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長這麼大,就連父皇都沒有這麼大聲指責過他,孔穎達竟敢對他喝五麼六。
真是叫花子上廁所,找死!
李泰把所有的氣,全都撒在孔穎達身上。
孔穎達被李泰指著鼻子罵,臉色變得跟墨水一樣黑。
「呼呼~」
他的胸口上下激烈起伏,鼻息也變的越來越重,一副隨時要被氣暈的狀態。
孔穎達心中對李泰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平常的禮賢下士,虛心好學,都是裝出來的!
真是小人一個!
太子殿下雖然混帳些,但是在被他們訓斥的時候,並不會這樣當面頂嘴。
這一刻,他有些想念在東宮教導太子的日子。
沉默良久。
「哎~」
孔穎達長嘆一口氣。
他做事講究有始有終,既然陛下派他來教導魏王,那肯定也要盡心盡力。
現在魏王的思想不對,他只能在後面的教學中,慢慢引導魏王。
想到這裡,孔穎達拉下臉,朝李泰拱手認錯:「魏王殿下,是老夫說錯話,不該妄加猜測。」
「哼!」
李泰側過頭,重重地哼了一聲。
他原本還想繼續喝斥孔穎達,可想到他的身份以後,又把心中的怒火強忍下來。
李泰板著臉說道:「孔師,以後你就在學問上教導本王即可,其他事不該你來過問。」
「還有,今日發生的事,也要守口如瓶,別去跟父皇說三道四。」
「否則,別怪本王不講情面!」
他在父皇面前,可是一個禮賢下士,敏而好學的好孩子,要是孔穎達亂說他的不是,豈不是影響他在父皇心中的形象?
這種事情,在他這裡不可能發生。
孔穎達氣地鬍子都翹了起來,他臉色陰沉地拱手說道:「老夫知曉。」
李泰轉過身,朝他下達逐客令:「孔師,本王乏了,今日學習就到這裡為止吧。」
「老臣告退。」
孔穎達黑著臉拱手行禮後,一言不發走出武德殿。
他的身子形成了習慣,不由自主往太極殿的方向走去,可走了一半的路,他身子頓住了。
因為魏王不是太子!
他挑魏王身上的毛病,反而會惹陛下不喜。
而且他作為魏王的老師,沒有把魏王教導好就是他的過錯,打小報告用在太子身上可以,用在魏王身上不行。
「哎!」
孔穎達看了一眼武德殿,又看了一眼旁邊的東宮,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隨後一臉落寞走出皇宮。
臉上沒有了一開始的熱情。
他順風順水了幾十年,今年的運氣好像特別不好。
先是在杜荷手下吃了大虧,現在又在李泰這裡吃了癟。
看來得回一趟曲阜老家,向先人祭拜一番才行。
...
五日後。
河東道的募兵名單信息,送到了李承乾的手上。
東宮大殿內。
杜荷手上捧著姓名花名冊,雙手略微有些激動。
翻開第一頁,上面有一個募兵人員匯總數據。
杜荷看著上面記錄的新兵總數,疑惑地問道:「太子殿下,為何在河東道僅招募2855人,距離滿編4000人還有將近1000多人的缺口啊!」
河東道作為大唐人口稠密的地方,難道連4000人都募集不了麼?
看到杜荷臉上的疑惑,李承乾笑著解釋道。
「河東道是募兵的核心之地,這些年不少百姓已經被徵集入伍。」
「而且父皇為了不耽誤農耕,把募兵的條件做了要求,家中只有一個壯男的,免除徭役。」
打了幾十年的仗,各大勢力都在河東道募兵,早就無兵可征。
這次征伐高句麗,如果不是打著收復漢晉故土的旗號,恐怕更難募兵。
李承乾接著說道:「張士貴來信說,河南道和河北道的募兵效果很好,到時候從河南道再調集1000人過來。」
「原來如此。」
杜荷點了點頭。
他開始翻看名錄,尋找那個魂牽夢縈的白袍大將軍的名字。
張世貴的募兵信息做的很詳細,不僅記載兵員的姓名、年齡和出生地,而且還把他們的身高也記了下來。
一眼掃過去,這幫新兵大多是身高五尺四寸出頭,大概一米六五左右,並不算太高。
唐朝一尺約為30.7厘米,一寸約為2.95厘米。
「哎,沒想到這幫新兵的身高,和宮中禁衛差距這麼大。」
杜荷在心中腹誹起來。
宮中禁衛和太子的親衛,個頭全都在五尺七寸以上,而且個個長的孔武有力。
前幾天在印刷作坊看到的那群玄甲軍,就更不用說,沒有一個低於六尺的。
一想到這些新兵是一群貧困的百姓,也能想得通。
他們平時吃都吃不飽,肉更是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幾口,身材又能高大到哪裡去。
翻了一大半花名冊,還是沒看到薛仁貴的名字,杜荷也有些緊張。
「薛仁貴該不會沒有去投軍吧?」
這一次杜荷翻的更慢了,他用手指著名字一個個認真看。
又翻了幾頁,忽然杜荷瞳孔猛地大張。
薛禮,字仁貴,年二十九,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身高六尺五寸。
臥槽!
白袍戰勝薛仁貴!
杜荷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激動地說道:「太好了,白袍戰神終於找到你了!」
「誰啊?」
李承乾好奇地湊了過來。
「薛禮,身高六尺五寸?竟然比席君買還要高上一寸!」
李承乾低聲呢喃後,又掃了一眼其他新兵的身高。
看著一群五尺四寸出頭的人,他恍然大悟。
這個名叫薛禮的人,長的鶴立雞群,能被杜荷看入眼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此人身材高大,而且又是最年富力強的年紀,力氣斷然不會比其他人小。
杜荷興奮地對李承乾說道:「太子殿下,還請把薛仁貴一家從龍門縣接來長安,讓他在長安這邊訓練。」
「一個新兵而已,不至於這麼重視吧?」
「當然至於,我看薛仁貴有大將軍之姿!」
「呃...」
「行吧,孤現在擬一封手諭。」
雖然對杜荷的舉動有些不解,不過這個小小的要求,他還是點頭答應下來。
李承乾說干就干,直接攤開筆墨,寫了一封手諭。
「來人。」
大殿外,負責給李承乾跑腿的親衛跑進來,恭敬地抱拳說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把手諭遞給他:「把手諭交給負責河東道募兵的將領手中,讓他把薛仁貴一家人,送來長安。」
「遵令。」
親兵拿著手諭,快速跑出去。
杜荷看他這麼幹脆利落,於是拍著馬屁說道:「太子殿下賢明果決,下官佩服。」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小小的一句誇讚讓李承乾很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