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山鄉改變

  第1720章 山鄉改變

  而在美姑河水線上方,幾處白房子,白圍牆也修建了起來,裡面已經種上了樹苗。

  據說那些樹苗很貴重,是從全國只有的兩棵母樹上移栽下來的,但是可能聯和鄉真的是櫻桃和石榴的道地,尤其是石榴,據那個日常穿白大褂的女學問人跟肘子介紹,根據石榴樹在聯和鄉的長勢,有很大的可能會提前一年掛果和高枝壓條。

  高枝壓條就是在樹上長樹的技術,這些國家專家真的神了。

  土豆已經收穫了,苦蕎也即將豐收,玉米還要一個多月,今年的聯和鄉人,兜里已經有點錢了。

  這些收益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給國家修路和修房子的工錢,一個月能夠拿到六七百塊,據說一開始建築公司還不想要彝人當工人,是肘子和仁中倆娃子去使潑耍賴才把事情敲定的。

  要彝人學會守規矩有多難,身為大畢摩的他自然是知曉的,但是倆娃子的確做到了,就連建築公司的人最後都豎起了大拇指,說幹得不比漢人里招的工差。

  這個收入對彝人來說很多了,過去一年也湊不夠兩三百,現在一個月的工錢就要當過去兩三年。

  然後就是種樹的收益,這個收益不能直接算成錢,但是家家屋後就多了一個化糞池,化糞池上是固化了地面的廁所,廁所不大,但是固化的地面卻不小,肘子說那是為了將來改豬圈準備的。

  鄉里有幾個心大的人家已經開始在修豬圈了,主要是看著阿比幫肘子養的豬眼紅。

  有了家庭廁所,鄉上也就顯得乾淨了許多,以前三令五申也執行不了的事兒,現在都不用打招呼,大家就自覺了。

  因為果園內套種著牧草,就算養羊不好弄,養雞養兔子是沒問題的。

  雞還沒有出欄,但兔子繁殖得很快,主要是銷路,有了肘子的銷路,村裡的東西現在往外出就容易了。

  蕨干收完開始收蘑菇油,蘑菇油收完開始收土豆,還收雞蛋送到雞場人工孵化,沒事兒還讓娃子們上山收松香,好像什麼都能夠換錢。

  就連各家各戶挖化糞池掏出來的火石,還有修路時挖出來的火石,肘子都花錢收。

  每周都會有貨車來聯和鄉拉東西,聽仁中說肘子在省城裡關係多,總能給鄉裡邊的東西找到出路。

  鄉里最大的改變,就是一天開始吃三頓了。

  一天吃三頓!在老時間裡,這是土司家才能做到的事情!

  以前的聯和鄉除了讀書的娃子們有一頓簡陋的午餐,幾乎每家都是早晚兩頓。

  現在不行了,男人出工,女人就只有忙家裡的農活,還要上山采蕨菜采蘑菇,家裡還多了一堆雞、兔要喂,不吃午飯還真頂不住。

  所以一到中午,現在的鄉里家家戶戶都開始冒炊煙。

  每到這時候,老赤日心裡都會升起對周至的感激。

  土豆和玉米兩種糧食其實非常高產,但是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不耐存儲。

  比如土豆,以堆放形式存儲的話,只能保存三個月,以窖藏形式存儲的話,可以延長兩個月,但是需要有窯洞,還容易發生危險。

  又比如玉米,玉米一般就是曬乾掛在樑上,或者脫成玉米粒,但是這兩種方法同樣只能存儲半年。

  作為國家儲備,糧站會收一些,但是不會太多,其餘作為商品糧由州上收去處理,但是價格相當低廉。

  那也沒辦法,存不下就只有賣,或者換成蕎麥、高粱、小米等耐存儲的糧食。

  一直以來,聯和鄉的鄉親基本都是這樣過來的,剪刀差帶來的三農問題的影響,哪怕是荒僻如聯和鄉這樣的山鄉,一樣要受到這樣的影響。

  周至帶來的機器就派上了大用場。

  關鍵是電還不花錢,自己發的電。

  因此聯和鄉糧站最近就推出了一項「福利政策」,給鄉親們拿機器切土豆片,碎玉米。

  用肘子的話說,土豆和玉米不能存儲太久的原因就在於它還是活的,會消耗掉自身養分,會發芽,生根,會生病爛掉。

  處理的辦法就是把它們殺死,然後曬乾。

  曬乾在聯和鄉一點問題都沒有,一年太陽天三百多天,下雨老天爺都只喜歡撿著晚上下那種。

  殺活的辦法要不就是弄熟,要不就是弄碎。

  但是以前要這樣干,那就太費人工了。

  現在好了,肘子的機器就可以派上用場,玉米可以幫大伙兒去掉芽頭,然後打成玉米糝;土豆可以淘洗乾淨,切成土豆片。

  工錢也是用自家產的土豆和玉米來代替,加上土豆皮和玉米胚芽,雞場和豬場的飼料也就有了。

  別小看這一招,有了這一招,鄉親們的糧食就可以再多保存兩個月,一年當中九個月可以有餘糧,加上瓜、菜,不但保證了人的需要,連家禽和兔子也可以發展起來了。

  膽子大些的,已經在考慮養豬或者養羊的問題了。

  有了餘糧,有了收入,家家戶戶也就不再在通電上吝嗇了,撐著國家給兩個科研基地通電的契機,肘子和仁中也順便把大家家裡通電的事情給落實了。

  山鄉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水來了,電來了,路通了,綠地多了,樹多了,娃子們穿上新衣服了,大人的笑容多了,村子變得乾淨整潔了……

  老赤日每天都要來這裡蹲一會兒,這個爪子型的山谷群和渾濁洶湧的美姑河,現在的他是怎麼看都看不夠。

  肘子曾經給自己規划過一個願景,說當年他的老家三中全會以後,大家放開手腳干,一年家家帶餘糧,年底有雞鴨,兩年開始養肥豬,到了第三年,日子就寬泛得很了。

  他說聯和鄉其實也可以,現在看來,是真的可以。

  不過老赤日還是有些擔心,不管是肘子還是仁中,都不可能永遠留在聯和鄉,周至也曾經提過一嘴,說這一攤子將來要有個明白人來操作,最起碼需要懂肘子現在在玩的那些機器。

  整個聯和鄉怕就只有一個人有可能,那就是自己的寶貝孫女,吉克阿紫。

  不說老赤日對山鄉變化的欣喜和對接班人的隱憂,土良志如今已經忙得快累脫形了。

  在現在的聯和鄉里,老赤日就是定海神針,可以讓彝人們盲目相信的偶像存在。

  不管什麼事情,只要說一聲「大畢摩都覺得可以」,那這事兒推行起來就一點力氣都不用多費。

  不過一般的事情老赤日也不用出面,每天就背著手在鄉里轉悠,隨便和人聊幾句,就能夠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