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聽君命,興大明

  楊慎確實是個鋒芒畢露的人才。

  少年成名,師從大明首輔,父親是大明次輔,想不鋒芒都難。

  李東陽、楊廷和不知道的是,在歷史上,楊慎在楊廷和離開之後,大禮議再起時,曾喊出「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的話,然後糾集了一群人鬧事,結果被嘉靖皇帝打了兩次,發配雲南……

  在朱厚照看來,楊慎帶頭鬧事很可能與大禮議沒多少關係,更多與老爹楊廷和的離開有關,大禮議只不過是個理由,是個發泄的窗口罷了。

  無論如何說,楊慎很有鬥爭精神,也很敢鬥爭,連皇帝都敢斗,這是鐵打的事實。

  朱厚照需要能戰鬥的人,楊慎想當劍,那就用他殺一殺人吧。

  大明的官場,需要整頓的地方多了去。

  看過楊慎的試卷之後,朱厚照贊道:「好一個我心凌雲志,碧空全寰宇!楊先生,令郎了不得。以朕看,這樣的人才,最好還是尊重他的想法,不要留在翰林院的好,放在督察院整飭官場,最為合適不過。」

  楊廷和心頭一顫。

  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這是官場規矩,若不去翰林院,這傢伙日後最多也就是個尚書。雖說尚書在朝堂上的位置比內閣大臣靠前,但許多決策、許多文書的批駁,內閣有權,而尚書無權。用一句不太恰當但基本沒錯的話來解釋,那就是:內閣屬於決策機構,而六部九卿等,是辦事機構……

  當拿主意、協助皇帝拿主意的人還是當辦事的人,這地位、權力能一樣嗎?

  楊廷和又無法反駁,畢竟皇帝是尊重楊慎自己的想法。

  李東陽見狀說了句:「陛下,若是名列前茅,不妨先在翰林院掛個名,然後轉至督察院。」

  那意思是,先保住入內閣的機會,哪怕是去待了一天,那也是待過了,日後楊慎若是能入閣,誰也不能用「非翰林不得入內閣」這一條反對。

  朱厚照呵呵笑了笑,點了下頭:「那就看他在什麼名次吧。」

  隨著楊慎交卷,鄒守益也完成了作答。

  朱厚照看著鄒守益的文章,連連點頭。

  相對楊慎鋒芒畢露,想要轟轟烈烈整頓一番,開闢出一個清朗乾坤不同,鄒守益雖然更年輕,但也表現出了一種超越年齡的沉穩,他所選擇的未來是巡撫,而文章中也出現了王守仁的名字。這就是將王守仁當偶像了,立志能在地方治理上大有作為,甚至還針對當下的江西治理提出了諸多對策。

  李東陽言道:「這鄒守益才能不淺,對治理地方的見解雖有些不足,但假以時日,是個治世能臣。」

  朱厚照將試卷放在一旁,平和地說:「既然他想當第二個王守仁,那就送去江西南昌當官吧。」

  眾官員聽聞這番話,一個個都忍不住震驚。

  這意味著,進士寫什麼內容,就有極大可能會被安排到相應的地方去做事。此例一開,日後進士殿試,一個個還不削減了腦袋往油水衙門裡鑽……

  梁儲將這個憂慮說出,朱厚照含笑道:「尊重進士的想法,只是看情況而為之,大部分人才還是需要無條件服從朝廷安排。另外,若是人人都想去油水衙門當官,那不就說明吏部治理不到位、督察院做事不認真嗎?」

  梁儲愣了下,旋即明白過來。

  所謂油水衙門,不過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去交換權或錢,所謂的權權交易、權錢交易。

  而這正是吏部應該大力整頓、督察院大力查處的問題。

  日後官員的考核、整頓只會越來越嚴格,油水多油水少,事實上和什麼衙門沒多少關係了,想冒一代人的風險,享受幾個月、幾年好日子,最終被查出來斷了三代仕途,那也是你自己的選擇。若人人都不覺得有油水可以撈,那自然就沒了油水衙門、清水衙門的說法。

  午時,一應試卷收起。

  朱厚照安排禮部尚書負責進士談話,然後散去,等待名次發榜。

  有李東陽、楊廷和協助處理政務,朱厚照也有了時間來閱覽進士殿試的答卷,加上所留時間並不多,許多進士的答卷並沒超過三千言,多數在一千五百言左右,加上許多人沒有用八股文,倒是方便了評閱。

  天暗下來時,朱厚照便閱過百份,也理解了許多進士的心思、定位與渴望,對於這些進士而言,沒有一個豪言壯語,要當尚書或內閣大臣的,更多的是想去做點實事,有超過四成的人想當知府、知縣,留在基層治民的,還有三成想留在京師,進入各衙門的,甚至還有想進入國子監搞教育,興人才的……

  「這是?」

  眼前這一張試卷,相當乾淨,除了名外,就寫了六個字,與其他動輒幾頁紙的試卷大不同:

  【聽君命,興大明。】

  「汪玄錫?」

  朱厚照微微凝眸,仔細看了看,確定只有這六個字,不由笑了。

  這又是一個有膽量之人,敢在殿試上如此答卷的,估計只是他一個了。

  命張永找來汪玄錫的籍貫與相應文書,朱厚照看了看,不由皺眉,這個傢伙字天啟,用這個字,著實有些讓朱厚照想到天啟皇帝朱由校……

  「程信的孫女婿?」

  朱厚照看過之後,不由揉了揉眉頭。

  程信的名氣不大,但此人曾與于謙並肩作戰,參與過北京城保衛戰,而程信還有個兒子,名為程敏政,沒錯,就是捲入唐寅科舉舞弊案的那位主考官,不過汪玄錫的妻子並不是程敏政的女兒,而是程敏政弟弟的女兒。

  「這個人,可用!」

  朱厚照不介意試卷寫多少字,主要看能不能為自己所用,用在哪裡,可以為朝廷做哪些事。

  夜深人靜,燭光搖晃。

  朱厚照繼續翻閱著,終於看到了唐寅的答卷。

  讓朱厚照感覺到詫異的是,唐寅竟將「治水安民」作為了自己的仕途志向,這有些超出朱厚照的預期,但也能理解,蘇州洪災的影響至今還沒完全消退,一座城遠沒有恢復往日繁華,在這種情況下,飽嘗人間冷暖,看過生死別離,也深感生活困艱的唐寅,在成為官員之後,也想為一座城,一些百姓,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