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美國華人處境以及南洋局勢
打發走航運公司的代表們,回到造船廠內的會客大廳,陳申看到鍾文耀、牛尚周兩人正與一名年輕男子交談。
「鍾公使、牛副廠長,這位就是廖恩白、廖老闆吧,你們今天好不容易見上一面,事情也忙得差不多了,過一會咱們去外面的飯館,聚一聚,我請客,好好招待下諸位。」
「陳總長客氣了,招待老朋友,哪能讓您破費。」
「不必說見外的話,鍾公使、牛副廠長、邱將軍還有廖老闆,都是來幫忙的,作為主事人,這頓飯理應我請,大家不要再爭了,事情就這麼定了,半個小時後,咱們去港口西邊的餐館吃飯。」
陳申擺擺手,笑著道。.
晚上六點,里約熱內盧東部港口附近,一處餐館內,陳申、邱銘章、一行二十餘人,分成三桌坐下,陳申與邱銘章、鍾文耀、牛尚周、廖竹賓、何秉桓、廖恩白等人同坐一席。
「廖先生、何先生,恩白,本來想請諸位吃頓正宗的中餐,可是因為戰爭破壞和里約熱內盧畢竟是巴西人的首都,餐館以西餐為主,不得已只能找了家評價還不錯的西餐館,請大家吃飯,要是招待不周,還請多多包涵。」
「陳總長盛情款待,是我等榮幸,況且西餐在遠東、南洋屬於高檔場所,也就是在本土,帝國政府正本溯源,不搞崇洋媚外那一套,所以這洋人的餐館才沒有流行開來。」
「洋人的餐館食物加工簡單、半生不熟的,吃起來味道比咱們中餐差得遠了,而且教育部編纂的初級學堂課本上,都寫了,西餐做法簡單、油膩,營養搭配不均衡。長期吃西餐,對身體健康不好。所以呀,咱們就勉強吃一吃,等回到了本土,再請諸位吃一頓正宗的江淮菜。」
陳申與眾人寒暄一會,接著道:「廖先生、何先生,兩位早年闖蕩海外,近些年生意也做到南洋、遠東大陸、歐洲等地,對海外情況了解多一些,能不能為我等介紹下當前海外各國的真實情況?」
「陳總長想了解哪些方面的情況?」
「海外華人實際生存情況、海外貿易方面。」
「《排華法案》頒布施行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古巴、委內瑞拉等地華人,陸續撤離,返回南美本土生活,也有少部分華人因為放不下一輩子積攢下來的房屋、土地、財產,或者因為從事違法活動,不願或者不敢回到本土,依舊留在當地生活。
據幾個依舊留在美國舊金山的老友說,舊金山華人數量降低至3萬人左右,整個美國地區,華人總量估計不到10萬人,80%以上的美國華人、華工選擇搭乘帝國政府派出的船隊,定居本土,剩下來的這些人,因為沒了帝國政府庇護,沒少受會黨、美國人盤剝、欺辱。」
「美國視帝國為潛在大敵,兩國外交關係斷絕後,對帝國遺留在美國境內的武裝情報人員打擊力度很大,1882年至1885年,因為叛徒告密和美國政府針對性打擊,帝國方面相繼損失了100餘名外圍情報人員。鑑於美國境內形勢嚴峻,1885年,帝國方面便中止了針對美國的情報探查和情報人員輸送工作。」
陳申神情凝重道。
兩國對抗、競爭加劇,矛盾表面化和激烈化,對在美華人和外圍情報人員的影響比較大,為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漢國方面中止了繼續向北美成規模輸入武裝情報人員的行動,但是以歸化白人為主的小規模情報人員輸送行動仍在繼續,遺留在美國境內的外圍情報人員也在繼續潛伏,只不過根據漢國方面命令,所有情報人員執行靜默命令,不再進行大規模的吸收、和擴張情報勢力的行動。
軍方負責執行的海外情報探查工作是機密,除了李明遠、軍事情報局、國家安全局、陸海軍核心高層外,其他人了解較少,陳申作為政府文官,對這方面的真實情況了解也不多,同時,有些了解到的內容,因為保密原因,也沒有對廖、何等人明說。
