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明偉的建議,崇禎皇帝自然是聽從的,當即就點頭同意了。
高興之後,崇禎皇帝便又把話題拉回了剛之前所討論的,就見他對張明偉說道:「一如先生所說,李賊攻打開封不成,如今改為圍困,顯然是勢在必得!」
說到這裡,他就皺了眉頭後繼續道:「山西總兵許定國領山西兵在沁水一觸即潰,寧武兵也同樣潰於懷慶,這開封之戰,朕心甚優啊!」
這個時候,李自成其實已經成了氣候,手下的積年老賊不知道有多少。而且他已經提出了「不納糧」的口號,開始注重政治層面了。
這個時候,普通的官軍已經不是李自成的對手。如果按照原本歷史發展,最終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李自成擊敗了所有試圖和他對戰的官軍,然後又吞併了羅汝才所部,還有賀一龍的革左五營以及小袁營,統一了指揮權,最終登基稱帝。
因此,張明偉聽到崇禎皇帝的這個消息,一點都不奇怪。神情也是淡定,對崇禎皇帝微笑說道:「陛下,如今對遼策略中,就還差水師騷擾遼東腹地,牽制建虜的事情還沒做,只要再做到這點,遼東建虜便不用再操心。而如今從八大晉商那抄來的錢糧之多,足夠朝廷打幾次大的戰事!」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的眉頭便舒展開了,甚至還點點頭。
張明偉見了,便繼續說道:「另外,吳三桂、白廣恩等五路游擊也已經領兵前往河南開封,相信能讓李賊所部不敢全力圖謀開封!」
崇禎皇帝終於神色好看了很多,等他說完,便跟著說道:「開封之圍,朕確實已經不是很擔心了。不過其他城池,還是有點不妙啊!」
說到這裡,他從御案上挑選出幾份奏章,然後說道:「這都是這兩日剛加急送來的,又有好幾個城池失陷了。南邊,張獻忠所部和革左五營這些流賊已經聯合了起來,又欲攻打中都鳳陽,再次威脅皇陵的意圖。而小袁營所部流賊,更是在河北縱橫。可笑那左良玉,還想著威脅朕,卻被這股流賊所逼,一觸即退,根本不敢擋其鋒!」
說到這些糟心事,很明顯,崇禎皇帝的心情又不好了。到處都是烽火,實在是有點管不過來,力不從心的感覺。
說到這裡,他看到張明偉要說話,就搶先一步又先說道:「如果地方上能堅守住城池,那事情就會輕鬆不少。可是,先生的對策,免一半賦稅留剩下賦稅在地方,甚至還允許他們徵集鄉紳錢糧,這些應該都已經傳遍天下。可朕看來,卻似乎還是沒有什麼效果,這城一個個丟的……」
張明偉聽了,卻並沒有什麼沮喪,反而是帶著微笑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這個事情,我在出京的兩次中,其實已經感覺到了。這些對策,在地方上實施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聽到他已經在考慮這個事情,崇禎皇帝便立刻看向他,連忙問道:「有什麼難度?朕已經按照先生所說下旨,吏部這邊給地方官的考核中,會把這些列入重要的考核事項,他們未必不敢盡力而為吧?」
頓了頓,想起什麼,他就又接著補充道:「對於那些被徵收了錢糧的鄉紳,朕也同意朝廷會在事後給他們補償,都有讓地方官上奏給他們表功的!」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沒有再說話,意思很明顯,就是結果還是不如意,丟城的事情還是不少!
