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94緊張的奧本海默
「從光是一種粒子,到時間旅行,陳兄弟的大名,我早就聽說過。
「只是我從去年畢業之後,就離開劍橋去了奧地利,所以才一直無緣和陳兄弟相見。
「在那個鄉下地方,我又從報紙上屢次三番地看到有關陳兄弟的新聞,最引人矚目的一點,就是發現了太陽系的新行星。
「直到今年夏天,我途徑法國回國,在巴黎奧運會上,剛好有幸在現場觀看了陳兄弟的比賽。
「回到劍橋之後,我才知道陳兄弟原來是也是使徒社的一員,因而心中就立刻生出了一種親近感,一直盼望著能在這裡見上一面,今天也終於如願。」
「多謝拉姆塞兄弟,您實在是太熱情了。」
不愧是富貴人家的孩子,這一番話說的可真是滴水不漏,聽得陳慕武很是舒服。
但陳慕武同樣知道,眼前的這個拉姆塞,他可不是一個憑藉他父親的地位,才能進入到劍橋大學的草包。
一個草包劍二代,進入劍橋大學讀書或許沒什麼問題,但是不拿出些真才實學出來,是絕對進入不了這個自詡為只有劍橋大學最聰明的人才能進入的使徒社的。
拉姆塞雖然沒有明說去奧地利做什麼,但是一提到奧地利,又提到鄉村,陳慕武就知道,拉姆塞一定是去那裡找了維根斯坦。
算算時間,維根斯坦此時已經寫完了他的《邏輯哲學論》,自認為所謂的哲學問題已經被解決,所以才懷著貴族式的熱情去了奧地利的南部鄉村,在那裡當了一名鄉村小學教師。
拉姆塞和維根斯坦一樣,同樣是一個哲學家,而且除了哲學,他在數學和經濟學上也頗有建樹。
陳慕武在這方面涉獵不深,只知道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拉姆塞定律。
不過這個拉姆塞定律,講的不是那個只要一進球就隨機帶走一位世界上的名人的阿森納死神,而是一個有意思的數學問題。
陳慕武記得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推論,那就是……
「在全世界範圍內隨便挑選出六個人來,其中至少有三個人彼此之間是互相認識或者互相不認識的。
「諸位,這是我最近思考出來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其證明過程也很簡單,大家不妨試一試。」
所以陳慕武在和拉姆塞打完招呼之後並沒有直接坐下,而是自然而然地在眾人面前提出來了這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果然,這個問題成功吸引了眾人的興趣,大家開始思考,應該如何才能證明這個看上去很有意思的結論。
於是也就沒有人再來到陳慕武面前,向他重複那些他已經聽了無數遍的恭喜他奧運會奪冠的話了。
當然,這個數學問題對於在座的這些聰明人來說並不困難,只能算得上是一種消遣。
大家很快找出了幾種證明方式,其中最簡單的一種,就是在一個平面上構造出任意三點不共線的六個點,兩點之間可以用實線或虛線相連,然後證明在連線之後,則至少存在一個實線三角形,或者至少存在一個虛線三角形。
經過這麼一拋磚引玉,有些人則是舉一反三,進一步討論起到底需要有多少個人,才能確保其中至少有四個人彼此之間相互認識,或者相互不認識的問題來。
陳慕武以為自己終於不再是全場的焦點,打算找個角落休息一下,沒想到又有人找上了他。
這次來的是大家公認推舉出來的那個企鵝出版社的負責人,他向陳慕武表明,《巴黎快車謀殺案》一經上市之後銷量本身就不錯,再加上陳慕武在巴黎奧運會之後的記者發布會上,又為這本小說狠狠地打了一個GG,這就現在世界各國的出版商都找上門來,希望能夠和企鵝出版社合作,或者購買這本小說的翻譯版權。
別的國家,陳慕武倒是不關心,他只關心在美國的銷量如何。
畢竟現在阿妹你看正處於柯立芝繁榮時期,家家戶戶都有不少閒錢,他叮囑來人一定要找一個推廣發行能力強勁的出版社,錢賺得多少不重要,關鍵是要讓老美們都能讀到他這本書,認識書中的主角陳喬治。
最好等之後這本書,這個系列被好萊塢給看上,讓他們出高價買走改編權,拍成電影出現在銀幕上。
或者說,乾脆等自己有錢了,也以陳喬治系列作為賣點,去投資開一家電影公司?
