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旅行達人銳

  南湖火車站。

  自平江到北京的列車剛剛停穩,馬麗華就開始發布命令:「老文,你快點收拾一下,等人少了就去買烤魚,記得要挑腰肥的魚,注意看頭尾,烤焦的別要。不用糧票肉票,別讓人給坑了。」

  躺在軟臥上鋪的男人合上書,坐了起來,抱怨道:「還買什麼烤魚,你不是帶了一兜吃的?」

  「一兜子都是水果,連罐頭都是水果的,雞要留著晚飯的時候吃。再說了,南湖的烤魚不是挺有名的?給小滿嘗嘗怎麼了,是不是?」馬麗華一邊說話,一邊張望著站台。

  這班快車掛了兩節軟臥,四節硬臥,是從河東省到北京最好的列車之一。文家人費了很大精力才買到了同一個軟臥包廂里的三個位置,如今還空著一個。

  馬麗華希望獨享整個包廂,但也不可能出錢買下剩下一個位置的,於是只能期望這個人上來的晚一點,最好是到晚上再上車,睡一夜就離開。

  從她的角度看下方,只有寥寥數人在排隊上車,馬麗華從隊頭看到隊尾,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上到自己的包廂里來。

  而在站台更前一點位置,越過硬臥,就是人山人海的硬座車廂了。

  83年代的火車還用的是蒸汽車頭,行進中會噴出濃烈的黑煙,為了不至於吹入旅客車廂,車頭後的車廂依次是行包車廂,郵政車廂,硬座車廂,硬臥車廂和軟臥車廂。

  硬座車廂里也賣無座票,緊俏的時候,會把車廂塞的比上下班的公交車還要滿。列車員不得不在每次停留的時候下車觀察,看車廂的彈簧是否被壓緊。

  至於什麼時候會緊俏,當然不止是春節和學生放假期間,事實上,80年代的火車始終都是緊張的。在硬座車廂,急著登車的乘客,甚至來不及從車門處上車,而不得不從各個車床里爬進去。

  車廂里的乘客感同身受,也都很幫忙,總是或拉或扶的將下面的乘客給弄上來。

  馬麗華所在的軟臥車廂,以及前面的硬臥車廂就輕鬆多了,尤其是軟臥車廂,每四個床位,也就是兩個高低床組成一個包廂,裡面的衛生也打掃的頗為乾淨,除了車速慢了一些,行車時吵了一些,就沒什麼可以抱怨的地方了。

  而列車停靠的時間較長,也有一些好處,例如可以下車休息,以及採買東西。

  上鋪的男人換上衣服下車,買了烤魚回來,列車仍然沒上完人,穩穩的停在車道上,一點要動的意思都沒有。

  「剛烤好的,買了兩條。」男人將兩隻油汪汪的烤黃魚放在了小桌上。然後給兩支景德鎮產的軟臥專用陶瓷杯倒上水,推給女兒和老婆。

  「買一條就好了,買兩條做什麼?」馬麗華埋怨的說。

  「一條給小滿吃,一條給你吃。」男人說著要去上鋪。

  馬麗華露出些許的笑容,拉住男人,道:「一起吃,我一個人也吃不完。」

  「我經常吃的,用不著,你們倆吃就行了。」男人推讓著坐了下來,將上鋪的書拿了下來看。

  馬麗華笑笑,將女兒小滿拉過來,兩個人分享一條烤魚。

  熱乎乎的烤魚很好吃,小滿吃的滿嘴流油,圓圓的小臉因為咀嚼而不停的變形,黑漆漆的眼珠還靈動的看著四周。

  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來說,第一次坐火車,而且是坐軟臥包廂,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砰砰」。

  包廂門敲了兩下,旋即被拉開了。

  一名年輕人拖著拉杆箱,出現在門外,向裡面看了看,進來了笑道:「我和你們一個包廂。」

  「哦,小兄弟,你是這邊下鋪的吧。」男人瞅到了楊銳手裡的車票,友好的將位置讓了出來。

  馬麗華其實不怎麼高興,三口人開開心心的呆一個包廂里多舒服,有個生人多不自在。

  不過,她也是笑笑沒說話。人家買票坐車,自己也資格反對。另一方面,現在能坐軟臥的都不是普通人,按照規矩的話,她家老文這樣的正處級幹部,都只能坐硬臥,不能坐軟臥,也是託了好幾層的關係,他們才買到了三張票。

  眼前的年輕人,想來也是託了關係買的軟臥票,馬麗華自己知道買票的難度,自然高看對方一眼。

  文小滿則匆忙的將嘴裡叼著的魚放回原位,然後用手捂著嘴,使勁的想要將又硬又韌的魚肉吞進去。

  貪吃的形象,最好還是不要被帥哥看到。

  這是13歲少女的樸素思維。

  楊銳將拉杆箱收起來,放在床位下面,又取下背上的雙肩包,開始收拾東西。

  他現在的裝束,和後世讀大學的時候,其實沒什麼兩樣,仍然是一身運動服,仍然是一個包一個箱子。

  不過,比起此時用麻袋裝東西的民工,楊銳的裝備就先進太多了。

  馬麗華的目光,也隨著楊銳的動作而動。

  拉杆箱她是認識的,京城大點的商場都有賣,有三四十塊的,也有三四百塊的,還有使館區專門賣給外國人的拉杆箱,售價往往高達幾百塊的外匯券,馬麗華之前也想買,終歸是沒捨得,這次出門也是扛著大包小包來的。

