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朱厚照的政府計劃

  奉天殿。

  朱厚照威嚴的聲音傳出,隨後宦官張永便前出一步,展開一份詔書。

  這不是一份可以商討性質的提議,而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詔書,隨時可以下發出去,昭告天下。

  滿朝文武,親王公侯等,肅然而立,仔細聽著。

  張永雖然是個太監,聲音有些尖細,卻也洪亮清晰,面對眾人喊道:「朕擬中興元年宣言,旨在明綱定目,引領群臣樹中興之志,並為之不懈奮鬥。中興乃是全面之中興,士子於堂,修學問道;農耕于田,稼穡豐庫;商人於店,交易頻仍……」

  李東陽、楊廷和對視了一眼。

  很明顯,朱厚照這是在闡述自己的中興願景,囊括了士人、農民、商人、匠人、軍士等,甚至連做工的夥計、拉船的縴夫、失去田地的流民等都考慮在內!

  中興,面向的是大明所有人,沒有誰掉隊,沒有誰被摒棄在外!如此全覆蓋的中興群體,震驚了所有人。

  張永繼續念道:「中興元年,朝廷當全面落實從嚴治國,推動開展『國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思想認知教育,弘揚『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士人精神,推動廉政之風,以督察院、信訪局行監督,整飭吏治,還民以清……」

  督察院的張欽、儲罐等微微點頭,深感責任重大。

  吏治很難,現如今被擺在了中興宣言最前面,可見皇帝整頓吏治的決心之大,用意之明。張欽、儲罐、蔣瑤等人都理解朱厚照的安排,作為改中興年號的第一個年,若不抓吏治,如何談中興?

  官場風氣、官員作為,直接牽連著無數百姓生活,朝廷在北京城內大談中興,人家在北京城外大貪特貪,巧立名目,欺壓百姓,那這中興豈不是成了笑話,讓無數人嗤之以鼻?

  張永停頓了下,接著讀道:「中興元年,朝廷當振興文教,重點整頓北京國子監、南京國子監與各府學、縣學!朝廷今年擬撥付二百萬兩銀錢,修繕文教之地,並將國子監教授、助教、府學教授、州學正、縣教諭與一應訓導,官品悉數提三級。」

  此言一出,禮部官員精神振奮,國子監祭酒王瓚、司業羅欽順更是激動不已。

  國子監官職最高的是祭酒,從四品官,司業是正六品,而五經博士、助教全都是從八品官,就朝廷那點微薄的俸祿,實在是令人難熬,許多博士、助教都吃飽飯。

  這些儒職雖卑下而道則尊的先生,待遇總算是有所改善了!振興文教,對於文官集體來說是一件好事,自然沒什麼人反對。

  吏治、文教之後,朱厚照的宣言轉入新策:「一條鞭法之綱領要策已得一十三行省布政使司認可,當廣行於天下!凡清丈過土地之地,率先施行一條鞭法,即以南北直隸先行一步,以觀其效。至下半年開始,將一條鞭法再推三至五個行省。」

  李東陽、楊廷和與戶部尚書孫交等連連點頭。

  一條鞭法雖然看似新穎,但在一些地方已有類似之策,即便如此,朝廷依舊沒有邁大步子,只是選擇以南北直隸先行,留下觀效時間以做完善。

  這新政籌劃了四五個月了,各行省布政使司一開始雖有些顧慮,提出了一些問題,可往返幾次文書之後,一條鞭法已被認可,並被寄予厚望。

  此策一出,田畝投獻之風的基礎將蕩然無存。

  投獻是為了逃避徭役,現在徭役沒了,全攤到了田畝裡面,還投獻什麼去?

  投獻給那些人,打出來的糧食那些地主比朝廷要的還多,不划算……

  除了一條鞭法,宣言中還提到了大明銀行、推行全新的大明寶鈔,提到了全面貫徹新的商稅,並將「不欺商」寫入宣言之中。

  張永看了一眼群臣,見所有人都在聽著,便大聲喊道:「現設出中興元年發展預期目標:農稅自去年基礎之上,增長四成左右;商稅自去年基礎之上,增長一倍左右;招撫流民一百萬人以上;新開墾田畝四百萬畝;冶熟鐵應達到一百萬斤;裁汰老弱軍士二十萬,招募青壯軍士二十五萬;於水路要塞處興建百萬倉七座;打造寶船不低於十八艘,海軍完成首次遠航;科舉取士六百,武舉取才二百……」

  沈王朱幼㙾、慶王朱台浤、興王朱祐杬等一乾親王聽著這宣言,一個個目瞪口呆。

  朱幼㙾沒有想到,朱厚照竟在中興元年拋出了一個如此詳細的發展綱領,直接定下了一年的任務與目標!很顯然,這些目標並不是不可完成之事,也不是隨意給定的,就以農稅來論,在一條鞭法之下增加農稅四成完全可行,畢竟南北直隸可是產糧大區。

  還有招撫流民,這事不好辦,但隨著四川、江西、湖廣不斷傳出捷報,這事貌似也不太難辦。皇帝還考慮到了軍隊問題,將招募寫入了詔書之內,這已然告訴了所有人,衛所制將不再是「世襲」制,招募將逐漸成為主流。

  朱幼㙾驚訝的不是這些細節,而是朱厚照的部署周密、考慮周詳,這個前些年荒誕不經、寵信宦官的皇帝,現如今正變得極是沉穩,施政綱目清晰!

  一旦今年的發展任務完成,那大明將會大有改觀,江山會更為穩定!

  張懋、徐光祚等國公也連連點頭,對朱厚照定下的宣言很是滿意,尤其是關於衛所招募青壯、海軍遠航上,更是全力支持,不過現如今寶船一艘都沒影子呢,一年內製十八艘來得及嗎?

  出人意料的是武舉取才,皇帝竟然要取二百人!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武舉制度是朱祁鎮確定下來的,這也算是草原狩獵後的經驗吧,可看看前面幾十年,每年武舉取將才,少的時候就三個,多的時候三十來個,最多一次還是正德三年六十個,這一下子擴增到二百個,實在是令人費解且驚訝。

  朱厚照沒有管這些,中興元年的宣言詔書如同後世的政府報告,給大明指明了一年的發展任務,那意思是:全都別瞎內鬥了,都給咱幹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