來者的發言打斷了陳慕武腦海中的胡思亂想。
「陳兄弟,這本書現在的熱度這麼高,那麼我們接下來,是不是應該乘勝追擊,趁熱打鐵,繼續推出其續集來呢?」
得,畫了半天的大餅,結果還是來催稿的。
好在陳慕武早有準備,掏出來隨身攜帶的那份葉公超在奧運會期間被逼著寫出來的《無人生還》手稿,遞了過去。
結果沒想到,這個兄弟收到了手稿之後還不肯走,而是仍站在陳慕武的面前。
「你還有什麼事情嗎?」
「是這樣,出版社既然成立了,那麼只出版陳兄弟你這一個系列的書,肯定是不夠的。我們打算擴大出版方向,不知道伱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
陳慕武雖然是企鵝出版社的大股東之一,但他可沒有什麼時間,頻頻去參加董事會議。
好在董事會裡全是使徒社的自己人,所以這每周一次的聚會,就成了陳慕武和出版社方面聯絡的日常途徑。
陳慕武的手掌托住腦袋,用食指和中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陽穴,裝模作樣地想了一會兒才說道:「我倒是有這麼一個想法,那就是在出版書籍的同時,我們也去發行一種雜誌。」
「雜誌?可是我們只是一個新創立的出版社,雖然已經出了一本爆款書,但是仍然沒有足夠的名聲,這樣就吸引不到足夠多的作者和撰稿人向我們供稿。」
「不需要撰稿人,我們也能找到很優質的稿件來源。我在巴黎備戰奧運會期間,曾經在閒暇時閱讀了很多本雜誌,雖然其中有許多有趣的資訊和有意思的文章,但是其中更多的則是無意義的糟粕。……」
陳慕武又開始胡扯,他根本就沒看過哪怕一本雜誌。
只不過麼,巴黎對於陳慕武來說,就像是夏威夷之於江戶川柯南,這個法國的首都就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只是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他們不太可能閱讀全部的這些雜誌,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本或幾本。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刊載在其他雜誌上的精華文章明珠蒙塵。
「所以我就想,大可以創建這樣一種雜誌,把其他雜誌上刊登出來的精華文章遴選出來,匯集到一起定期出版。
「這樣一來,就不需要再去四處徵稿,只需要僱傭幾個眼光毒辣的審稿編輯,再向原作者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用即可。」
陳慕武說的這本雜誌,其原型正是和《故事會》還是有《知音》並稱為「鳳姐三巨頭」的《讀者》。
當然,國內的《讀者》其實也另有原型,那就是1922年在美國一家非法酒吧的地下室里出版的《讀者文摘》。
只是到目前為止,這本雜誌還在苦苦掙扎求生的階段,並沒有開始在美國土地上野蠻生長,所以陳慕武才能肆無忌憚地抄襲這本雜誌的運營模式。
「哦對了,還有另外一點,那就是這本雜誌除了讓讀者們通過郵局訂購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像報紙那樣批發給書店和報攤。在雜誌發行的前期,可以對這些個零售者進行補貼,不追求盈利,甚至有些虧損也沒什麼問題,第一階段只需要搶占市場,等積累了大量讀者,並培養了他們的閱讀慣性之後,我們就能迎來最終的大豐收了。」
陳慕武只能算是個商業小白,他淺薄的商業知識,都是從各種碎片閱讀中得來的。
但是他說的這個辦法,卻是完全遵循了《讀者文摘》發家之道。
這種商業模式,放到現在的雜誌發行界,簡直就是一種爆殺。
這也是為什麼,《讀者文摘》能在美國殺出重圍的原因。
「此外,我看最近美國的報紙上,都開始逐漸流行起了一種叫做縱橫字謎的遊戲,也就是畫出一個包含有若干個小方格的大正方形,每個格內對應一個字母,通過給出的謎面,讓人們把對應的單詞填進去。
「這種文字遊戲很能激發讀者的成就感,所以我覺得,也可以在新發行的雜誌上,拿出一兩頁的版面,來印製這種文字遊戲,我想這應該對提升銷量很有幫助。」
陳慕武沒把話說得太滿,這種辦法對提升銷量哪裡是很有幫助,《紐約時報》當初就是靠著這個遊戲,直接讓自己的銷量翻了一倍。
「說到縱橫字謎,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我在巴黎期間,受到一種中國古代的數字遊戲,還有瑞士數學家歐拉的啟發,創造出了一種叫做『幻方』的數字遊戲,其玩法大概是這樣這樣、那樣那樣……
「我想這和縱橫字謎一樣,同樣也是能吸引讀者興趣,幫助他們消磨時間的一種好的辦法,所以應該也能刊登在這本雜誌上。
「還有,這種數字遊戲的名字就叫做『Huanfang』,而不是什麼『Chinese Magic Square』,剛才只是我一時口誤。
「總而言之,我覺得出版這樣一本雜誌,不但能讓企鵝出版社徹底穩住陣腳,或許還能在英國出版界打下一片天地也說不定。
「這便是我最近的一個想法,等回去之後,你可以再去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出版偵探小說,能在短期內就快速獲得盈利,而創辦一本雜誌,就要靠細水長流了。
陳慕武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才想到了辦雜誌這個點子。
如果到最後這本雜誌真能辦起來的話,就相當於是多掌握了一塊輿論陣地。
當然辦不起來的話也無所謂,反正日後陳慕武一定不會只靠著這家出版社來賺錢。
每周一次的使徒社聚會,終於來到了結束時刻。
臨別之前,拉姆塞再次找到了陳慕武:「陳兄弟,你剛剛說的這個數學問題,對我而言很有啟發。陳,你有沒有興趣和我一起從這個問題開始,發散一下思維,看看能不能總結出一條普適的規律來?」
「拉姆塞兄弟,不必客氣,我也只是偶然想到而已。你如果想要在上面繼續發展新的理論,就敬請拿去即可,但是我現在是實在是分身乏術,不能加入到你的數學研究之中了!」
陳慕武表面上裝出來一種謙遜,但他心裡卻在竊喜,這本來就是你的東西,我現在只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
至於一起研究數學麼?
