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被拋棄的雷曼兄弟
需要指出一點是,雷曼兄弟申請的是在11號法案下的破產保護,這與直接申請破產還是有所區別的。
直接申請破產意味著企業隨即徹底死亡而不再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只剩下被清算關閉這一條路……
而申請破產保護則意味著公司可以在未來幾個月內重組業務,死馬當活馬醫,儘可能爭取再度贏利——破產公司仍可照常運營,公司管理層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其股票和債券也在市場繼續交易。
於是在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後,他們開始出售其部分資產,以獲得資金來填補「窟窿」。
7月16日,英倫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於出資17.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公司的紐約總部、兩個數據中心以及部分交易資產。
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 NMR)則在7月21日與雷曼兄弟簽署協議,收購雷曼亞太地區業務(除南韓以外)。
第二天,標準渣打銀行宣布將收購雷曼兄弟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業務。
然後聯合能源集團在7月28日表示,其子公司英倫天然氣管網已經同意從雷曼兄弟手中收購下屬公司Eagle Energy Partners I, L.P.。
此舉旨在優化聯合能源集團旗下燃氣供應業務。
同日,私人資本運營企業Bain Capital LLC和Hellman & Friedman LLC與雷曼兄弟達成協議,將出資21.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旗下包括Neuberger Berman在內的多數投資管理業務。
等到8月1日,野村控股第二次與雷曼簽署協議,同意收購雷曼兄弟的印度後台業務。
曾經輝煌一時的雷曼兄弟在不到三周的時間裡已經被肢解得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
至此,雷曼兄弟終於徹底墜入谷底,再也無法重見天日了。
不過就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保護不久,7月15日,美聯儲宣布將動用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之後獲得的特別授權,向瀕臨破產邊緣的美利堅國際集團(AIG)提供了850億美元緊急貸款。
作為交換,美利堅政府獲得這家美利堅最大保險公司79.9%的股份。
美利堅方面決定出資救助美利堅國際集團,並未出乎巴倫的預料。
早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保護的時候,他已經派人同巴克萊銀行等機構進行溝通,在雷曼兄弟所擁有的資產中「各取所需」。
而在當時,他就對來到紐約住進了曼哈頓伍爾沃斯大廈頂層豪宅的伊萬塔說過:
「對雷曼兄弟的做空將會是最成功的一次,因為之前美利堅方面對兩房、貝爾斯登等大機構的救助,令雷曼兄弟的CEO福爾徳太過於有恃無恐,他認為最終到不可收拾的時候,雷曼兄弟也會得到政府的救助……」
「的確,我聽說之前雷曼兄弟在談判中表現得並不迫切,甚至有些敷衍……」
伊萬塔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
「雖然這種態度會令政府方面惱火,但他們真的會因此改變態度,對現在的危機聽之任之嗎?」
「那倒不會,事實上,保爾森他們需要找到一個足夠份量的公司,來『殺雞儆猴』,敲打一下那些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讓他們明白,政府不會總是給他們擦屁股,很不幸的是,雷曼兄弟就是最終被選中的那一個……」
深吸一口氣,伊萬塔若有所思的說道:
「同樣,這也能減輕因為過於積極的救助那些銀行家,導致的民眾對象黨的非議?」
「的確如此,畢竟今年的大選,對象黨來說恐怕沒有那麼輕鬆。」
……
就像是巴倫和伊萬塔所談論的,雷曼兄弟的倒閉以及美利堅方面的行動,引發了各種爭議。
有人指出,為什麼美利堅財長保爾森或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不直接救助雷曼兄弟?
另外,也有一大批人對官方接管貝爾斯登、「兩房」、美利堅國際集團等做法大加批判。
貝爾斯登在雷曼之前就已爆發危機,貝爾斯登持有大量住房抵押證券,投資者大量兌付現金,導致現金儲備枯竭,公司瀕臨倒閉。
當時,紐聯儲主席蓋特納發現了這一系統性風險,隨即上報美聯儲。
美聯儲與財政部聯合干預,聯邦儲備局緊急支援300億美元「兜底」,支持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
不過也正是美利堅政府的這次行動,給市場釋放了一個救助信號。
接下來,保爾森財長直接接管了早已陷入漩渦之中的「兩房」——房地美、房利美。
具體方案是,財政部向房地美、房利美注資,並收購相關優先股;政府相關監管機構接管機構的日常業務,同時任命新領導人。
房地美、房利美是美利堅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他們曾經是聯邦政府旗下的機構,後來雖然私有化了,但長期獲得政府的補貼。
所以,在美利堅民眾心中,「兩房」獲得了聯邦政府的隱性擔保。
但對於保爾森來說,面對「兩房」的問題,除了救助,其它別無選擇。
保爾森對外稱:
「房利美的問題使金融市場面臨系統性風險,接管這兩大機構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不過,保爾森對「兩房」的接管,引發了市場的道德風險。
同時,大量的批評者認為,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去救助這些貪得無厭的大佬。
當時《華爾街日報》說:
「如果聯邦政府機構在救助貝爾斯登和房利美之後,再出手救助雷曼兄弟,那就無異於表明政府會為所有陷入危機的機構兜底,聯邦政府的這個行政策將鼓勵更多不計後果的冒險行為。」
於是,下一個輪到雷曼兄弟時,保爾森的態度發生了逆轉,也就可以理解了。
開始,幾乎所有人包括雷曼CEO富爾德都認為,保爾森不會見死不救。
但是,這一次,保爾森的態度極為堅決,從始至終堅持財政部不會出資救助雷曼兄弟。
為什麼保爾森救了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唯獨讓雷曼赴死?
事實上,保爾森並非袖手旁觀。
但是,他的策略不再是直接救助,而是逼迫華爾街出錢共渡難關。
不過啟動市場的力量化解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這固然是理想的辦法,但其中的分歧大大超出保爾森的預料。
保爾森、伯南克都意識到,之前對貝爾斯登和「兩房」的救助,已經引發了市場的道德風險,也遭遇了鋪天蓋地的批判。
他們這次堅持不讓道德風險蔓延,同時也試圖讓一家金融機構破產以儆效尤。
在確認雷曼兄弟破產不可避免後,保爾森和伯南克向小布希做了詳細匯報。
小布希的態度是,他不想看到雷曼兄弟破產,但尊重保爾森的做法,不希望財政部直接接管雷曼兄弟。
因為今年是大選年,若小布希過度強調政府救助,定然不利於象黨繼續贏得大選。
就在雷曼申請破產前不久,象黨在競選綱領中明確宣布:
「我們不支持政府救助私營機構。」
之前,政府對貝爾斯登的干預,尤其是財政部對「兩房」的接管,讓保爾森和小布希陷於非議之中。
所以,從外部因素來說,雷曼兄弟時運不濟,正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成為了政治與市場博弈的犧牲品。
但不能忽視的是,本身有了這個後果,雷曼兄弟自身的問題更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