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美國參戰
美國駐巴西使館內,美國公使塞爾特正守在電報機前,焦急的等待著回復。
由不得塞爾特不著急,巴西共和國的局勢已經到了最危急的地步。
南部方向,巴拉那州被漢國占領,4萬巴西守軍被包圍在南部邊境一片面積數十平方公里的狹小面積內,隨時面臨被漢軍消滅的危險。
北部邊界方向,數萬守軍陷入與巴西帝國軍隊的苦戰,巴西帝國方面投入進攻的兵力持續增多,時間繼續延長,北部邊界守軍很可能支撐不住潰敗。
西部地區,南馬托格羅索州失守,桑托斯帶領所部軍隊和部分西部內陸地區守軍撤往戈亞斯州。
中部地區,聖保羅州、首府所在地的里約熱內盧方向皆遭受漢國來自海上和陸地兩個方向的進攻,里約熱內盧港口失守,堵在港口內的海軍殘餘艦隊被漢軍包了餃子,全部被俘虜。
在占領里約熱內盧港口,解決了港口內的殘餘艦隊以及占領周邊的造船廠、機械廠等工業廠區後,約一萬人先頭部隊正朝向里約熱內盧城進發。
約一半主力部隊折損在巴拉圭戰場,剩下一半部隊因為桑托斯的「臨機應對」,保留了下來,但是,僅憑藉桑托斯手中剩下的6萬餘部隊,根本抵擋不住漢軍的進攻,全盛時期,坐擁十餘萬主力部隊尚且打不過漢國軍隊,現在部隊一步步撤退到本土,士氣低下、內陸地區兵力空虛的不利情況下,再指望巴西共和國自身的力量,結束戰爭,更不可能。
因此,巴西共和國的高層們,只得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催促美國進行實質性介入,催促的頻率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急切,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公使也跟著著急起來。
美國與漢國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收集漢國方面的情報,主要通過美國駐巴西公使館進行,美國駐巴西使館公使塞爾特則是主要負責人,所有有關漢國的情報,包括從智利、玻利維亞兩國傳遞過來的情報,都會匯總至駐巴西公使館,然後由塞爾特整理、審核、分析後,再轉交給美國本土高層。
作為搜集漢國各方面情報、信息的第一責任人,隨著接觸信息的增多,塞爾特對漢國的了解也越來越深。
美國是新興的工業國家,工業發展速度飛快,而漢國作為同樣的後進國家,發展速度一點也不比美國慢。
1868年至1890年年初,土地面積由巴西南部兩州,擴大至整個阿根廷、巴西南部兩州、智利南部,巴拉圭戰爭結束後,很可能要加上巴拉圭以及巴西的南馬托格羅索州、巴拉那州等地。實際控制面積由不到30萬平方公里增長至4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則從數十萬人,增長至1800萬。
工業產業更是從無到有發展起來,鋼鐵產量排名世界第八,商船總噸位接近100萬噸。
其中,排水量2000噸以上遠洋商船數量160餘艘。
紡織印染領域,漢國生產的靛藍、靛紅等合成染料,占據了約12%的世界市場份額,合成染料不僅被出口至德國、奧匈帝國、遠東大陸、朝鮮、東瀛、南洋等地,連美國本土都有部分廠家採購生產自漢國的合成染料。
化工行業是漢國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在大化工領域,不僅美國人落後於漢國,連歐洲化工技術最先進的德國,在某些前沿細分化工領域,仍然需要向漢國進行技術引進與學習。
漢國的真實發展速度超出了美國方面的預料,如果僅僅是技術和工業方面的發展,美國人倒不太在意,畢竟在十九世紀這個時代,除了遠東、東瀛、朝鮮等少部分保持一定獨立性的國家,世界其他地區大部分被西方列強占據為殖民地,殖民地的商品交易受到宗主國的把控,很少給其他國家留有染指的機會,即便產品再優秀,如果進入不了其他國家的市場,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有限,這也是漢國在化工行業技術領先,但是產品市場份額卻低於英國、德國等國家的原因。
不同於工業和技術的的飛速發展,漢國在領土和人口兩方面的擴張,卻越來越令美國感到威脅和不安。
一個人口達到1800萬,實際控制領土面積400萬,初步完成工業化並且在某些工業領域具備優勢地位的新興工業強國、軍事強國,突兀得出現在南美大陸上,帶給美國高層們的震撼感,自然非比尋常。
