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稻草固沙

  東華實業集團內部創業的計劃並沒有馬上實施,羅浩強烈反對陳立東的意見。Google搜索

  之後,雖然拗不過陳立東,但他還是提出等華威具體方案出來後,去學習一下,有個借鑑之後再啟動實施。

  陳立東也明白有些事急迫不得,只能徐徐圖之。

  好在,他在西部地區已經落子,父親陳樹儉在長江沿線布置了一批東華回收企業網點,張兵又在西南也撐起了一片產業,對各地的產業發展、促進就業應該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促進投資和就業,最有效的手段應該是金融,隆興銀行的組建正當其時,不過要顯現它的威力還要等一段時間。

  起碼,將隆興銀行布局到重點地域,組建起架構、落實場地和人員就得一年的時間。

  畢竟不是國有銀行,每到一地就得拿著金融許可證去辦理營業許可,解釋說明、辦理手續都得折騰幾個月時間。

  關於西部基地的開發建設也被強力推動。

  西聯鋼鐵此時已經開始基礎施工。

  廠房的鋼結構加工本打算委託給湟中市的鋼鐵加工企業,但是考察一番後發現,湟中的加工水平有點糙,只能先在東華控股的薊南金櫃廠把鋼結構鋼材加工出來,再走公路長途運到噶爾穆,運到工地後還要進行剪板、折彎等加工環節,才能做成能夠使用的材料。

  考慮未來噶爾穆還要有一大批工廠需要開工建設,那麼在鋼鐵廠這邊就應該建設一批鋼鐵深加工企業。

  郝月明和吳煥祥都想去西部,把鋼鐵加工廠做起來,但是他倆心臟都不好,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工作,被陳立東按了下來。

  權衡來權衡去,這個任務被交給了吳榮華。

  吳榮華出身農家,父親是村里走街串巷的商販,跟吳榮華青梅竹馬,倆人摸爬滾打從做豆腐開始,再轉行廢鋼交易,又在東華鋼鐵的支持下,收購了薊市幾家鋼鐵企業,組建了薊市渤海特鋼集團。

  薊市渤海特鋼年營收有望做到20個億,利稅做到4個億,已經成為當地響噹噹的重點企業。

  吳榮華身為老闆娘,一直是吳煥祥的左右手,輔助丈夫經營管理,既有經驗又有魄力。

  另一世吳煥祥在心臟病發作去世後,吳榮華掌舵渤海特鋼,將企業帶上了新的高度。

  吳榮華性格堅毅,讓她主持西拓,幾個合伙人都比較放心。

  至於施工人員不足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加錢。

  於是,凡是東華出資建設的項目,再次調整造價,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被增加一倍。

  增加出來的費用主要用於增建臨建房屋、購買安全防護用品、改善工地生活條件等。

  這部分費用有具體使用標準,只要施工單位按標準落實,經項目經理和監理審核簽字後,就能申請到這部分費用。

  在工人工資科目中也增加了一項:高原地區野外作業補助。

  施工作業大多數工作內容是在野外,所以過去普通一線員工是沒有野外作業補助的。

  一般只有管理人員才會在工資中增加野外補助一項,就是補貼給那些平常坐在辦公室、偶爾去工地的人員。

  現在,只要工作地點離開市區,本人無論在哪個工地、哪個崗位,都能享受這項補助。

  這項補助的標準是一線人員每天30元,二線每天20元,只要出勤到了工地就能獲得補助。

  一線員工每天補助30,一個月下來就能獲得八九百元,在這個時代可是不小的收入。

  而如此一來,別的建築公司也只能跟著漲工資。

  否則的話,就只能看著手下的員工投效到東華門下。

  沒錯,東華建設還在不斷的招收建設工人,工資水準絕對能讓人心動。

  試用期三個月,開800元的月工資,野外補助再翻倍,如果定級後基本工資漲到1500,一個月大概能到手2500元,而這只是普通勞力的錢。

  那些定尺放線的、開動機械的至少浮動1000元。

  在別的工地,哪有這樣的好事?

  而且,據說東華建設的員工都是固定合同工,只要收留你,就沒有臨時工那一說。

  在東華幹下去,積累技術和經驗,還能加級漲工資,這樣的企業干到退休都行。

  噶爾穆本土企業都心有惴惴。

  這叫啥事?自己原來給工人一個月開500,都夸老闆有良心;過年過節發點大棗、香梨,工人們都樂的跟哈巴狗似的。

  現在這麼一搞,還叫不叫人活了?

  噶爾穆這裡的婦女姐妹們紛紛議論,這些外地企業怎麼就不招女工呢?

