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農村四大禁忌,打你也白打

  眼見杜紅梅要撞牆,門口看熱鬧的鄉親們立刻出手拉拽。

  「嫂子,我哥不是魯莽的性格,他既然敢打斷戴茂盛的狗腿,肯定有辦法應對責難,我們這個時候出去,反而會讓我哥分心。」

  與此同時,陸月拉著嫂子夏荷。

  牢記陸遠留下的話。

  勸說夏荷不要出去。

  況且。

  二女就算出去也幫不了陸遠,反而會讓陸遠分心保護她們。

  大人哭,孩子叫。

  不大的茅草屋亂成一團。

  「砰!」

  下一秒,嘈雜聲戛然而止。

  陸遠將手裡的擀麵杖重重砸向灶台。

  「陸遠,到底是因為,讓你對你哥下這麼重的手?」

  陸山林走上前問道。

  「村長,鄉親們,如果有人明火執仗地跑到你們家搶東西,並且砸了你們家的門,你們會怎麼辦?」

  陸遠環顧四周。

  抬手指著地面的木門。

  眾人這時才發現,茅草屋的門不見了。

  「你胡說!我們不是搶東西,是過來拿東西,兒子孝敬母親和哥哥嫂嫂,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被人拉住杜紅梅火力全開。

  添油加醋地講著陸遠搞來面和肉,偷偷摸摸在屋內包餃子。

  既沒有告訴戴蘭花。

  餃子包好以後,更沒說送過去幾碗。

  戴茂盛惱怒陸遠的不孝,這才會過來討說法。

  陸山林面色鐵青。

  暗罵杜紅梅和戴蘭花真是夠不要臉的。

  分家的時候,一粒糧食都沒有給。

  看到陸遠一家吃上肉,又急不可待地過來爭食。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戴蘭花婆媳不是好東西。

  陸遠也不是省油燈。

  「陸遠,是這樣嗎?」

  「村長,您見過誰家討要說法,先把人家門給推倒的?」

  陸遠冷笑道:「咱們農村有農村的規矩,有兩件事情絕對不能碰,第一,家裡做飯的鍋,第二,守家的門。」

  眾人互相看看。

  如果真是這樣,戴茂盛這頓打不怨。

  北方農村有四大禁忌。

  敲寡婦門,挖絕戶墳。

  砸人鍋台,毀門入戶。

  前兩件事情不必多說,後果極其嚴重。

  至於後面兩件事情,同樣會招來眾怒。

  砸了鍋台。

  等於不讓一家人吃飯,相當於斷了這家人的生路。

  早年間。

  只有土匪鬍子才會毀門入戶。

  毀了人家的大門。

  等於上門搶劫。

  別說是毀門,就算是用力砸門都不行。

  一旦大門被人用力砸響。

  往往意味著親屬去世,有人上門報喪。

  總之。

  不出大事,絕對不能用力敲門。

  陸遠繼續說道:「我警告過他們,立刻滾出去,他們家當我說的話是放屁,不是沒有走方,反而全都進來了。」

  「鄉親們,換成你們,你們能忍嗎?」

  農村自有農村的規矩。

  陸遠如果指控戴茂盛非法侵入住宅,自己打他是正當防衛。

  只會引來一陣嘲笑。

  整個陸家莊,只有不到十個人有初中文憑。

  大部分人屬於半文盲,就連村長陸山林,都是在掃盲班學的識字。

  法律在鄉下不好使。

  約定俗成的規矩,才是王法。

  「有人敢踢我家的門,老子非剁了他不可。」

  「既然是分家,肯定是各過各的,蘭花大娘,要我說這件事情怪不得人家陸遠,你又不是她親媽,人家孝敬你是客氣,不管你也沒錯。」

  「你也是老人,不會不知道砸門等於抄家滅戶吧?」

  傳承了上百年的村約村規,早已經深入人心。

  縱然有關部門多次普法,掃盲。

  嚴厲打擊各類封建迷信。

  不過天高皇帝遠。

  關上門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如果不在這件事情上說幾句公道話。

  以後自家遇到相同的事情。

  也別指望別人幫忙主持公道。

  李文斌微微頷首。

  「用我的車,送他去公社衛生所。」

  隨即,李文斌走了出來。

  再次展示出,公社主任心懷貧下中農的高風亮節。

  吩咐司機將戴茂盛和家屬送到衛生所。

  又講了幾句場面話,打發村民們離開。

  「陸遠同志,麻煩你跟我去一趟村委會。」

  眾人剛剛散去,陸遠也被李文斌叫走了。

  村委會辦公室。

  李文斌掏出一根捲菸遞給陸遠。

  「戒了。」

  陸遠笑著婉拒道:「抽菸會影響我女兒的發育。」

  「哈哈哈,不愧是過了初中的小秀才,你說得對,煙味是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李文斌順勢將煙送給陸山林。

  「小陸,我這叫你可以吧。」

  「李主任您太客氣了,怎麼稱呼我都行。」

  陸遠客氣道。

  「你應該也聽過了,我來公社擔任主任的時間不長,之前一直在城裡工作。」

  「對於鄉下的情況了解不多,對於廣大貧下中農的生活問題,同樣是兩眼一抹黑。」

  李文斌自顧自地抽了一口煙。

  「小陸,不用這麼拘束,你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認為公社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一旁的陸山林頻頻向陸遠使眼色。

  暗示陸遠想好了再說。

  這個問題,意義重大。

  「安定團結。」

  陸遠略作沉思,給出了言簡意賅的回答。

  知青和當地人的矛盾一直存在。

  僧多粥少。

  一畝地產出的糧食,一半要交公糧,剩下的糧食七扣八扣,勉強能夠維持當地農村的吃穿用度。

  隨著知青的大批到來。

  吃飯問題成為兩方矛盾的導火索。

  另外。

  知青和當地人的感情問題,也導致了大量的問題。

  有的知青為了過好日子,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往往會採取落戶當地。

  娶當地大家庭女兒的方式,藉此獲得一些特權。

  另外。

  當地男子也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引誘女知青嫁給自己。

  「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一部分當地人看來,知青就像是待嫁的女兒,早晚有一天會離開,因此不願意過多搭理他們。」

  「對於那些念過書的知識青年而言,貧下中農往往意味著粗鄙,沒文化,自私自利,不交流的後果就是矛盾和誤會越來越大,經常性地發生打架鬥毆等流血事件。」

  「不少知青還會利用消極怠工的方式,威脅村里和生產隊,給予他們返城,考學的權利。」

  「說得好,一針見血!」

  李文斌掐滅手裡的香菸。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句話道明了衝突的核心。

  拍了拍陸遠的肩膀,李文斌接下來的話,聽得陸遠心潮澎湃。

  不是被打了雞血。

  而是李文斌出手太闊綽了!