  在馬麗華的注視下,楊銳很有秩序的拿出保溫杯,灌上水,又掏出兩本書,放床頭,接著,他拿出了新買的照相機,熟練的安好鏡頭,咔嚓的照了一張相。

  楊銳準備將一路經過的火車站都照下來,以做留念。

  不過,他的這個動作可把車廂內文家人給驚訝壞了。如今的相機可都是膠片相機,一張膠片拍22張或23張,然後就得換膠片,而每卷膠片都是價格不菲的。

  就這樣照一個不包括自己和家人在內的相片,除了專業攝像工作者以外,這是很奢侈的行為。

  文家男人更是好奇的打量著楊銳手裡的相機,問:「你這個相機的型號,是紅旗20吧。」

  「對,你認識?」楊銳同樣驚訝,雖然是國產相機,但紅旗20的產量極少,認識的人更少。

  男人使勁點頭,放下書道:「認識,怎麼不認識。我們社也有一個,寶貝的什麼似的,聽說全國也就生產了幾百台,你是從哪裡買到的?對了,忘了自我介紹,我叫文思,文明的文,思考的思,在北京日報社工作,家是平江的。」

  這時候人不怎麼計較*問題,在火車上互通姓名和工作單位,也是很平常的事。

  楊銳猶豫了一下,道:「你叫我楊銳就好了。我是去北京讀書的。」

  「大學?」

  「對。」

  「哪個學校?」文思一個勁的追問。

  楊銳無奈道:「北京大學。」

  「啊……裝淑女的文小滿發出壓抑的叫聲,用近乎崇拜的眼神望著楊銳。

  馬麗華的表情也瞬間融洽很多。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本省就被賦予了文明知識進步有禮等等美好的詞彙,即使達不到這種要求的大學生,其實也在社會的要求下,潛移默化的改變著。

  同在一個車廂,大學生比採購員是要好的多的旅伴。

  「大學報名還有十多天吧,你怎麼這麼早去學校?」馬麗華主動問了一句。

  「我想先去學校看看。」楊銳是考慮著提前去學校,重建實驗室呢。

  「在北京有親戚嗎?最好住在親戚朋友家裡,外面的旅社貴的很,也不安全。學校現在讓不讓學生提前住校了?」馬麗華挺關心的說。

  「具體還不知道,我準備等開學了再去報到。」

  「這樣也好。」文思將話題接了過來,饒有興趣的聊了幾句學校的事,話題又慢慢轉向照相機。

  紅旗20照相機是國產相機的巔峰之作,也可以說是最後的輝煌。它仿製於徠卡m3,又吸取了徠卡m4的部分設計理念,製作極為精良,機械性能堪與徠卡比肩,而造型手感卻猶有過之,是中國製造的頂級135相機,更是中外相機收藏界的寵兒。到90年代初,紅旗20照相機的價格就達到了5000美元,至30年後,更是能賣到1。5萬美元的高價,是少數比原型機還要貴的相機。

  當然,紅旗20也是非常貴的,一套一機三鏡的國內售價2000多元,因產量極低,只調撥供應給新華社等高等級的新聞機構,而它在香港展覽會上高達三千多港幣的價格,足以令普通中國人傾家蕩產。

  楊銳既是出於考古的目的,也是出於收藏的目的,才託管慎買了一台紅旗20回來,一試之下,果然是手感出眾,除了重量感太實在以外,比後世他所接觸過的絕大多數相機都要好,於是專門拿出來把玩拍照。

  文思卻是出於職業習慣,既對楊銳好奇,又對照相機好奇,不禁問個不停。

  「砰砰。」

  這一次,被敲的是車窗。

  楊銳一轉頭,訝然看到姚悅、姚樂和姚母三人組。

  「我們來晚了,沒在候車大廳找到你,就進來了。」姚悅小聲說了一句。

  「你們是來送我的?」

  「要不然呢?我下周才去北京,你怎麼走這麼早?」姚樂搶過話頭來,語速極快。

  楊銳不得不解釋一遍,同時表示感謝。

  姚悅連連搖頭,說:「要說謝謝的是我們,你到了北京一定要注意身體……」

  她絮絮叨叨的說了好些話,有些重複了,自己也沒注意到。

  「滴滴——」

  汽笛聲響起,姚悅才匆忙的結束囑咐,從姚母手裡拿過木盒,遞給楊銳,道:「這是我們給你做的熟食,方便你在路上吃……恩,是為了謝謝你幫姚樂報志願。」

  「你做的?」楊銳沒有推辭的收了下來。

  姚悅赧然道:「一些是我做的,一些是她們幫我做的。」

  姚樂不停的揮手,刷存在感。

  姚母也笑著揮揮手,說:「一路順風。」

  「謝謝……謝謝。」楊銳口拙的向她們揮手,眼前的情況,實在是令他有些詫異。

  ……

  志鳥村微信公眾號:znc100,歡迎大家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