  結果,國慶過後沒幾天,街道放出消息:噶甘公路兩旁進行固沙施工,施工內容非常簡單,就是把稻草插進沙子裡,在沙地上扎設成方格的擋風牆,按面積計算工程款。

  望柳莊社區的居民們紛紛擁到社區居委會打聽情況,聽完工程說明就有人問:「稻草固沙?噶爾穆這裡去哪找稻草?」

  居委會的大姐喊道:「你們都別嚷了,哎呦媽呀,我嗓子都啞了。

  我最後再說一遍,聽不明白的找明白人去問。

  稻草固沙就是把稻草埋進沙子裡。

  路線從過了噶爾穆河開始,順著正在修的噶甘公路,一直把稻草埋到甘森湖。

  具體要干多少活我可就算不清了。

  這個活好干,路兩邊專門有人打尺放線,已經圈定了施工的範圍。

  你們過去後,按照600的間距,用鐵鍬把沙子挖開,稻草埋進去多一半就算合格。

  一畝地按100塊錢結算,據說倆人搭手一天就能完成1畝地,一人能賺50塊工錢。」

  有人問:「我們這兒哪有稻草?」

  社區大姐說:「人家早就把稻草運過來了,堆在將軍樓那邊。

  稻草已經堆成了山,據說是從海邊運過來的。」

  將軍樓,過去是噶爾穆市第一座二層小樓,就矗立在噶爾穆河的東岸。

  這棟二層小樓建於1956年10月,那年國家正在修從西青到唐蕃的公路,噶爾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發生了巨變。

  將軍樓的將軍,說的是木勝忠,他被稱為青蕃公路締造者、噶爾穆的奠基人。

  40多年前,木將軍帶著運輸隊支援唐蕃,他的隊伍出了20多名幹部外,還有上千民工、兩萬多頭駱駝,帶著大量的糧食和軍需物資從湟中那裡走過來。

  為例避免陷入沼澤,需要確定行程路線。

  人們從一張舊地圖裡看到了噶爾穆三個字,它的位置就在圖中的一條河邊。

  據說當年舊軍閥曾經在這裡修過路,應該相對好走一些。

  木將軍身先士卒,帶領小分隊探路,走了幾天也沒找到路,也不知道那裡是噶爾穆。

  於是在一天晚上,大家在河邊安營,木將軍大手一揮:「我們的帳篷扎在哪,哪就是噶爾穆。」

  於是當晚他們紮營的6頂帳篷就成為噶爾穆的雛形,從那之後,這裡成為唐蕃運輸總隊噶爾穆站,駐站的十幾名工作人員成為第一代噶爾穆人,那條河就被命名為噶爾穆河。

  幾年後修建了二層小樓,木勝忠將軍經常在這裡辦公。

  至於望柳莊也有典故。

  1954年5月,木將軍再次回到噶爾穆,這次他帶來了2000多名工兵和民工,目標就是在雪山高原築路。

  他在路過湟中市時,安排人買了100棵柳樹苗,到了噶爾穆時栽在了兵站周圍。

  從那天開始,木勝忠帶著大夥,用7個月零4天的時間,把公路修到了唐蕃的日光城。

  當年的青蕃公路總長1283公里,路基寬10米,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也是通往唐蕃里程較短、路況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公路修通後,木勝忠給民工們發了工資,放了幾個月長假,還跟大家說:「回家後不想回來的,就不用回來了。」

  幾個月過去,當一年前栽下的柳樹返青時,回老家探親的人們又回到了噶爾穆,這回已有人攜妻帶子。

  問他們為什麼又回來,他們說:「捨不得離開公路和噶爾穆」

  於是,村落、農場開始在戈壁荒灘崛起。

  望柳莊就是當年栽種柳樹的地方,也是噶爾穆第一個建制村。

  在這裡,柳樹跟第一代格爾木人同樣受到人們的敬重。

  據說當年曾有3棵柳樹枯死,被木勝忠埋在河邊沙灘上,還舉行了葬禮。

  沒想到第二年,經過一次乾死的墓柳竟然發芽吐綠。

  歲月消逝,望柳莊前的柳樹越來越多,楊柳成林,濃密成蔭,而栽下他的人卻漸漸老去。

  1994年10月,木勝忠老將軍逝世。臨終前,他留下遺言:把骨灰撒在崑崙山上、沱沱河畔。

  子女們按照父親的遺願,一個多星期後捧著他的骨灰來到了噶爾穆。

  格爾木的幹部河群眾在將軍樓前為木勝忠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聽說老將軍的骨灰要撒在青藏路上,沿途的司機還主動把車全部停下,鳴喇叭3分鐘。

  他們都知道,碾過的這條路是老將軍帶人修通的,這是一條有魂、有根的路。

  現在,將軍樓前的廣場人頭涌動,望柳莊社區再次繁忙起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