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越岸自淨為僧

  《越岸自淨為僧》

  在蘇州閶門外的社壇之東,隱藏著一座古剎——寶蓮寺。這座寺廟在光緒年間因為一個人的到來而煥發出新的生機。這個人名叫靜海,他原本是浙江太平人,俗家姓朱。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朱榮,母親盧氏,家中還有兩個兄弟,靜海排行第二。

  靜海從小便失去了父親,伯父在城中有些資產,但膝下無子,便想將靜海收為養子,繼承家業。然而,靜海在商鋪中生活並不快樂,他內心渴望的是更廣闊的天空和更高的追求。

  一日,靜海在閒暇時讀起了《三國演義》,書中的英雄人物如諸葛亮、關羽、張飛讓他深受啟發。他感慨道:「這些英雄人物雖然才能出眾,但大多功未成而身先死。我輩雖仰慕古人,但能力卻不及萬一,想要在這世上立下功名,談何容易?」

  這一念之間,靜海忽然領悟到了出世的因緣,他決定要投身佛門,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然而,母親卻不同意他的決定,靜海便私下向佛祖祈禱:「我若沉淪於五濁惡世,便非智者所為;但若逃避母親出家,又非孝子之道。面對這兩難境地,我該如何抉擇?」

  靜海虔誠祈禱了數月之久,終於在一個夜晚,他夢見一位老人用手剖開自己的外腎,並向他展示了某種現象。他頓時醒悟,決定要效仿夢中情景。次日清晨,他拿起一把小刀準備嘗試,但手卻顫抖不已,最終放下了刀。然而,第二天晚上,他又做了同樣的夢,這次他下定決心,拿起刀一試,竟然輕易地割開了外皮,而且並沒有感到任何痛苦。

  經過一個月的調養,靜海的傷口漸漸癒合。他向母親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母親聽後大驚失色,說道:「我當初阻止你出家,是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如今你既然已經自行淨身,我也就不再需要你了。你去吧,好好努力!」

  於是,靜海前往天台山拜訪了濟舟大師,請求剃度出家為沙彌。這一年,他剛滿十八歲。三年後,他在國清寺受戒,並在禪堂中參悟佛法。在蓮舟大師的指點下,他的修行之路更加明朗。

  當靜海三十三歲那年,他聽聞蘇州靈鷲寺正在講經,便手持錫杖前往聽講。在靈鷲寺,他遇到了寶蓮寺的住持能詮大師。兩人相談甚歡,能詮大師希望靜海能加入寶蓮寺,但靜海婉言謝絕了。他選擇前往木瀆鎮,閉關山居,足不出戶地修行了三年。

  然而,世事無常。就在靜海閉關修行期間,能詮大師離世了。能詮大師的訃告傳來,寶蓮寺的僧侶們紛紛勸說靜海接任住持之位。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靜海最終同意出任寶蓮寺的住持,開始了他新的修行之旅。

  在靜海接手寶蓮寺之前,這座寺廟曾因戰亂而遭受重創,僅留下了一片廢墟。然而,能詮大師不畏艱難,重建了地藏和觀音兩大殿堂,為寺廟帶來了新的生機。靜海緊隨其後,勤奮修行,以佛事為重,他的內心明澈,苦行超越常人,令信眾們心悅誠服,紛紛慷慨布施。

  癸巳年間,為了重建寺廟,靜海親自前往福建採購木材。他穿越山川,歷經艱險,終於搜集到了大量的木材。然而,運輸木材的過程卻異常艱難,他不得不親自向關督求援,請求免稅通行。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和請求之後,他終於得到了許可,巨大的木材沿著河流順流而下,直達寶蓮寺。這一切的順利,靜海都歸功於佛力的庇佑。

  在佛力的加持下,寶蓮寺的佛齋殿舍陸續落成,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靜海還興建了兩個戒壇,吸引了眾多高僧大德前來參加法會。寶蓮寺的禪規戒律嚴謹,成為了吳中地區的佛教中心。

  然而,就在寶蓮寺興盛之際,靜海卻預感到自己的壽命將盡。在圓寂前的幾個月里,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身處一個琉璃般純淨的世界,光明無量。他深知自己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於是將這個夢境告訴了弟子們。

  在圓寂之際,靜海端坐在禪床上,召集了所有的弟子和信眾。他講述了涅槃的真理,並最後囑咐道:「你們要努力修行,超越生死,直接往生淨土。同學們,要勤勉不懈,努力精進!」說完,他誦念佛經,然後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靜海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於道光庚子正月十日,享年六十三歲,出家修行四十五載。他的相貌奇偉,聲音洪亮,每日誦讀《法華經》七卷,堅持不懈達三十年之久。他不僅能夠深入研究佛法,還能研究宋儒的語錄。

  他曾經說過:「仁者看到它認為是仁,智者看到它認為是智。百姓每天都在用它卻不知道它是什麼。能夠看到它的人,是看到了自己的本性;不知道它的人,是不知道要回歸自己的本性。」

  他又說:「《中庸》的首章講述了道的深奧之處,首先講的是戒慎恐懼,其次是喜怒哀樂未發之前的狀態。這就像竿頭日進,越來越緊密。可惜現在的讀者不知道去體驗它。」

  他的言辭純粹而深刻,深入到了佛法和儒學的精髓之中。他以佛教的智慧來通達儒學的道理,展現了一位高僧的深邃智慧和卓越才華。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