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伊留申航空集團公司設計團隊感到無比震驚的是中華福克公司現在已經完全實現了數位化,建立了一個數字樣機平台,虛擬製造和現實生產融合度非常高。
中華福克公司的F150這個項目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數字樣機的設計,而原定需要兩年半,這種高效率絕對是世界級的水平。
尼古拉塔里科夫等人也是了解到中華福克公司的數字樣機的功能真實度非常高,非常接近最後造出的「物理樣機」,並且可以在這個數字樣機上面做更多的實驗,在正式生產之前就發現了設計上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並且用最快的時間和非常低的成本完成改進優化完善設計。
如果用傳統的方法來設計的話,從設計到原型機出來並且定型的話至少需要七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跟數字樣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存在。
因為中華福克公司的數字樣機不僅僅只是虛擬這個「樣機」、虛擬測試,還融入了「虛擬」製造、生產、工藝、維護、改進等關乎這架「飛機」全壽命周期中的各個環節。
也正是這樣,當這些「虛擬」流程全部完成後,發現的問題都解決好後,轉入「現實世界」的樣機製造、測試、量產、再升級等環節節奏效率非常之高——
F150從設計到原型機進行首飛用時只用了兩年的時間!
更讓人震驚的是,許多子系統的生產廠家也是被中華福克公司逼著採用了數控工具機技術,這款客機是國內第一款完全數位化設計、生產的客機。
尼古拉塔里科夫也是通過打聽才知道這個數位化仿真測試系統軟體是華興集團公司自己研發出來的,而且現在在整個華興集團公司已經全面推廣開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尼古拉塔里科夫也是好半天沒有說話,說實在的,他是真的被華興集團公司在技術上的那種狂熱的追求和執行力度深深地給震住了。
華興集團公司對數位化技術的戰略是楊傑這個創始人很早就開始推行的,而且推行了六年之久,這份決心意志真是非常罕見。
這麼一對比下來,伊留申航空集團公司和國內的幾個飛機製造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是落後很遠了。
在來中華福克公司之前,包括尼古拉塔里科夫在內的這些設計師都是有些傲氣的,但是一番接觸下來,他們發現對方的公司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模式當中,他們感覺都有些跟不上節奏了,甚至感到了很大的壓力。
中華福克公司負責接待他們的總裁白永輝也是希望這些設計師能夠儘快地掌握數字樣機的軟體和新的工作流程模式。
一些設計師甚至向尼古拉塔里科夫因為要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數字仿真建模軟體而發牢騷,說自己手工繪圖的本事用不上了。
尼古拉塔里科夫為此也是罵了這些設計師一通:「不會你們不會學嗎?而且你們都要給我好好地學,以後回到國內我們自己也要採用這套系統。你們腦袋裡面的設計思路和經驗是最值錢的東西,你們也要給我拿出點真本事出來,不要讓這邊的人看不起!」
這些事情楊傑自然不會知曉,當他問白永輝這些伊留申航空集團設計團隊態度的時候,聽到這些設計師都挺配合的,心中還頗為詫異。
華興集團公司因為聘請了很多國外的技術人員,在跟公司技術團隊溝通交流的時候自然也是出現過溝通不順暢的事情,為此華興集團公司管理層也是想了不少的辦法。
不過既然對方能配合工作,那也是好事一樁。
楊傑隨後去了興建的一個衝壓鍛造廠房裡面進行視察,此時廠房裡面聳立這一台無比巨大的段模壓機,此時數十名的帶著安全帽的技術工人正在為這台八萬噸的壓力機進行緊張地調試。
看到楊傑過來,為首的一名五十來歲的男人滿臉笑容地快步走過來,「楊少,您怎麼過來了?」
「我聽說這台八萬噸級的鍛壓機已經組裝完畢了,特意過來看看。」
楊傑笑著跟眼前的這位二重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李海川握手道。
這台無比巨大的鍛壓機正是二重集團公司為中華福克公司設計打造的第一台八萬噸級的鍛壓機,也是現階段全世界壓力最大的鍛壓機,比大毛國內的那台7.5萬噸級別的鍛壓機壓力還要大。
二重集團公司是國內在鍛壓機技術實力最強的國企,前身是成立於1958年,西南重機廠,主要生產大型火炮炮管鍛造和航空鍛件,最後變為了二重集團公司。
二重集團公司作為關乎到國家國防的重點國企在改革開放的時候雖然遭到了衝擊,但是這家公司還是受到了保護,公司裡面的重型機械設計研究院產品工藝研究室和生產製造部門的研發還是沒有中斷。
熬到了2000年,二重集團公司一下子有活幹了,主要是集團公司研製出了六萬噸級別的鍛壓機,二重集團公司所在的德陽很快出現了一批航空配套企業,就連很多國外公司都是找上門來進行合作。
華興集團公司進入航空產業後也是向二重集團公司定製了好幾套六萬噸級的鍛壓機,一套給了中華福克公司,一套給了華科航空科技公司,一套給了洪湖船舶集團公司,另外也採購了不少其他類型的設備。
華興集團公司作為二重集團公司的大客戶,當二重集團公司開始研發這套八萬噸位級別的鍛壓機也是跟華興集團公司進行了合作。
八萬噸大型模鍛壓機,可以使成形的機械構件具有精確外形與高精度尺寸。飛機上85%左右的零件都是構件,華興集團公司旗下的中華福克公司和華科航空科技公司都是國內最大的飛機製造商,而且將要研發更大的飛機,二重集團公司也是非常看重。
華興集團公司為了得到這套國之重器為此也是提供了技術和研發經費上的支持,並且訂購了兩套,第一套八萬噸級的鍛壓機先給了中華福克公司,另外一套還在生產,完工後將交付給華科航空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