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張太后的小動作

  正德五年,除夕夜。

  宮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就連宮女、宦官臉上也流露著笑意。

  過節嘛,有賞錢。

  乾清宮。

  夏皇后看著站在窗邊的朱厚照,輕聲道:「陛下,是時候去慈寧宮給太后請安了。」

  朱厚照側身看向夏皇后,微微點了點頭,開口道:「那就走吧。」

  慈寧宮外。

  德妃、賢妃恭候著,見帝後前來,上前行禮。

  朱厚照抬手:「免禮。」

  德妃文靜溫婉,說話細聲細語,喜宋詞,偶爾寫些詞調。

  朱厚照看過,寫得還不錯,就是越來越直白,一開始還堆砌辭藻,後來幾乎成大白話了,總結下來就一句:

  今晚你要不要來……

  賢妃比較內斂,心思也多,偶爾生個病讓自己去看看,後來發現生病這一招不好使,萬一傳染了皇帝多不好,便改為學習歌舞。

  不得不說,這嗓音唱起歌來確實好聽,朱厚照也喜歡聽賢妃一展歌喉。

  對於這兩個女人,朱厚照並不生厭,也曾召至乾清宮留宿過,只不過一來張渡舟的療程還沒結束,身體還在調理之中,二來這半年中,不是和太監斗,就是和勛貴斗,後面各項新政動了不少人的利益,自己需要盯著,尤其是最近三個月,又和韃靼鬥了一場……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朱厚照並沒時間陪伴這兩位妃子,今日除夕,難得一起聚一聚。

  入慈寧宮,張太后坐定。

  朱厚照帶皇后、妃子行禮。

  隨後朱厚照坐下,皇后帶妃子行禮。

  再之後皇后也跟著坐下,妃子行禮,隨後是後宮的太監、宦官、侍女等管事官排好隊行禮,之後是張太后、夏皇后給賞賜,皆大歡喜。

  這一套流程多少顯得有些多餘,因為明日天不亮還需要來一遍。

  年終禮,伊始禮,兩個都不好缺,麻煩就麻煩點吧,反正太監、宦官、宮女高興,可以多領一次賞賜。

  待宦官等退下之後,張太后讓夏皇后、賢妃、德妃暫退出去,對朱厚照道:「明日大明便是中興元年,母后其他不問,只有一件事不得不說。」

  朱厚照笑道:「母后儘管吩咐便是。」

  張太后言道:「你登基執政,馬上便要進入六個年頭了,可皇后、德妃、賢妃可都沒身孕。大明皇室需要開枝散葉,母后認為,陛下該選秀充盈後宮,早點為子嗣事準備。」

  朱厚照聽聞後,輕描淡寫地回道:「母后,兒臣與皇后都在調理身子,不急於這一時吧。」

  張太后嘆道:「你不急,母后急,百官也跟著急。另外,這些在京師的親王可是有不少人盯著,若皇室始終無後,他們必然會有所動作,到那時,江山不穩。何況中興元年,選秀正當其時。」

  朱厚照沉吟了下,微微搖頭:「選秀充後宮,不應在中興元年,朝廷新策將出,天下人關注的是新策,還是選秀事?還請母后斟酌。」

  張太后見朱厚照如此,便點了點頭,話鋒一轉:「不選秀,可也不能耽誤了子嗣事。這樣吧,母后在後宮宮女中給你物色兩人,如何?」

  朱厚照微微凝眸。

  話到這裡,朱厚照才明白張太后的用意,那不是什麼選秀,不是什么子嗣,而是想要借她人之手來打壓皇后,削弱皇后對後宮的掌控。

  娘啊,玩宮斗的都是妃子,你跟著摻和什麼。再說了,你要後宮大權幹嘛,方便給兩個國舅送銀子還是送糧食?

  張太后看著不說話的朱厚照,輕聲道:「母后的一片心意,皇帝不會拒絕吧。明日便是元旦,母后想過得舒坦一些。」

  朱厚照起身,含笑道:「母后為兒臣著想,兒臣如何能拒絕。」

  張太后很是滿意。

  朱厚照行禮:「兒臣明日再來請安。」

  張太后含笑相送。

  離開慈寧宮後,朱厚照將事情告知夏皇后。

  夏皇后聽聞後莞爾一笑,並沒有半分惱怒與不安,只是輕聲說了句:「陛下是天下的,天下也是陛下的。」

  這話藝術水平就很高了。

  前面半句話說朱厚照執掌天下,操勞政務,沒那麼多心思關注女人。後面半句話說朱厚照想要寵幸誰就可以寵幸誰,太后塞兩個人進來,那也要看皇帝喜不喜歡。

  對於張太后的小動作,夏皇后並不擔心,原因很簡單,朱厚照自我掌控的能力太強了,他不會缺乏克制去放縱。豹房裡喜歡美色,沉湎其中不可自拔的朱厚照已經不見了,想要靠女人吹枕頭風來影響朱厚照的決策,那太難了。

  除了這個原因外,夏皇后已經有了六宮之主的底氣,不畏任何挑戰。

  朱厚照笑對夏皇后,給了她定心丸:「朕的或許後宮會有不少妃嬪,但皇后只有你一個,沒有人可以取代。」

  夏皇后行了個萬福禮:「侍奉陛下是妾身之福。」

  朱厚照牽著夏皇后的手返回乾清宮,然後進入側殿,搬了把椅子,反著坐在椅子上,雙手搭在椅子背上,目光盯著牆上掛著的巨幅世界輿圖。

  四月入明,恍惚如昨。

  但這就是真實的人間,有些人死去了,有些人活了下來。

  大半年的努力,雖然解決了京師的流民賊寇問題,以一招免稅賦的方式安撫了天下民心,可大明的頑疾並不是那麼好破解,無數百姓的生活依舊是水深火熱,局部的問題還是密密麻麻。

  無論如何,正德這個年號終於走到了盡頭,從子時開始,大明將正式進入中興元年。

  回顧半年多,自己的新政中是有急切的部分,比如清丈土地,但這不能不做,民情洶湧,唯有清丈還田於民,才能避免一場接一場的農民起義。

  動了官員的利益確實引起了不少風波,好在李東陽、楊廷和、王廷相、張懋、徐光祚等這批人都是厲害人物,幫著自己強行推動了變革。

  朱厚照清楚,領導是重要的,政治班子也十分重要。

  比如後來的張居正,這傢伙就是沒仔細抓政治班子,大部分時間全靠自己一個人發威了,以至於一些改革舉措在執行階段走了樣。最悲慘的是,張居正走了之後,身邊的班底就沒了,連個支持新政的聲音都沒了……

  中興元年,自己需要重塑班底,啟用一批銳意改革、甘於吃苦辦事的官員,讓新政從淺水區,推動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