他感覺,還是在物理學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才更適合他。
你猜當初為什麼不在畢業的時候,報名參加三一學院那個難度爆表的數學考試?
……
第二天一早,陳慕武剛從本篤街轉了個彎,來到卡文迪許實驗室所在的自由校巷,就看到了那個有些拘束地等在實驗室門口的消瘦的美國人。
奧本海默家裡十分有錢,他父親知道自己兒子只花費了比兩年半多一點兒的時間,就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之後,直接高興地大手一揮,送給他了一艘三十多英尺長的帆船。
但是這位公子哥卻並沒有在紙醉金迷中沉淪,而是一心向學,剛得到被劍橋大學錄取的消息,就直接渡過大西洋來到英國,進入到了劍橋大學基督學院。
初到劍橋郡,奧本海默滿懷信心地給盧瑟福寫了一封信,想要進入到年輕學子中的聖地,卡文迪許實驗室繼續學習。
他想著自己作為一個哈佛大學榮譽畢業生,又有布里奇曼教授的推薦信,進入到這所實驗室里,應該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情。
結果,盧瑟福卻很無情地拒絕了他,這讓奧本海默的自信心很受打擊。
舉目無親的他,只能把自己的心事都寫在信里,寄給了大洋彼岸的自己的父親。
老奧本海默知道了自己兒子想要進卡文迪許實驗室這個願望落空之後,又托各種關係,輾轉聯繫上了老湯姆孫,打算實現自己兒子的這個心愿。
但誰知道就在此時,奧本海默已經開始記恨上劍橋大學這個地方了。
搬了家的陳慕武,自認為自己在三一學院裡的這間房間,比之前一年住的布朗太太家裡的那個房間要好太多。
但是對美國來的公子哥奧本海默來說,他雖然直接住進了基督學院的房間,可是這個存在幾個世紀的學院大樓中的逼仄狹小的空間,遠不及他在美國住的大房子舒服。
再加上這是剛滿二十歲的奧本海默第一次離開美國前往異國他鄉,他在劍橋,有些水土不服。
就在奧本海默心裡漸漸萌生退意的時候,卡文迪許實驗室那邊傳來了一個還算好的消息。
經過幾番努力之後,他終於被實驗室所錄取,而點名要他的導師,正是如今正在物理學界、天文學界乃至體育界都名聲大噪的陳慕武。
用光子學說解釋了伽馬射線的散射問題、發現了可見光中的另外一種散射現象、發現了氧的同位素、發現了電子具有波動性、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提出來了玻爾原子模型的第四個量子數、提出並證實了電子具有自旋、用一種很新奇的數學方式建立了一門新的物理學科量子力學、在奧運會的游泳比賽項目上,一人獨攬四塊金牌……
從上述這些成就中,隨便取出任何一項來,都夠一個普通的物理學工作者吃喝不愁一輩子了。
然而這些成就,卻全都落在了同一個人身上。
而且,這個人最終達成這些成就,僅僅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這可就太恐怖了!
而這個人,即將成為自己的老師。
誰知道這個大牛老師有沒有什麼怪癖,他會怎麼對待,或者說折磨學生?
奧本海默之前就讀於哈佛大學時,倒是在老師布里奇曼的實驗室里,見過一個中囯學長。
那位名叫葉企孫的博士學長一副儒雅做派,而且待人處事也溫和,給奧本海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不知道同為中囯學者的陳慕武,會不會也和那位葉學長一樣容易相處?
不過一想到中囯,奧本海默又記起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坊間還有傳言,因為美國政府之前通過的《排華法案》,讓自己未來的老師陳慕武十分厭惡美國,厭惡美國人。
所以他才在《時代周刊》對他的採訪中,表明了自己會拒絕前往美國,拒絕哈佛大學校長雅培·洛厄爾的一萬塊美金的獎金,拒絕美國國家科學院為他頒發的詹姆斯·克雷克·沃森獎。
既然陳慕武如此討厭美國,卻為什麼又點名要讓自己來做他的學生呢?
他會不會討厭自己?
無形的壓力,讓等在卡文迪許實驗室門外,等著和自己老師第一次見面的奧本海默有些拘束也有些忐忑。
他不知道自己這位老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