「帝國勢力撤離後,被壓制、打擊的會黨份子又活躍了起來,聽舊金山一些華人反映,近些年,又出現了二十多個新堂口,他們有的是之前被打散、取締的舊堂口殘餘份子,有的是從美國其他地區轉移來的流氓、混混,現在,舊金山唐人街,方圓數公里範圍內,煙館、燎院、賭檔這些之前被消滅的不法行當,全都冒了出來。會黨對唐人街普通華人的壓榨也越來越過分。」
「這也怨不得別人,當初帝國方面一個一個街區勸導他們離開,可就是不聽,以為跟以往一樣,順從忍耐,美國人看到他們好管理、不反抗,會發一發善心,給他們留個活路,但是美國人是什麼德性,他們之前不清楚嗎?死命壓榨華工、華人,根本不把華人當人看待。那些會黨份子也是賤骨頭,甘心給白人當狗,幫著白人壓榨普通華人。」
廖恩白受徐之宣等青年留學生影響,性情更熱血,聽到父親為留在美國的華人擔心,忍不住出聲道。
「美國華人處境是差了一些,不過現在美國人和那些投靠他們的會黨份子,因為擔心被帝國方面抓住把柄以及考慮外界形象等因素,也不敢對華人下死手,動輒鬧出人命來。」
結束美國華人處境問題,廖竹賓繼續道:「加拿大、澳大利亞、南洋等地華人境況要好上不少,雖然各國限制華人勞工和移民輸入,不過華人的地位要比之前提高許多,在當地,華人地位高於土著,比白人殖民者稍差一些,在法律地位上,華人已經與白人處於相同水平。」
「那是因為帝國實力提升,白人不敢明目張胆欺辱、屠殺華人,同時,八成甚至九成以上的華人勞工、移民都離開了當地,所以加拿大、澳大利亞、古巴殖民地、菲律賓殖民地等白人殖民地才提高了華人地位,但是他們限制華人移民輸入的政策不僅沒有改變,反而還在持續加強。」
何秉桓補充道。
「今天聽到一個南洋華商反映,暹羅、荷屬東印度群島兩國對華商執行歧視性貿易政策,對輸入當地的商品,故意設置限制條件,百般阻撓商品的正常貿易,具體是什麼原因?」
「是有這麼個情況,帝國本土生產製造的膠鞋、攝影機、食品罐頭、麵粉、火柴、成品染布、印花布、各類型機器設備,因為性能優越、價格實惠,很受當地百姓歡迎,銷量也在一年年走高,華商販賣的帝國工業商品賣得好,荷蘭人、暹羅人自家的產品銷售量便受到了影響,雖然東印度群島、暹羅以農業和經濟種植業為主,百姓購買力有限,但是印染、紡織、繅絲、火柴、造紙、農產品加工這類跟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業產業,需求總量加起來,份額也不算少,因此,荷蘭人、暹羅人就紅了眼,商品質量、價格方面比不過帝國商品,便從其他方面設置障礙,破壞兩方的正常貿易。」
「正常商業貿易遭受的影響有多大?情況嚴重嗎?」
「情況還算可控,蘭芳獨立後,荷蘭人吃了教訓,擔心把事情搞得過火,惹惱了帝國政府,招致報復,所以也只敢搞些見不得人的小手段,給兩方商業貿易設置一點阻礙,噁心噁心華商,卻也不敢把事情做絕。」
廖竹賓解釋道:「暹羅方面的情況有些奇怪,1889年以前,泰國皇室和政府,對待華商一直以來都還算客氣,可是自從巴拉圭戰事打響後,不知道泰國政府受了誰的蠱惑,開始限制華人移民輸入以及干預華商的正常貿易。有的人說是海峽殖民地的英國人背後指使。可是英國不是與帝國和解,兩方關係比較密切嗎?幹嘛還在南洋,暗地裡使絆子?」
「英國人嘛,倒是有可能,帝國跟英國人是有合作,可是合作主要限制在南美洲範圍內,宋卡靠近馬六甲海峽,那裡是連結印度洋、非洲、歐洲以及遠東大陸的重要航道,英國人看得很重,唆使暹羅限制華商經濟勢力擴張,也不奇怪。」
陳申分析了暹羅的動機,解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