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共贏的方案

  第134章 共贏的方案

  「陳生,長江實業的李嘉成剛剛打電話來,約您明天中午在文華東方酒店總統套房見面,李嘉成先生說,同來的還會有和合實業的胡應相先生。」上午晚點來到和記大廈的陳志文,剛進辦公室就得到了安琪的信息。

  這也是沒有大哥大不方便的地方,沒辦法直接通話,除非自己一直在辦公室。

  「李嘉成、胡應相。」陳志文想了想說道:「行,你待會回他們,我會準時赴約。」

  搶了老李的和記黃埔,陳志文還是感覺很爽的,可惜對方不知道未來的事情,爽點似乎又不足了。

  「好的。」安琪收到回復後便離開。

  「等等,問一下香港電信公司,香港這邊什麼時候能普及美國的一款產品,叫做cellphone。」陳志文又說道。

  「cellphone?」安琪不是很理解。

  「就是無線電話,我們可以帶著一個電話到處跑,隨時可以接到別人的電話。」陳志文解釋道:「大概比手大一點。」

  「好,我去問一下。」安琪點點頭答應道。

  「等手中這些問題解決,得花點錢研究信號技術了。」陳志文想了想說道。

  說起信號,自然想到華為,就是這家公司還要十幾年才能成立,有點太晚了,當然,在香港這種地方,研究信號技術也是白日做夢,但隔壁內地改開之後,這方面的人才也不少,大概率也缺乏資金進行研究,和自己倒是搭配了。

  就是信號研究的太厲害,再過四五十年會比較麻煩,但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不管怎麼樣,這幾十年還是很有用途的,再說,信號研究屬於高技術行業,自己的先知金手指沒有什麼大用途,在初期仗著資金優勢開發國內市場倒是有可能,但以後全球爭霸,大概率是鬥不過老美的高通與國內的華為的。

  這點自知陳志文還是有的,但這個市場很大,規模做中等一點也還是很不錯的,到了90年代,做功能手機也是必然的。信號技術稱霸不要想,但有點技術專利的基礎,至少不用被別人卡脖子卡的太厲害。

  ……

  第二天,陳志文如約來到了文華東方酒店。

  「陳生,這位是和合實業的董事長胡應相先生,胡生,這位就是現在和記的董事長陳志文陳生。」三人見面後,李嘉成笑著介紹道。

  「胡生,久仰大名了。」陳志文笑著伸手握手道。

  「哪裡哪裡,陳生收購和記,漲了我華人威風,我才是久仰陳生的大名了,」胡應相笑著說道。

  「聽說胡生準備在中環興建香港最高的大廈?胡生的志氣,也是要壓住置地啊!」陳志文笑說道。

  在後世香港的幾大超級財閥之中,並沒有胡應相胡氏家族,但在這個時代,胡應相旗下的和合實業的規模,是超過長江實業的,70年代,和合實業最大的成就就是興建了一棟中環超級大廈-——和合中心。

  這棟大廈的高度超過了置地旗下的康樂大廈,在80年代初建成後成為了香港的地標,不過當時的長江實業已經收購了和記黃埔,論規模也超過了和合實業。

  之後幾年,胡應相將家族資金投向內地,興建了國內第一條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又在廣東建了幾棟大型發電站,彌補了當時國內對電力、交通的需求。

  但也因此,投資內地基建的胡家相對與李嘉成、李兆基、鄭宇彤這些一直在地產市場打滾的家族沒落了很多,畢竟,基建只能說收入穩定,但暴利性是遠比不上可以動用槓桿瘋狂融資的地產行業的。

  當然,人家的追求可能也不一樣,80年代,胡家這數百億港元的基建投資,對廣東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大的貢獻,解決的就業數量、帶動的財富、給予老百姓的方便更無法用數字來形容。

  「哪能壓得住置地啊,和合大廈只是在天線上增加了一些高度,實際高度可比不了,再說,地理位置比起康樂大廈,差的太多了。」胡應相笑著說道。

  「沒事,中環這邊還有很多舊樓,也有很多舊的政府建築,港府的財政主要來自與地產拍賣,這些地方遲早會放出市場的,到時候我們還是有機會的。」陳志文說道。

  「這種東西,可是置地的最愛,想拿到手,可不容易。」李嘉成說道:「倒是陳生,也許有機會和置地爭一爭了。」

  「和記說是四大洋行,其實跟置地,差距還是很大的。」陳志文搖搖頭說道:「置地收購牛奶後,地皮數量更多,而且大多數在港島核心位置,和記的就差多了。」

  「所以陳生是想出手這些位置不好的地皮,以後再換核心位置?」李嘉成問道。

  「李生好眼光,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陳志文也沒否認,這種做法,在地產行業也很常見,誰的規模大了後,不想往市中心走?普通人有錢都想去市區買房。

  「今天,我與胡生約陳生你來這裡,就是想商討我們之間合作的可能性。」李嘉成接著說道。

  「怎麼合作?」陳志文問道。

  「我知道陳生是準備出手很多和記的非核心位置地皮,還有就是一些已經在開展的地產項目,我與胡生也知道現在和記的情況,所以我們的想法是,我與胡生還有陳生合資成立一家公司,合資公司會直接以現金的方式向和記購買地皮、物業或者一半的項目,這樣一來,和記立刻就能獲得需要的資金。」李嘉成不慌不忙的說道:

  「合資公司由我與胡生來經營,經營之後的淨利潤按照比例在未來進行分紅,陳生,我知道你是看好未來地產行業的,所以這樣一來,如果地價上漲,陳生還能夠從合資公司中獲得地價上升的利潤,這個合作方案,陳生覺得怎麼樣?」

  「聽起來不錯,但合資公司哪來的錢?總不能讓我們先注資吧?我要是先注資,還賣給伱幹嗎?早就自己開發了。」陳志文皺眉問道。

  「不需要注資,我會聯繫銀行團來獲得資金,以和記出售的物業為抵押,等未來項目結束,我們再歸還銀行借貸的本金利息。」李嘉成說道。

  「銀行團會100%出抵押資金?」陳志文問道。假設一個項目和記出售價為2000萬港元,按照市場規矩,銀行肯待出1400萬港元,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已經是銀行行業默認的常規情況,當初陳志文想讓滙豐將放款比例提高到80%,結果被滙豐拒絕,後來找到幾家不正規的小銀行,才算勉強實現。

  就這樣,對銀行來說風險已經非常大,一旦地價下跌,銀行將可能血本無歸,很可能幾千萬的項目就能拖垮一家規模不小的銀行,這種事情在香港之前發生過很多次。

  「所以這需要我們三家公司的公章,也就是,我們三公司還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最後項目虧錢,我們需要自己拿錢還給銀行。」李嘉成說道。

  「李生這招,是有十足的信心未來地產行業會大規模上漲啊?」陳志文點點頭說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借用別人的資金,只要地產價格上漲,那什麼問題都沒有,項目結束後的利潤肯定能夠輕鬆覆蓋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但如果地產價格跌了,那就能把所有參與的人拉入深淵。

  「陳生不也一樣嗎?前兩年星河地產對工業地產的投資,我都覺得心驚膽戰。」李嘉成笑著說道:「但現在工業地產已經漲了20%,陳生已經贏了。」

  「是啊,我也很有信心。」陳志文笑了笑,對未來的地產情況,誰能和他比信心啊。

  李嘉成問道:「合資公司的帳務我們可以每個項目完成後進行全面審查,陳生以為如何?」

  「好想法,我會慎重考慮這件事。」陳志文點點頭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