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章 一步到位!

  現在這個飛機工廠不僅有一條總裝線,另外也有生產機身部件的好幾個車間,基本上能夠在這邊的工廠裡面完成絕大部分的機身部件的加工製備。

  這些車間裡面的各種精密設備和模具都是來自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各個公司,一水的新設備和新工裝模具和夾具。

  盛科航空科技公司成立後可以說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吃透了之前龐巴迪Q系列螺旋槳飛機的各種裝配工藝標準,國內建設的總裝線使用的各種模具和工裝夾具以及加工設備大部分都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自行開發設計的。

  這個也是Q系列飛機能夠在國內順利進行生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那個時候研發設計生產支線客機和幹線客機已經是有不少年頭了,圍繞這個產業配套的產業鏈已經全都打通了,再來生產螺旋槳支線客機自然也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這次盛科航空科技公司要在蘭克烏這邊重開一條生產線,為生產線配套的各種設備和模具以及工裝夾具什麼的也是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全部交付過來了。

  楊傑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因為如果要想讓蘭克烏這邊的工廠企業完全配套起來的話至少要花很長的時間,他沒那個功夫和時間去等,為了控制質量和保持穩定的供貨,所以機身部件等就全部在工廠裡面搞定了。

  畢竟蘭克烏這邊的飛機製造廠以前的工藝標準是落後的,雖然這中間也是按照西方國家的標準研製了好幾款客機,也是抱著主要系統全球採購、本國集成的設計思路來搞的,但是這些西方國家怎麼可能舒舒服服地讓蘭克烏和大毛搞自己的商用飛機呢,自然是處處設限,蘭克烏這邊安東諾夫自己本身也沒有資金搞大飛機系統集成技術方面的研發,到現在也只是造出幾架原型機,無法進行批量生產。

  中華福克集團公司則是不一樣,一開始是直接砸錢將幾款成熟的機型智慧財產權給拿到手裡後放在國內進行生產,也是讓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掌握先是掌握了支線客機的製造技術和各種工藝標準規範,主要靠著國內的市場養活了這家集團公司。

  另外華興科技集團公司通過各種融資手段不斷地搞技術研發,也是頗為順利地研製出了幹線客機並且投入商用。

  中華福克集團公司絞盡腦汁的採取一切措施擺脫進口的技術設備的限制,用自行研發的材料和航電設備開始替換飛機上進口材料和設備,用來保證生產的自主性和穩定供貨。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這一手也是逼得所有的海外供應商不敢出什麼么蛾子。

  比較幸運的是當初楊傑收購的福克集團公司生產的多款飛機有著很好的可靠性紀錄,生產線搬到兔子國內後為了不砸這個牌子也是保證了國內的飛機生產水準跟西方國家的生產標準是看齊的。

  國內的工程技術人員確實是從這裡面學到的東西非常多,也培養出了一大批的研發技術人才。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復活了福克這個飛機品牌,也盤活了風車之國國內數百家相關的企業,也成為了兔子跟風車之國的這麼些年來最大的一個合作項目,也是為風車之國每年都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而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則是通過這項目成功地在全球飛機市場中站穩了腳跟,並且通過F150和F200這個項目成功地進入到幹線飛機市場,將這兩款機型弄成了搖錢樹。69書包 .

  也正是這個原因讓龐巴迪集團公司同意了將自己的渦槳支線客機業務全盤出售給楊傑的,同時將噴氣式支線客機和幹線飛機機型和業務出售給商飛集團,自己只保留了豪華公務機的業務。

  這些都是靠實打實的技術實力和龐大的市場換來的,不然鬼才理你!

  楊傑在買下龐巴迪集團公司的渦槳支線客機業務後也是成立了盛科航空科技公司這個自主品牌,幾年時間裡面就吃透了這些機型裡面的技術,所以這次在蘭克烏這邊重開一條生產線自然不是什麼太大的難度。

  在機身部件生產車間裡面,楊傑也是詳細地參股視察了各個部件的生產過程。

  Q系列的機身部件複合材料的生產工藝跟其他的產商是頗為不同的,這套工藝是盛科航空科技公司從龐巴迪在約翰牛那邊的技術研發團隊買來的,用的是樹脂灌注技術製造的先進複合材料工藝,這套工藝現在已經在北愛爾蘭那邊的工廠和兔子國內的工廠同時使用了。

  雖然這套工藝跟其他涉及預浸漬碳纖維的工藝相似,但是這套工藝耗能更低,需要的零部件更少,製備出來的機翼也更輕,現在也是開始大規模地運用在商飛集團和中華福克集團和盛科航空科技公司的機型上面。

  在生產車間裡面,楊傑也是仔細地視察了蒙皮、機翼大梁等部件用機械手臂自動鋪絲、封裝和樹脂注射以及烘烤加壓等工藝。

  這些過程都是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術人員,這些鋪絲機械臂和設備都是晨曦機械集團的機器人子公司專門研製的,這些車間裡面幾乎是看不到太多的員工。

  因為中華福克集團公司和盛科航空科技公司在機體結構設計採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這些材料主要是來自福克集團公司旗下的一家複合材料供應商和國內的一家供應商。

  其實這兩家供應商都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公司,只不過是不同的品牌,兩家在碳纖維技術上是同宗同源,不過現在在技術路線上就大為不同了,因為國內的技術團隊在材料配方上不一樣了。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這家碳纖維材料公司現在不僅在碳纖維絲束配方不一樣了,而且在預浸料和樹脂的開發上配方都是變得不同了。

  現在國內的幾大飛機製造商都是在使用這兩家公司的原料製備複合材料,並沒有從米國和霓虹國採購碳纖維預浸料和樹脂。

  畢竟國內的這家公司做了十來年了,而且也是最早開始研發用於自動鋪絲的干纖維絲束研製的,因為自動化設備對原材的工藝性有更高的要求,絲束窄帶的寬度控制、表面粘性的控制、干纖維材料的浸潤性等都是需要開展大量的工藝試驗和優化。

  如果這些材料的工藝性不好,效率就無從談起,加工人員會被不斷的停機維護所干擾,難以保持高效的鋪放。

  現在這些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已經是攻克了這些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