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年的成果

  有霍禹的大隊人馬在,李淨宇安全回到京城,沒有一刻耽擱,他與霍禹,以及這三年來隨他在江南各地查訪水利的工部員外郎於洪發一起入宮,覲見皇帝。

  得知李淨宇在距離京城不過一日程的地方遇刺,皇帝大發雷霆,立即宣召刑部尚書入宮,嚴厲斥責,要求刑部尚書徹查,十日之內給出一個結果。

  刑部尚書只覺得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對皇帝的命令又不得不聽從。叫上霍禹一起,把抓到的幾個刺客接手送進刑部大牢後,立即召集手下得力的官差,商討處理這事。當然,最最主要的是找一個牽頭查案的能人,十日之後有結果當然好,沒結果也給自己拉個墊背的。

  李淨宇回到京城,最迫切的是想把這三年來的成果呈獻皇帝,再請求朝廷給錢,讓他奏報中對江南河道治理的方略付諸現實。

  「在外三年,靖王辛苦了。」皇帝走下御座,親昵地拍了拍李淨宇的肩膀,轉向後面的於洪發,同樣拍了拍,「於愛卿也辛苦。」

  「為君分憂,兒臣(微臣)不辛苦。」兩人異口同聲。

  「你們一路趕回京城,又遭遇危險,人困馬乏,有事明日朝上再議,今日,你們便各自回府,早些安歇。」皇帝隨手將李淨宇那厚厚的奏報交給一旁伺候的總管太監。

  見此情形,李淨宇不好再堅持,只能謝恩告退。

  宮門口,得知靖王受傷的靖王府長史,領著人駕著馬車前來接靖王。

  「於大人,坐本王的馬車,送你回府。」

  於洪發本是騎霍禹手下兵士的馬回京,入宮之後那馬便被拉走,這會子正愁沒車轎回去呢,李淨宇的招呼正是及時雨,他道聲「叨擾」,上了靖王府的馬車。

  李淨宇留他,還有一個用意,便是商討明日朝上奏報江南河道整治一事。

  「本王原想在今日先行向父皇稟報,得到他的支持,如此才更方便行事,但父皇憐惜你我辛苦,讓我們回家修養,便只能明日在朝上直接奏稟。」

  於洪發麵有苦澀。

  這些年的調查,他們發現江南河道確實已經到了必須治理的時候,也是這幾年的炎夏雨季雨量不大,且不曾集中傾斜,河堤尚能支撐,臨河諸城及沿河農田不曾遭受大難。一旦上游集中暴雨,下游水勢湍急,現有的堤防便不能支撐,屆時江南一帶成為澤國,百姓流離失所,國家也將動盪不安。

  歷史證明,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伴隨著天災的發生,而有些天災,其實是可以提前預判並消減的。

  只是……

  「咱們擬定的策略,初步估計耗時需得三年,用銀過萬兩,加上近年來江南一帶年年風調雨順,給人造成一種安然無憂的假象,此時提出整治河道,朝中諸臣必然反對。」

  「正是如此,本王想請於大人幫忙引薦石老先生,將咱們查到的資料、擬定的策略與石老先生商議,若石老先生認同咱們,便有了治水的必要和緊迫,才能令大臣信服,讓父皇贊同你我的觀點。」

  於洪發略一思索便點了頭。

  於是,靖王府長史騎快馬先回王府,一個時辰之後,京城裡那掛著先帝親書「石府」的府邸接到靖王府的邀帖,鬚髮皆白的老者領著兩個弟子,一起出了府門,來到靖王府。

  這一談,從天亮直到夜半,老先生與兩位弟子留宿靖王府。

  第二日寅時,靖王整肅冠服,騎馬前往宮城參加早晨的朝議,簡稱早朝。

  九卿房,大臣們等待皇帝上朝的地方。

  此時,這站了幾十位大臣的屋子靜悄悄,每個人看似都在瞧著自己手上的奏摺,力爭在最後的時間再檢查斟酌,但其實不少人低垂著頭,眼角餘光卻瞟著抱著厚厚一疊奏報的李淨宇。

  睿王年前便已返回京城,此時靖王回京,標誌著三年前皇帝定下的太子之約到期,當初皇帝金口許下的三年之中,德行更佳者立為太子,換言之,快則在稍後的早朝上,慢也不過幾日,這王朝的太子、未來的接班人便能確定。

  盛朝建國以來,歷代皇帝冊立太子有早有晚,但始終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便是在諸皇子大婚之後,便立下太子,一來安定人心,二來一定程度上阻斷那些想要搏一搏的皇子。

  突然,眾人喧譁起來,李淨宇抬頭,便見李文安大跨步走進來,笑容滿面地與眾臣打招呼。

  瞧見李淨宇,李文安快走上前。

  「皇兄,三年不見,皇兄瞧來似乎憔悴許多呀。」

  「為兄昨日方才返京,旅途困頓。」

  「聽聞皇兄三年來一直在江南,那裡文風鼎盛,物阜民豐,想來皇兄定然做出了一番大成就。而我這三年都在東北諸地,喜好查訪民情,結交有才又能的文士,堪堪解決了幾樁不平事,與皇兄比起來大為遜色。咱們三年之約,弟弟我定然落敗了。」

  這意思,他若有成就是去的地方好,不是自己有本事了?

  李淨宇對李文安這陰陽詞法嗤之以鼻,面上還是保持禮貌,「皇弟過謙了,為兄我在江南也聽說你的事跡,人人都道睿王善體民意,是禮賢下士、為民請命的賢王。」

  李文安得意地笑起來,「只是些許小事,難為百姓們記得。不知皇兄這些年做了什麼,我在東北一帶,少有人提起皇兄的事跡呢?」說完,又哈哈兩聲,「皇兄素來低調行事,想必是做了大事都不聲張,才會沒有名聲傳出。」

  「不是什麼大事,只是這些年將江南各地的河道走訪調查了一番,擬定了一些整治河道的方略。」

  「這豈不是紙上談兵?」

  觀戰的大臣中傳出「嘻嘻」「哈哈」的嘲笑聲。

  於洪發瞧不過去,正要開口為李淨宇辯解,便與李淨宇的眼神對上,後者朝他搖了搖頭。

  於洪飛閉上嘴,只雙眼四顧,默默將那些明擺著嘲笑的大臣幾下姓名。

  恰在這時,太監來報皇帝將至,請眾位大臣移步正殿。

  眾人趕緊整理衣冠,一個個魚貫走出,在大殿之上按照品級整齊排列,等待皇帝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