由於戰略誤判和國際局勢限制,美國包括英國,都錯過了遏制漢國發展的最佳時期,畢竟,在1890年代,即便排除英國的干擾,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航行近萬公里,遠征並占領一個人口1800萬、領土面積400萬的新興工業國,別說美國做不到,即便英國同樣做不到,10年前,阿根廷戰爭期間,英國出動遠洋艦隊,搭載一萬餘名士兵,對漢國發動遠征,尚且沒有達到目標,更別說十年後,人口、土地、工業實力等方面皆翻了數倍的現在了。
在美國政府高層眼中,漢國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想要消滅漢國,已經不可能,當下要做的就是全面遏制漢國發展,圍繞漢國本土方面,聯合巴西共和國、智利、玻利維亞、秘魯等國,部署一條針對漢國的嚴密防線,扼殺漢國向北部地區擴張的企圖。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第一則是維持巴西共和國政權穩定,介入並結束漢國與巴西共和國的戰爭,其次則是把擋在漢國前面,攪亂南美大陸局勢的英國排擠出去,因為漢國的異軍突起以及嚴重威脅,美國政府高層沒有耐心,和英國人慢慢耗下去,玩所謂互相試探的把戲。
此時的美國不是一戰時期,被英法忽悠參戰,戰爭結束,卻一毛錢好處沒有撈到,憤而返回美洲地區,奉行孤立主義的時期。
而且即便一戰結束後,美國奉行孤立主義,也是指對歐洲大陸和西方各列強國家而言,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公開發表《門羅主義》宣言後,美國便把包括整個南、北美洲在內的大美洲地區,當做本國的勢力範圍,即便再保守的美國政客,也不會在美洲地區執行所謂的孤立主義。
原本歷史中,1893年委內瑞拉危機期間,美國為了實施門羅主義,爭奪美洲地區主導權,甚至敢於向英國發出戰爭威脅,最後則是因為德國的挑戰和布爾戰爭的影響,導致英國妥協退讓,於1898年正式將南美洲地區主導權轉讓給美國。
美國總統已經公開發表了針對南美局勢的看法,表達了堅定介入南美戰爭的決心,美國公使塞爾特也相信本國政府必將實質性介入巴西共和國戰爭,但是介入的程度和規模,是只涉及海上方面還是海陸兩方面?是扶持巴西共和國進行代理人戰爭?還是直接參戰?直接參戰,是只派出少量陸軍部隊,協助巴西共和國方面穩住局勢,還是以美國陸軍為主,準備與漢國進行全面作戰?
塞爾特腦海中閃出數種可能,認真分析後,得出結果,美國沒有做好與漢國進行全面戰爭的準備,不可能派遣陸軍主力介入南美洲戰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限於當前航運技術水平,如果進行全面戰爭,最少需要動用10萬陸軍主力部隊,跨越近萬公里海域遠征,為運輸並維持10萬陸軍部隊遠征作戰,所消耗的資金完全是天量的,美國政府完全承擔不起這種消耗。
其次,美國尚且沒有開啟擴軍備戰的腳步,常備陸軍數量幾萬人,海軍軍艦總噸位12.2萬噸,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對漢國形成絕對性優勢,相反,考慮到部隊戰鬥力,常備陸軍不僅在人數方面低於漢國,而且在作戰經驗、作戰技能等方面,也不如常年作戰的漢國野戰軍。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英國還賴在南美洲,不肯放棄對南美洲的主導,漢國也是在英國的縱容和扶持下,才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不把英國人排擠出去,美國方面也根本不敢發動對漢國的全面戰爭,畢竟,大英帝國的實力和威懾力,在這個時代,仍然是龐大和不可撼動的。
「滴滴滴」,等待了許久,電報機終於有了回復,當電報被列印出來,不待電報員有所動作,塞爾特搶先一步,拿過剛列印出來,尚留有餘熱的電報,快速掃視了起來。
「經合眾國議會、國會審核,總統同意,大西洋艦隊以及隨同搭載的6000餘名陸軍部隊,將於1890年1月5日啟航,前往南美洲,以維持巴西共和國局勢穩定和恢復南美洲南部地區和平。」
看完電報內容,得到明確指示和回復,塞爾特沒有停留,隨手拿起桌子上的圓頂高帽,戴在頭上,然後對著身旁助手吩咐道:「立刻安排馬車,你跟我一塊,去拜訪豐塞卡總統和佩紹托元帥,他們也應該等得比較著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