對此,張明偉搖搖頭道:「陛下,這些我都知道,且先聽我說!」
「先生請講!」崇禎皇帝一聽,感覺好像有希望,便連忙回應道。
「我剛才說了,兩次出京,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之所以不如意的原因是什麼了!」張明偉見崇禎皇帝聽了想說話的樣子,便不停頓,直接往下說道,「不管是地方官還是鄉紳,都有僥倖心理,覺得不會被賊寇攻下,這是第一個原因!」
說著,他就豎起了第二個手指繼續道:「第二,因為朝廷以往的表現,說句不好聽的,地方鄉紳其實已經失去了對朝廷的信任,並不認為他們付出大量錢糧,會得到朝廷多少回報!因此,如果能管住已經在口袋的錢糧不出去,他們就絕對不會想交出錢糧的。」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想反駁,可一張口,卻發現好像真沒法反駁這一點。
在他啞然的時候,張明偉已經舉起第三個手指說道:「第三,錢糧多的,自然是勢力比較大的。不但在地方,還有在朝廷上也一般會有人。地方官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會去得罪他們的,就怕被這些鄉紳給事後報復。」
「他們敢?」崇禎皇帝一聽這話,當即帶著一點怒氣插嘴道,「朕豈會允許他們打擊報復!」
聽到這話,張明偉便搖搖頭道:「陛下,他們要想打擊報復,當然不會說是徵集了他們的錢糧而打擊報復,而是會以其他藉口去報復地方官!理由可以有很多,地方官肯定有顧慮。哪怕是吏部這邊明說了考核有加成,也擋不住這背後的暗箭!」
說到這裡,他又重點強調道:「至少他們肯定是這麼想的,因此能不得罪那些鄉紳,他們自然就不得罪那些鄉紳的。可是,等他們發現城池危急,顧不上得罪不得罪時,又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所以,不是特別有魄力的地方官,真得是手中有尚方寶劍也不敢用的!」
崇禎皇帝仔細地想了一會張明偉的這些說法,最後不由得有點黯然,好像還真是這樣!
過了一會,他自己想不出解決方法,便問張明偉道:「先生既然已經考慮到了,可有什麼對策?」
張明偉聽了,馬上回答道:「要重新樹立朝廷威望,賞罰分明。讓地方鄉紳不敢隨意牴觸官府的要求,又能對朝廷將來的賞賜抱有期待。」
崇禎年間,天下大亂久矣,朝廷黨爭久矣,已經讓世人不再畏懼朝廷規矩,而是學會了玩弄朝廷規矩。
這種事情,要想改變,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道旨意就能扭轉的。
因此,崇禎皇帝聽了之後,皺著眉頭說道:「先生,話雖如此說,可具體怎麼做呢?」
「鄉紳之中,最有勢力,影響最大的當屬各地藩王宗室!」張明偉稍微提高了一些聲音,強調說道,「如果他們能帶頭響應朝廷號召,急朝廷之所急,對於地方上其他鄉紳必然會有一個榜樣的作用,也能給地方官以信心。」
「藩王宗室?」崇禎皇帝聽了,有點疑慮地重複道。
張明偉點點頭,因為是兩人私聊,所以他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便對崇禎皇帝說道:「其實,在後世總結大明滅亡原因時,大明的宗室政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陛下想下,如今藩王宗室,拿俸祿的那些,已經有多少了?朝廷還能負擔麼?」
一聽這話,崇禎皇帝便露出一點無奈之色道:「如今朝廷那還有錢糧給他們發俸祿!」
事實上,從嘉靖年間,朝廷就開始賴皮了。宗室的子女出生,不認可他們,不給他們在玉蝶上記錄,也就不用發俸祿。以至於那些關係遠的宗室,到了後來只能去要飯。因為宗室不能經商、不能科考等等。
後來,這口子也開了作為對宗室的補償,讓他們可以科考,可以經商等等。可這些補償對於普通宗室來說,根本改變不了多少,只能改變極小部分人而已。
「藩王世襲,而只要大明延續下去,藩王就只會越來越多。」張明偉繼續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努力之下,中興了大明,又能持續三百年,那大明的藩王會有多少?天下的土地,是不是最終都會成為藩王俸祿的來源?」
藩王的俸祿,並不是真得由朝廷發放錢糧,而是賜給他們土地,以土地所產出作為藩王的俸祿。
而這些土地,並不是藩王直接管轄,而是由地方官府負責,並把每年糧食所得再給藩王府。如此一來,地方鄉紳和官府相互勾結,把他們的田地都歸屬到藩王名下,就免收賦稅,但是,糧田所得,卻不會給藩王。
另外,還有一些地方鄉紳,也會假借藩王府的名義,巧取豪奪,兼併土地;特別是他們的田地不收稅,把所有的稅都轉嫁給了那些普通百姓身上後,又壓垮了那些普通百姓,導致他們不堪重負,棄田逃亡,又進一步加劇了土地兼併的程度。
於是,就出現了各地藩王被朝廷圈養,出個城祭拜先人都要地方官府批准才可以,而他們名義上的田地,甚至都有連綿一個省份的。
換句話就是說,鍋是藩王背著,好處有不少落到了地方鄉紳手中;最吃虧的,除了那些逃亡百姓之外,就是朝廷了。
這種情況,自然也加劇了明末動亂。
張明偉把這些情況細細地給崇禎皇帝說了之後,讓這位從未出過京師的皇帝,聽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