如果靠旨意下達,然後讓地方官府去做這事的話,很可能陽奉陰違,收效不大。甚至可以說,這種情況是很可能有發生的。

  別的不說,就只是崇禎十五年的時候,朝廷就有下旨要求地方安置難民,為此,都有相關國策推行,把原本該收的賦稅都留在了地方上。

  可就算是這樣,房山縣那邊的地方官府,卻還是和當地豪強勾結,唆使山賊截殺難民。

  由此可見,當朝廷不夠強大的時候,地方上壓根不會真正去做朝廷讓地方上做的事情。陽奉陰違,真得是太普遍了。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認真地問張明偉道:「先生,那對於地方上的這種事情,該如何做為好。雖然眼前不好實施,但先生至少要給朕講個大概,要不然,朕今夜怕是要睡不著了!」

  「今夜不是守歲麼?」

  聽到張明偉的反問,崇禎皇帝稍微一愣,不由得笑了起來,今天的日子還真是特殊。

  這麼想著,他便想再解釋下時,張明偉便已經先開口說道:「其實我之前和陛下已經說過的,就是天下間,陛下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才是一致的。百姓得益,則天下穩,如此則江山永固。」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臉上忽然露出一絲嘲諷的意味,繼續說道:「好像是從宋開始,有一種說法叫做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大謬也!」

  「哦,先生此言何解?」崇禎皇帝一聽,很是好奇,便連忙再問道。

  一直默默伺候著的方正化,也不由得用看稀奇的眼神盯著興國公,似乎非常想聽聽,這裡面到底是有什麼說法?

  只聽張明偉對崇禎皇帝說道:「其實很簡單,士大夫的目的,大部分都是求取榮華富貴。而當皇帝的,目的是江山永固。目的一樣麼?根本不一樣!」

  「求取榮華富貴,可以是為皇帝效命,獲取榮華富貴,可也有利用士大夫手中的職權,從百姓身上謀取榮華富貴。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不要太多,以前有,現在也有,今後也不會少。而這種情況如果少的話,還沒什麼,可一旦多了,百姓被壓榨的活不下去了,天下便亂了。一如前些年!」

  張明偉沒有給崇禎皇帝提問的機會,快速地說道:「秦地天災,比如什麼旱災、蝗災什麼的,導致秦地民變。誠然,這種天災確實是一個因素,但是,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自大明開國以來的救災體系一直有效的話,就算有天災又如何,會演變成那樣的局勢麼?還不是士大夫階層趴在朝廷,趴在百姓身上謀取一己之私太多,使得大明的救災體系無法運轉,才有了之前的動亂!」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農民出身的草根皇帝,深知災害對於百姓的影響。因此,他在洪武六年的時候,就制定《大明律》,在其中《戶律》中,就明文規定救災的條文,比如說地方上報災情時,有關官員必須要實地勘察,不能互相推諉,枉顧災情,如果只憑里長的奏報或者申報不實的,一律杖一百。這是會打死人的節奏!

  大明的救災,概括起來,分官府和民間兩種,又分預防和救災以及事後等各項,全都有詳細的規定。

  但是,所有的這一切,到了明末的時候都已經失靈。這個失靈,就是所謂士大夫的功勞!

  可能老辣的皇帝,並不會被這句「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蒙蔽,但是,一般的皇帝,還有像崇禎皇帝這樣的,卻是不一定了。

  事實上,張明偉說得這些事情,崇禎皇帝都知道,只是沒有去聯想,去深刻的認識而已。也是如此,他才會被文官忽悠,在登基之初,便禁足了廠衛,從而讓士大夫少了監督,從而更是肆無忌憚地謀取各自的利益。

  此時,聽了張明偉的一席話,崇禎皇帝猶如醍醐灌頂,一下便明白了以後施政,該根據一個什麼原則,聽取臣子的建議時,又如何去判斷才好!

  想明白了這些,他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向張明偉深深一禮道:「先生今日一言,朕真得是受益良多,不,是受益一輩子也!」

  周皇后等人,原本就因為崇禎皇帝這邊連續有事情,便在說話的時候,悄悄地關注著的。

  突然之間,他們看到崇禎皇帝的這一幕,頓時,一下全都忘記了在說什麼,看著這邊,嘴巴張開,驚訝地能塞進一個雞蛋了。

  皇上和興國公到底在聊什麼,竟然讓皇上如此鄭重施禮?

  另外一邊,王承恩剛剛已經發放完畢紀念品,正要往這邊走,也是看到了這一幕,頓時也是傻眼:誰能告訴咱家,這是什麼情況?

  當事人張明偉見了,連忙還禮,就隨便說說而已,這崇禎皇帝也太鄭重了,真是!

  雙方重新坐定之後,張明偉便總結說道:「陛下,如今我們還是得一步步地來,緩緩圖之,開創大明從未有過的輝煌!」

  崇禎皇帝聽了,用力點頭,伸出手去,抓住了張明偉的手,真摯地說道:「先生與朕,比起蕭何、張良於漢高祖,遠甚也!」

  還夸?我就一後世普通人而已!再夸,我會翹尾巴的!

  張明偉聽了,心中想著,勉強接受了這個評語。

  再聊了一會之後,他便提出了告辭,這家裡還有小圓圓呢,也是第一次一起過年,可不能太冷落了!

  這一次,崇禎皇帝倒是沒有留他,看著他的背影,真心地對自己的老婆孩子說道:「得之先生,朕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